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电影叙事学角度看《天才枪手》

    刘驰正
    78-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10月从泰国引进的青春片《天才枪手》,在中国可谓掀起一阵飓风,影片拍摄的经费约为6000泰铢折合为人民币约1200万,在放映结束共计票房2。71亿元人民币,它的出现,也为国产的青春电影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为出发点,从影片的故事、人物以及荧幕风格探究其内在意义。

    《天才枪手》叙事学观众

    当代都市题材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创新——以《我的前半生》为例

    康璐晨陈红梅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作为一门通俗艺术,其受众的广泛性及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展示普通都市青年生活状态题材的电视剧在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其中以女性作为主角,展现女性独特的性别特质及思维方式是当代都市题材剧广受热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我的前半生》为例,探求女性形象的塑造趋势及未来其形象塑造的发展之路。

    女性形象都市题材类型化

    民间生活的体验者艺术创新的追求者——赵树理小说《 三里湾 》的艺术技巧摭谈

    吴延生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出生于农村,身为农民。为农民写作成为他一生的愿望与实践,而且在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孜孜以求,特别是在运用传统的小说技巧表现新生活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在长篇小说《三里湾》中得到了集中反映。通过人物描写手段的多样化、作品结构方式的复杂化、语言运用风格的大众化等的研究,展示了赵树理在农民题材小说创作上的艺术追求,透视了其小说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也为读者比较全面了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窗。

    当代小说赵树理《三里湾》艺术技巧

    探究江南民歌在锡剧中的运用——以无锡小调《绣荷包》为例

    王芳曾倩岚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锡剧作为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除了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创新外,同时也应注重多吸收本土音乐元素来突显出吴地特色。文章将通过研究无锡民歌《绣荷包》在锡剧中的融合运用,借以探求锡剧在发展创作过程中与江南民歌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二者共同发展对于推动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江南民歌锡剧《绣荷包》融合

    从叙述策略管窥中国精神病题材电影的嬗变与发展

    李姝颖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精神病题材电影并不多,通过对比分析《A面B面》《形影不离》《二次曝光》和《你好,疯子!》四部影片的叙述策略,管窥中国精神病题材电影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叙述策略、从反映社会现象到刻画心理细节的嬗变过程。我国电影拍摄技术不断提高,拍摄手法逐步成熟。

    精神病题材叙述策略嬗变

    认知翻译学的纯语言探索

    徐双胄
    89-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雅明在其论文《译者的任务》中提出,翻译是追求"纯语言"的一种方式,因此译者及译者的翻译工作是崇高的。本文试图使用认知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翻译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翻译追求"纯语言"的可行性。

    纯语言认知翻译

    英语句子中体、时制和情态的语序认知理据探析

    李长安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类活动在时间长河里的产物。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语序安排必然要受到特定因素的制约,而制约和支配语言各要素的根本动因就是图式结构。某种要素在历时的演化中形成了特定的基因,因而影响到图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制约着该要素从语言系统中获得的价值与在共时系统中的使用条件。图式结构就像基因一样支配着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形式。英语句子中的体、时制和情态相对于谓语动词的语序排列,也受到一定图式的影响和制约。

    情状时制情态现实性

    《汉语大词典》例证商兑

    叶云露周阿根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汉语大词典》在例证的多样性和例证溯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大词典》在例证方面也多有疏漏。文章主要以佛教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辅之以其他传世文献,对《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条目的例证不足之处进行商补,我们尽可能为部分例证晚出条目找到更早的例证,为部分孤证条目补充缺失例证,希望我们的研究为《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提供有益的帮助。

    《汉语大词典》例证晚出孤证

    "XX了我的X"构式浅析

    吴瑞敏郑超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XX了我的X"构式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从"厉害了我的哥"发展为"厉害了我的X",进而发展为"XX了我的X"。分析发现,"厉害"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偏转,由偏向贬义色彩转为褒义色彩,同时"哥"的语义发生了泛化。"XX了我的X"构式为主谓倒装结构。最后结合语料探讨"XX了我的X"构式流行的原因。

    构式感情色彩泛化流行原因

    微语言:全息网络知识生产机制及其符号效能

    韩李潘天波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息论的分析框架中,微语言在语音、语法与语义上的变化,全息网络知识的自由组合、递归与更替的生产过程。微语言是在社会知识自由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虽然微语言在教育层面会叛离既有的语言规范,但是在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等层面,微语言则释放出其利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微语言全息论网络知识生产符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