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高附加值工业应用现状

    高丽红赵鑫鹏周青波李华英...
    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秸秆总量约为10亿t,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则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容易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热门途径.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并总结了当前适用于我国的、能够提高秸秆附加值的新途径及工业应用.实践证明,秸秆在生物基材料、液体燃料、木质纤维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努力推进生物基材料、液体燃料、氢气等高值化产业的广泛应用,使其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效益.

    秸秆高值化资源化利用生物基材料液体燃料氢气

    土壤熟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李琪徐亚东李宇航沈逸凡...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退化土壤日益增多,土壤质量形势严峻,土壤改良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作为土壤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土壤快速熟化技术通过快速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主要结合土壤退化的现状,梳理与阐述了基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3种土壤熟化技术及相关联合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土壤熟化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为土壤熟化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土壤退化快速熟化改良剂联合修复

    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王姗付复兴鲍华鹏马星宇...
    11-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的诱导5个方面,并分析了木兰科植物组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未来努力的方向,为木兰科植物利用组培快繁技术来获取优质种苗提供参考.

    木兰科组织培养濒危植物

    芦苇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研究进展

    李静朱莹
    14-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禾本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概况.对芦苇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包括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提供栖息地等方面.进而从芦苇的配置与建植方面探讨了芦苇的园林应用及将生态功能与景观应用的结合要点.旨在为充分利用芦苇群落在生态建设、园林景观应用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芦苇生态功能景观应用

    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田彩娟赖晓芳何玉英高焕...
    19-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作为机体最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其肠道微生物复杂多样、种类繁多,对宿主的生长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数量众多的海洋鱼类而言,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综述了国内外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组成、影响因素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海洋鱼类的影响机制等,以期为促进海洋鱼类健康、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肠道微生物海洋鱼类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影响机制

    氮密互作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竹周宾寒吴翠翠丁富功...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 kg/hm2(N1)、180 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 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弱筋小麦施氮量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夏大豆玉米不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海藻博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文彬栾海业杨力王春吉...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其田间配置直接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通过比较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江苏省的种植模式;同时研究了不同玉米生育期喷施"海藻博士"对玉米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4玉米"品字型"种植模式结合在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喷施3750 g/hm2海藻博士水剂,对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效果最佳,产量可以达到14087.2 kg/hm2,百粒重达到37.4 g.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喷施"海藻博士"玉米产量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长期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的影响

    欧文静郭建军刘霞郭良海...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对玉米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性状及果穗性状的影响,以QXH0121(耐盐碱型)、B73(野生型)、PHM57(盐碱敏感型)3种不同耐盐碱能力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胁迫处理,干旱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均表现为株高及产量构成要素降低,而茎粗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或者抽雄期胁迫,3个品种耐旱程度均表现为QXH0121>B73>PHM57.拔节期的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影响最大,株高低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抽雄期的干旱胁迫对果穗性状影响最大.

    干旱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

    北京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陈玛琳陈俊红龚晶
    35-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作为甘薯的主要集散地,其市场供给及科研导向对我国甘薯市场有重要影响.从种植规模、区域布局、生产效益、科技支撑、市场需求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北京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甘薯种苗繁育体系、贮藏技术、机械化程度、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脱毒种薯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强甘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推广,提升甘薯产业的价值增值能力等对策建议.

    甘薯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

    莜麦留茬刈割再生表现及可应用价值研究

    韩启亮张浩楠王星醒王文英...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莜麦秸秆作为牲畜优良的饲草,在植株完全抽穗后留茬刈割,获得青饲供牲畜食用,同时,基部分生组织出现二次分蘖并再生成苗,形成新的植株,后期通过生长发育能否正常成熟,获得有效成熟籽粒,从而提高莜麦的二次利用价值.根据不同刈割期、不同密度,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处理在完全抽穗初期及灌浆期留茬刈割,通过观察研究不同刈割期后期二茬苗生长发育及成熟情况,调查生物量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效益比较.莜麦刈割后获得较多的青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在夏季养殖中缺乏饲草的问题,完全抽穗初期刈割后再生苗成株迅速,生长发育较快,能够获得健全的籽粒,但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籽粒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灌浆期刈割后虽然生长成正常植株,但由于后期气温逐渐降低直至出现霜冻,未能成熟.莜麦留茬刈割后生物量和产值较高,在农牧交错带具有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播收两茬"概念,有望成为莜麦栽培新模式或产粮产草创收增值新思路.

    莜麦刈割产量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