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理入词和以词释理——南宋皖江词作的理学精神

    潘天英金生奎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皖江词人群体奉理学为共同的学术追求,在看待和创作词的态度上,皖江词人将理学的精神注入词作之中.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以理入词,带着理学精神和意趣去填词;二是以词释理,即主动将词作为阐释理学观念的工具.

    皖江词人理学

    浅谈西汉时期以八公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闫勇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汉时期以八公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着重分析其中的"仙道情结"和其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八公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仙道"被广泛使用在以八公山为题材的赋、诗、词等文学体裁中.本文采用历时性的观照方式,以及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意象分析的方法,对从西汉至明清八公山文学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

    八公山仙道情结道教

    论施蛰存小说的都市经验表达

    田雪菲
    6-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老上海",施蛰存对都市空间的想象和都市生活的体验有独特的感受.他的小说,以地名标注空间,建构都市空间想象的轮廓;准确把握都市消费的欲望内核,将人与人、人与城紧密联系,输出都市生活经验;把握住了都市人群的生存状态,书写了人们享受繁华生活的同时,自身的个人价值也被消解而常陷入一种痛苦、压抑的"现代情绪".在这样的都市经验背后,反映出上海因殖民入侵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隔阂和不适,"感觉化"和"现代情绪"的表达便印证了这一点.

    施蛰存上海都市经验

    论私小说的成因及两大特性

    李婷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大正末期起,私小说在日本流行了近百年,这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日本生根发芽并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希望通过探讨私小说的成因及其特征加深对私小说的理解,并以此为契机了解日本文学的独特性.

    私小说成因特性

    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彰显警察核心价值——读《苦难辉煌》有感

    陈旭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难辉煌》一书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历时十五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该书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入手,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独到的视角、质朴的情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书中所宣扬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分别对应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也正是公安特警所必须秉承和坚持的.因此,作为一名特警队员,研读此书对于我们开展日常工作和个人成长进步具有重要的政治教育意义和哲学指导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民警察公安特警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

    从"幽显路殊"到相与偕行——论《剪灯新话》中的人与异类及其相互关系

    叶嘉馨
    14-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灯新话》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类以及与其迥然相异的异类,如鬼魂、神灵等等.原本与人类属性相异的异类,在《剪灯新话》中的关系却较为紧密、和谐.在人类和异类均友善相待的情况下,整部小说的氛围和谐而安宁,甚少有恐怖、矛盾与冲突.人类与异类的和谐关系,实际上寄托着翟佑对情与理的呼唤.

    异类相互关系《剪灯新话》

    试析《憩园》中角色"看与被看"的叙事模式

    李忠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憩园》行文情节纷繁复杂,虚实两条线索讲述了憩园中生活的两个家庭,在多个形象登场之际又携以作者可悲可喜可恨亦可怜之慨叹.对于这样一篇情蕴深厚,实难揣度一二的小说,本文将以"公馆"这一意象为中心,把它所串联聚集在一起的几个主要人物依次分类,并着意探究角色与角色之间"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关系."看与被看"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在小说中使用"看与被看"时,看与被看就成为一种小说情节、结构的模式.

    公馆意象看与被看视角

    文学典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论语》英译本为例

    朱永玲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这样的中国典籍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翻译时需要译者使用多种技巧和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本的魅力.丘氏兄弟《论语》英译本说明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对译文价值、原文发展以及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表现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典籍翻译过程中的受动性、能动性、自我性、责任性.

    文学典籍翻译译者主体性创造性叛逆论语

    为闺阁昭传——《红楼梦》叙事中的"藏露"分析

    屈小鹂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与露"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钗之口表述的绘画理论,也是曹雪芹在小说创作中采用的叙事策略.本着"为闺阁昭传"的创作主旨,"该藏的要藏"体现为以转述淡化男性人物形象,"该露的要露"体现为以女性人物为试点,彰显女性形象.

    《红楼梦》曹雪芹叙事策略"藏露"

    飘零者的悲歌——对比分析白先勇《台北人》中钱夫人、尹雪艳、金兆丽人物形象

    陈文馨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是一部描绘在那个特殊年代"沦落台北的大陆客"的芸芸众生相的短篇小说集.作者结合切身体会并运用别样的写作手法展现了《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钱夫人、尹雪艳和金兆丽看似不同实则一致的命运轨迹,回顾了一个特定时期一批特殊女性令人唏嘘的生活遭遇.

    台北人女子命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