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与评价

    王景艳寇伟锋姜超强高飞...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为当地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埇桥区30个玉米种植区域,测定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评价各项养分指标的丰缺状况.[结果]玉米种植区土壤pH处于4.24~7.55,平均值为5.91,其中43.3%的取样点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建议施用适宜用量的石灰来改良该部分酸性土壤,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5 g/kg,土壤有机质较高;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6.07 mg/kg,76.7%取样点土壤碱解氮处于高和极高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49.66和288.64 mg/kg,56.7%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极高水平,83.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土壤的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土壤有效锰和有效铜基本处于中等或高水平,大部分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处于极高水平,但也分别有20.0%和26.6%处于低水平,说明少部分区域缺铁和缺锌.[结论]综合来看,该区应适当减施氮肥,控制磷肥和钾肥投入,以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加大微量元素的测土配方施肥,以均衡微量元素营养的供应,保障玉米丰产、农民丰收.

    玉米速效养分微量元素评价相关性分析

    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流动沙地飞播成效调查

    闫德仁黄海广闫婷胡小龙...
    46-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连续定位调查结果对客观评价飞播固沙成效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定位调查方法,连续测定了2004—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县流动沙地飞播区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飞播后植物生长年限的增加,播区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物密度和植物种类均呈现多项式模型,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为指数模型.典型样方内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种类从8种逐渐增加到19种,多年生乡土植物种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加到6种,植被平均盖度从21.65%增加到60.00%,生物量从22.30 g/m2增加到56.70 g/m2.植被盖度、生物量、植物种类和年度降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植物种密度和年降雨的相关性较差.飞播固沙后植物生长经历了一个缓慢并波动的过程,植被盖度、多年生乡土植物逐渐增加,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实质性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固沙成效调查

    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李丹范拴喜孙旻涵黄意成...
    49-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方法]在秦岭中段太白山以北选取4个不同海拔梯度(1500、1800、2100、2400 m)的0~20、20~40、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分析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及变化特征,并计算分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72、3.36、0.29 g/kg,随着海拔增加,土壤整体的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C/N、C/P、N/P的均值分别为9.58、94.45和10.02,随着海拔增加,土壤整体的C/N呈下降趋势,N/P呈上升趋势,C/P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的C/P、N/P均显著高于20~40和40~60 cm土层,而海拔2100~2400 m处不同土层的C/N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土壤C、N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在20~40和40~60 cm土层中,海拔2100~2400 m处的土壤C/P、N/P均高于1500~1800 m,1500~1800 m处C/N高于其他海拔.[结论]该地区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有明显变异,总体表现为碳、氮含量丰富,磷缺乏,应适量增施磷肥,重视土壤保育工作.

    海拔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层深度秦岭

    2010—2020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

    马钢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喀什地区2010、2015和202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结合GIS技术及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分析2010—2020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面积的持续增加以及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分析土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发现,区域内土地转化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尤为突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向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发生转化,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源于未利用地、耕地和草地的转化;2010—2020年喀什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且主要以中低覆盖度为主.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喀什地区

    碳中和视角下市域碳补偿机制构建——以陕西省为例

    张宇蔺康莉纪欣卓孔德豪...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区域低碳发展转型、完善碳补偿理论体系、实现碳中和目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碳生态承载指数法,以陕西省为例,开展2010—2018年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核算,探究陕西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碳生态承载能力差异,并以各地区每年碳盈余(占用)指标量状况为基础,识别出碳补偿行为过程中的支付区与获补区,测算出陕西省各地区碳补偿额度.结果表明,2010—2018年陕西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长速度在2014年后逐渐放缓,碳排放总体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陕西省碳生态承载能力表现为自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特点,且南北差距在不断扩大;在整个研究期间,榆林市、渭南市、西安市是碳补偿行为中最主要的支付区,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是主要的获补区;陕西省碳补偿总额度总体在不断提升,增长速率也在逐年提高,不同地区的增长速率不一致,其中,榆林市碳补偿额度占比最高且增长速率最快.因此,加快构建省内各市之间碳补偿机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碳排放碳补偿土地利用陕西省

    3种中药在体外对PEDV的抑制作用

    单雪芹凡玉芳沈咏舟王亚男...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有效中药单体及其作用节点.[方法]选择3种中药单体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通过对病毒3个节点(抑制吸附穿入、直接杀灭、抑制复制)进行药物作用,评价CCK-8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的对抗病毒效果.[结果]黄芩苷和水飞蓟在病毒吸附和穿入阶段抗病毒效果好,而诃子抗病毒效果较差;CCK-8测试显示,黄芩苷和水飞蓟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2.34%和78.00%,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黄芩苷和水飞蓟能降低绿色荧光强度及抑制病毒N蛋白的表达,且2种药物抗病毒作用均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抗PEDV药物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中药抗病毒作用

    湛江沿海西施舌性腺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李金蓬邓爱萍陈子阳姚泽彬...
    70-7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湛江沿海已达性成熟年龄的西施舌性腺周年变化.[方法]通过组织学切片和显微观察,对湛江沿海达性成熟年龄的西施舌性腺进行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以滤泡的发育程度、生殖细胞发育状态及其在滤泡中数量的多少为标准,对西施舌性腺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卵巢及精巢发育过程均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卵细胞的发生及其发育时期分为卵原细胞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以及成熟期,精子的发生分别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根据肥满度和相对重量的周年变化规律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湛江地区的西施舌性腺发育为一年有2~3个排放期.该地区西施舌肥满度和相对总重最低值都出现在12月,为26.79%和25.54%;最高值出现在9月和7月,分别为46.16%和49.42%.[结论]西施舌雌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雄性发育略快.

    西施舌性腺发育生殖周期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建水稻OsPUX2突变体

    高上满淼淼赵华张丽娜...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U-box蛋白是一类决定靶标蛋白特异性的E3泛素连接酶(少部分属于泛素链聚集因子-E4),在植物抗病、抗逆和生长发育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U-box蛋白家族基因OsPUX2在水稻防御反应中的具体生物学功能,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OsPUX2基因进行编辑.[方法]在OsPUX2第1外显子设计1个20 bp的编辑靶点,构建了OsPUX2基因敲除载体pRGEB32-OsPUX2-gRNA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侵染水稻Pik-H4 NIL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检测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并对T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靶点区域序列进行PCR和测序分析,分析ospux2的突变类型.[结果]成功获得了ospux2的敲除突变体材料,对突变类型的分析发现,转基因编辑后代共存在7种突变类型,以缺失突变为主,其中一种纯合突变类型在OsPUX2第一个外显子的第115号碱基处缺失了一个C碱基,导致蛋白的翻译在第84个氨基酸处提前终止.[结论]该研究获得ospux2突变株系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U-boxOsPUX2CRISPR/Cas9基因编辑

    长春市南湖公园5种常绿针叶树种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王彤张丹杨轶晗常宇飞...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春市南湖公园5种针叶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和叶表面微观形态特征与叶片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叶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留大气颗粒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冷杉(Abies holo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var.mukdensis).植物叶表面的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与植物种类及其微观形态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凸起、沟槽、气孔及各种纹理等微细结构增加了叶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植物的滞留颗粒物能力.叶片表面的气孔数量、气孔直径、沟壑宽度、沟壑数量皆与其滞留大气颗粒物量有显著相关性.

    常绿针叶树种滞留大气颗粒物叶表面微形态特征

    林下种植3种药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杨开太韩小美梁燕芳刘军...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林下生态高效栽培3种药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在种植时、种植后180 d和种植后360 d取样进行土壤pH和营养元素检测.[结果]3种药材种植后对土壤pH的影响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但百部种植下的土壤全氮含量呈缓慢升高;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全磷和全钾逐渐减少,但天冬在种植后360 d土壤全钾含量有所升高;铵态氮含量先减少后升高.[结论]在林下种植百部、砂仁和天冬,应根据不同作物实行不同的施肥方案,在松树-百部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宜多施氮、磷、钾肥料,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在松树-砂仁的种植模式下,种植前期可以适量少施氮肥和磷肥,适当施用钾肥,在种植后期应多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在松林-天冬的种植模式下,在种植前后期应多施磷、钾等肥料,施用少量氮肥,种植后期增加氮、磷肥的施用,适当施用钾肥.

    林下种植生态高效栽培土壤性质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