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陈东莉吴茂森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器平台是推动科学研究的必备通道,高效运转是服务科研的基础.通过介绍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的建设情况,分析了仪器平台建设的作用,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仪器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性.

    仪器平台建设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背景下农资服务模式构建

    丁丹丹李佳敏
    256-258,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农资行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文章基于"网上供销社"与"田田圈"两种典型模式分析我国农资服务模式发展现状,总结阻碍我国现代农资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新型农资服务模式,为繁荣农资市场、实现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提供指导.

    "互联网+"农资服务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变迁的分析视角

    吴尔
    259-26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生态环境是否优美宜居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好坏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关联性.社会结构变迁、农村人口变迁、文化变迁及科学技术变迁等社会变迁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着重大影响.基于社会变迁的分析视角,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进行了深入探讨.经研究发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多元主体不足、农民参与能力不强、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工业产品下乡冲击等诸多困境.因此,强化多元主体社会责任,疏通人才回流渠道,培育农民参与能力,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科学合理使用工业产品缓解下乡冲击.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社会变迁农村环境治理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路径研究

    程撼东
    263-26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脱贫攻坚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乡村振兴才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为实现这一目标,推动乡村建设,深入剖析乡村振兴实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从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农村改革、乡村机制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下的脱贫攻坚之路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的综合发展.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内在逻辑路径

    蓝墨云班课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吴富旺上官国莲钟希琼李国强...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模式,分别从其应用现状、传统教学现状、实际应用情况及今后改进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蓝墨云班课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蓝墨云教学模式改革

    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

    满晓磊
    27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滁州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薄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升滁州学院农田水利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农田水利学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胡静李文戈杨俊松
    273-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食品安全质检人员.针对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教学改革教学探索

    基于学生背景的实践教学排课体系的优化——以华南农业大学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例

    陈丽君谢正生方青许奕进...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识训练课程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具有面广、授课学生多的特点,其课程安排是教务管理的难点之一.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来自12个学院、7个学科门类、39个专业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参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地、学院、专业、学科等背景条件的学生"课程注重"和"训练站选择"结果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学生"课程注重"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课程设计的趣味性、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结合性;训练站自主选择比例较高的为园艺训练站、动物养殖训练站,较低的为植物保护训练站;通过对不同专业参训学生"课程注重"及"训练站"选择比例进行聚类,可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问卷从现开设模块中选出学生最喜爱的模块数6个(前10%)及学生期待开设的模块数10个.该研究旨在为类似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的开设和排课优化,为提高教务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学生背景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