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秒"字的类词缀化

    王艺琳
    178-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类词缀的定义进行阐述, 对"秒"字的演变进行描写, 通过对"秒"字的语义虚化、定位性、粘着性、能产性等四个特点的表述, 探究"秒"字的类词缀化趋势.并指出"秒"字的类词缀化受语言的内部因素———语言的经济原则和修辞手段的使用, 及语言的外部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

    类词缀现代汉语

    日语动词的"变化"和"结果"对动词配价的影响

    曾申英杨晶晶汪然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探究动词的"变化"和"结果"是否和动词的配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首先选定要研究的动词范围, 然后设定"变化"和"结果"的评判标准, 就选定的动词按照变化的程度和动作是否达成结果进行分类.从动词"变化"和"结果"方面研究日语动词的配价问题, 即动词的"变化"和"结果"对动词配价的影响.从动词本身出发, 研究动词的"变化"和"结果"与语句生成的关系, 从而更好的研究句子的生成机制.

    日语动词变化结果结合价影响

    辨析德尼·古莱与阿马蒂亚·森的发展观

    张栋华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 对我们的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是靠发展来推动,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还为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发展始终都是围绕着人的发展, 阿马蒂亚·森认为通过发展实现人的自由, 德尼·古莱则认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本文通过对德尼·古莱的发展伦理观与阿马蒂亚·森的发展观比较分析, 从中得出对我们当今社会构建美好生活的启示.

    德尼·古莱阿马蒂亚·森发展

    论南北朝时期的南京古寺院

    孙靖舒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北朝时期, 民族混战, 少数民族内迁带来文化的传播与融入.其中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佛教的传入.寺院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展现的是佛教入主中原并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的发展过程, 也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南京古寺院就是见证这个发展过程的外现.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古寺院佛塔与佛殿、寺院园林以及这一时期的信众基础和文化基础, 来反观社会, 从而获得对当今时代的启示.

    寺院佛塔园林信众启示

    新媒介情境下不同网络社区的个体表达意愿研究

    卢舒漫
    187-18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环境的分隔与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类文明,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发展造就了不同的思维和生活习惯, 不同媒介情境下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本文将结合"拟剧论"等理论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探究不同网络社区中个体表达意愿的具体表现、原因与影响.

    媒介情境论拟剧论网络社区社交网络

    从《猎场》观察合作原则的违反

    李亚方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话含义理论是语言学家格莱斯 (Paul Grice) 提出来的语用学概念, 主要研究文本意义之后隐藏的深刻涵义, 对会话含义的分析现如今已经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文章以电视剧《猎场》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台词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经典对话的分析, 探讨隐含在表面话语之后深刻的内涵, 探究违反合作原则对人们日常话语交际的影响.这不但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理解剧中人物的言语行为特征, 而且有助于了解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妙用, 以便更好将这些原则运用于实际生活.

    《猎场》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言语交际

    从古代中日交往看日本的大国意识

    刘志强
    19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古代中日两国的数次交往史料, 对日本的大国意识做一次历史考察.在古代东亚的国际舞台上, 日本一方面吸收利用强大的中华文明, 另一方面又想同中国平起平坐.此外, 还试图确立以朝鲜半岛诸国为附属国, 日本为宗主国的另一种秩序.在大化改新后, 随着律令制的发展, 日本的国家意识更趋加强, 大国意识愈发显现.

    中日交往大国意识华夷观

    高文爵士的伦理选择

    叶伟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兼顾封建贵族理想的骑士制度和中世纪末期觉醒的人文主义, 通过"砍头挑战"和"交换战利品"两大情节对主人公高文爵士的伦理身份提出考验.高文爵士在两次伦理选择中, 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分别占据主导地位, 伦理身份出现分裂;而诗歌的最后, 绿衣骑士揭露自己作为契约签订者的身份, 整合二者割裂的关系, 最终实现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有机统一.诗歌赞扬高文爵士冒死赴约、坚守原则的品质, 对道德理念指导下的世俗人性面对不同境遇的表现提出认可和期待.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

    中日两国审美意识比较——以"天人合一"和"物哀"为例

    郭梓烨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日两国虽互为邻邦, 其文化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两国人民的国民性格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通过对两国审美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的国民性, 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由于这一哲学命题跨越了诸多领域, 当其在艺术活动中有所体现时, 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日本人则注重人心对客观外物的感受.其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识"物哀"就是其最好的体现.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中国人注重伦理道德并且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倾向于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而日本人则注重细微与直感, 相比较伦理道德更加注重人情世故.

    审美意识天人合一物哀

    基于PBL的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梅丽李素真
    203-204,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论述了PBL模式在大学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方面.本文认为, 该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论文的写作流程, 提高了他们进行项目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PBL学术英语写作小组合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