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EE云平台的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付镇张志敏苏娟张变第...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监测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90-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运用岭回归函数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采用Hurst指数预测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年均植被覆盖度由 1990 年的 30.05%增加至2020年的49.19%,增速为0.62%/a(P<0.05).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后,恢复面积增加至53.11 百分点.Hurst指数在0.75<H≤1.00的区域范围面积占研究区域95%以上.[结论]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恢复面积远大于退化面积,植被整体呈恢复状态,且今后一段时间仍然保持恢复趋势.整体来看,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不同等级土地面积发生转移的区域主要由低植被覆盖度向中低、中等植被覆盖度转移.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植被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Hurst指数Googleearthengine(GEE)

    金城江区Cd污染水稻田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覃帅韩磊潘丽香韦华艳...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的镉(Cd)污染水稻田,采用大田试验,设立4个田间试验示范小区,通过对水稻Cd超标区实施低积累水稻品种常规种植、低积累品种+叶面阻隔剂、低积累品种+优化施肥和低积累品种+水分调控等联合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重金属Cd含量.分析对比产量和成本,探究运用不同生产技术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的可行性,为实际生产作出指导.

    水稻田Cd污染叶面阻隔剂优化施肥水分调控修复技术模式

    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解磷菌解磷能力的影响

    陶松若廖翠怡彭金菊张腾月...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0株解磷菌,将菌株接种至LB液体培养基中,30℃培养24 h作为种子液.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氟苯尼考,使培养基含药浓度分别为0、0.1、1.0、10.0、50.0 μg/mL.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种子液,30℃培养5 d,每24 h取2 mL培养液,利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10株解磷菌在50.0 μg/mL药物浓度下,培养基中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药物浓度组;大部分菌株在药物浓度0~50.0 μg/mL菌液中细菌数量变化不明显.说明氟苯尼考对解磷菌的解磷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并无明显相关性.

    解磷菌氟苯尼考解磷能力

    巨菌草对内蒙古引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利蒙李钢铁张博
    58-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内蒙古达拉特旗、奈曼旗、土默特左旗引种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试验地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巨菌草生长前后土壤主要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区经种植巨菌草土壤容重显著减小,且土壤的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也以巨菌草样地更为显著、含量更高;巨菌草样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各类养分含量均高于CK,平均pH降低4.30%,整体上巨菌草样地土壤发展趋于良性,土壤养分性质得到改善,对照样地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不同引种区的巨菌草样地土壤改良效应不同.综上所述,巨菌草引种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均起到良性调控作用,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可以考虑在北方盐碱地区以及贫瘠土壤的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作为兼具生态经济价值的先锋植物进一步推广种植.

    巨菌草理化性质土壤改良内蒙古引种区

    我国不同气候区油用牡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郭姣姣刘政安周继华来利明...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用牡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但以往主要关注其经济价值,缺乏对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认识.基于野外观察数据,采用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土、固碳释氧、净化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不同气候区和地形条件下的油用牡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与自然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生态系统平均固碳释氧价值显著低于自然草地,其他平均服务价值在油用牡丹和草地之间无显著差异;佳县油用牡丹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和防风固土价值低于自然草地,洛宁县油用牡丹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和防风固土价值高于自然草地,建昌县油用牡丹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高于自然草地.结果有助于在综合考虑气候特征、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权衡油用牡丹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合理安排油用牡丹种植和管理措施,为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油用牡丹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服务功能评估价值估算

    海南省农产品基地土壤理化指标和主要无机元素监测与评价

    吴姬伍成成唐闻雄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农产品基地理化指标和主要无机元素含量特点,评估农产品基地土壤主要无机元素污染风险,支撑农产品基地土壤污染防治.[方法]以8个农产品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3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8 种土壤无机元素(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分布特点和污染风险.[结果]土壤pH呈强酸性和酸性,阳离子交换量为1.28~10.80 cmol/kg,有机质含量为2.95~24.80 g/kg.土壤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量分别为0.02~0.37、0.012~0.126、0.26~6.75、14.7~50.1、10.1~118.0、4.2~23.1、3.7~44.8、14.3~105.0 mg/kg.果园型农产品基地镉含量最高,旱地型农产品基地铬、铜、镍、汞含量最高,水田型农产品基地砷、铅、锌含量最高.各主要无机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除砷、铜、镍外,其他 5 个元素含量超过海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尤以镉最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农产品基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农产品基地土壤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分布特点污染风险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鸡毒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江晓阳王艳刘俊镛刘旭...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病理学解剖、细菌分离与培养、病毒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山东省日照市某发病鸡场 5 只病死鸡进行诊断.病理学剖检显示,病鸡支气管栓塞,气管喉头出血,肺出血水肿、颜色发黑,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气囊增厚、有干酪物渗出;从发病鸡组织中未分离出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经初步推断,发病鸡群存在鸡毒支原体隐性感染,又继发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9 亚型禽流感病毒,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鸡只死亡.建议该鸡场加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9亚型禽流感防控措施,投喂抗病毒类药物.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鸡毒支原体

    安徽省叩甲科一新纪录种

    胡降临林芳虞磊韩杰...
    77-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5月9日,在安徽省休宁县岭南林场发现一个安徽省叩甲科新纪录种——巨四叶叩甲(Tetralobus perroti),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和习性进行了详细描述,提供了标本照与生态照,并对其区系、危害及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安徽省巨四叶叩甲新纪录种

    饲喂貉肉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田翠云高彬王涛司增志...
    79-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饲喂貉肉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貉肉与麦麸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饲料,对黄粉虫进行饲喂试验.对黄粉虫幼虫体长、体重、历期、死亡率、蛹历期、化蛹率、饲料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添加70%貉肉、100%貉肉的处理黄粉虫幼虫体长、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CK)及其他处理组(P<0.01);添加30%貉肉处理黄粉虫幼虫历期显著短于对照(CK)(P<0.05);添加30%貉肉处理黄粉虫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CK)(P<0.05);添加30%貉肉处理的黄粉虫幼虫死亡率、蛹历期、饲料系数与对照(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粉虫饲料中添加30%貉肉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黄粉虫貉肉麦麸生长发育

    不同FSH处理方法对多浪羊FSH、LH、E2和P4激素水平及发情的影响

    牛志刚吕松杰丁煜恭王新海...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FSH不同注射方法对多浪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将172只多浪羊母羊随机分为A、B、C 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D).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于阴道放置海绵栓,埋栓后第9天先采集血液,再将150 IU FSH按照不同注射方法对A、B、C组进行处理,第11天采集血液后,撤栓注射相同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氯前列烯醇(P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发情0 h和发情12 h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E2、FSH、LH和P4 的浓度.[结果]FSH的浓度在FSH处理前、撤栓前、发情0 h和发情12 h时,各试验组之间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E2的浓度在撤栓前B、C组显著高于A、D组(P<0.05),在发情0 h时,B、C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D组(P<0.01),D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LH的浓度在撤栓前D组显著高于A、B、C组(P<0.05),在发情0 h,B组显著高于A、C、D组(P<0.05);P4的浓度在FSH处理前、撤栓前、发情0 h和发情12 h时,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外源生殖激素FSH的注射会对血液中E2和LH的浓度造成影响,且发情0 h时血液中E2的浓度与发情率呈正相关.单次FSH注射剂量150 IU可能会抑制LH和E2的分泌.75 IU+75 IU平均注射法对发情率有较好的作用;100 IU+50 IU递减注射法,在发情0 h可以明显提高血液中E2和LH的浓度.

    多浪羊生殖激素促卵泡素同期发情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