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24个紫山药品系的营养保健功能成分分析

    孙志刚陈强苏俊武槐可跃...
    185-18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云南24个紫山药品系8个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云南紫山药的主要营养保健功能成分.结果表明,云南紫山药的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粗多糖、花青素、尿囊素和多酚等营养保健功能成分含量较高,而薯蓣皂苷的含量较低.24个品系鲜样平均的淀粉含量为23.7%,膳食纤维含量为2.42%,蛋白质含量为2.56%,粗多糖含量为0.65%,花青素总量为161.8 mg/kg;干样平均的薯蓣皂苷含量为0.0125%,尿囊素含量为0.75%,多酚含量为0.23%.花青素主要是矢车菊色素,其次是芍药素,还含有少量的天竺葵色素、飞燕草色素和锦葵色素,基本不含有矮牵牛色素.不同功能成分间的相关性不强,仅淀粉含量与粗多糖、薯蓣皂苷的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膳食纤维与多酚的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尿囊素、多酚的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系间的营养保健功能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在良种选育上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对8个功能成分排序进行综合评价,较为优良的品系为YP3-3、LD13-1、JC1-1、LD25-6、MZ1-3、PE1、LD21-1、SXC3-2、YS5-3、YP7-1和YP7-5共11个.

    紫山药品系营养保健功能成分含量测定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保护传承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例

    刘钰祖杜森
    190-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工作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社会发展变革中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文化基因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识别迭部县扎尕那村物质文化要素内容,对文化因子进行特征解析、图示以及编码,构建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基因图谱;挖掘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并基于基因图谱视角提出其保护的实现路径、活化与应用、可持续传承策略.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基因图谱扎尕那

    一种刺参增殖礁结构设计及流场效应研究

    王宏房恩军张雪张晶伟...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根据刺参自身特点和生长习性,设计一种刺参增殖礁作为人工附着基,通过对刺参增殖礁的水动力学试验,分析刺参增殖礁单体结构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出在相同入流速度的情况下刺参增殖礁的受力情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刺参增殖礁上升流体积和背涡流体积,同时对刺参增殖鱼礁单体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刺参增殖鱼礁,由于孔径小、间隙密,上升流区和背涡流区的体积均较大.当入流流速为0.5 m/s时,刺参增殖鱼礁抗滑移系数和抗倾覆系数均大于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水动力模型模拟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优化鱼礁结构设计,促进鱼礁的生物诱集和增殖效应最大化,可以为鱼礁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刺参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结构设计

    糖料蔗种植保险的产品设计研究——以来宾市为例

    贲绍华蒋卫华
    200-20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料蔗种植保险的产品设计在国际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022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关于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通知》指出在稻谷、小麦、玉米种植保险的基础上实施糖料蔗种植保险.对来宾市蔗糖业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天气影响因素多,投入成本高;劳力缺乏,制糖进度滞后;需求低迷,经济循环率低.对来宾市糖料蔗种植保险的产品进行设计,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政策角度提出优化糖料蔗种植保险的建议:财政资金对糖料蔗种植保险的支撑;糖料蔗种植保险具有一定的惠民性;制糖业对糖料蔗种植保险的支持.研究结果对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提供借鉴.

    糖料蔗种植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来宾市

    川东北地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分析

    赵一川
    204-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经济欠发达的川东北地区各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以巴中市591个家庭农场为例,运用投入导向BCC模型对种植类、养殖类、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养殖类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为0.659,种植类最低;种植类和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纯技术效率都较低,分别为0.628和0.602;3类家庭农场间规模效率差距较小,规模有效程度均较高.应引导农场主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中小型家庭农场扶持力度.

    家庭农场DEA经营效率川东北地区

    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研究——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

    刘婷贾强
    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面板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对新疆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20年新疆各地州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显著正向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旅游总收入促进作用大于旅游接待人数;第一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大于第二产业;旅游业资本投入的三大部门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同影响,A级景区与旅行社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星级饭店负向影响农民收入.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A级景区与旅行社对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旅游总收入的直接效应大于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接待人数、A级景区与旅行社与此相反;星级饭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新疆如何全方位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理论参考.

    旅游业农民收入增长效应面板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调整及优化研究

    赵云龙汪汇源陈希用
    214-21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现阶段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将多种互联网技术投入到农业种植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技术均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经营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如何调整农业模式,让其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时间较短,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农业模式应用方面问题较多.分析了海南省数字农业模式应用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对策,以期提高海南省数字农业发展速度,为我国其他地区推行数字农业提供借鉴.

    数字农业农业模式农业发展海南省

    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夏振鹏秦存强应海东
    217-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促进数字技术、经济下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等作用,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数字素养、数据安全面临挑战、产业融合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健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农民数字化素养、推动数据共享与安全建设、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数字乡村乡村数字化发展乡村振兴

    新农人短视频传播机理·提升困境与纾解策略

    梁远齐琦毕文泰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深化发展,新农人短视频已成为现实乡村与网络空间互动的重要载体.基于SIPS模型从唤醒记忆共鸣、"三农"价值确认、粉丝社群消费和共享信息扩散4个维度,分析了新农人短视频的传播机理.结果显示,当前新农人短视频质量提升中存在内容素材单一、创新瓶颈凸显、缺乏固定社群、信任渠道不畅、缺乏核心品牌、产品质量堪忧等诸多问题,由此提出创新场景交融,促进媒介融合、维护稳定社群,强化信任联系、打造优势品牌,提升产品质量等对策建议.

    新农人短视频数字媒体乡村振兴SIPS模型粉丝社群

    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李东杨涵郑永镶刘辉燕...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智慧乡村旅游人才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智慧乡村旅游人才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情感素养、管理素养、技术素养、创新素养等多维度素养.为此,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大智慧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转换动能.

    乡村振兴智慧乡村旅游人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