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军

月刊

1000-1492

aydxb@vip.163.com;aydxbsg@163.com

0551-5161192、516110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 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 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 aydxbxhg@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疑似神经行为发育迟缓幼儿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李小嫚黄丽娟王筱刘祖民...
    124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顺德区24~60月龄幼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探讨幼儿发育影响因素,为幼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经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初筛分数≤85分的幼儿纳入研究。初筛分数≤85分可能存在发育迟缓的风险,需进一步采用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迟缓的诊断,调查幼儿出生时的基本信息和其母亲的基本信息,以及收集幼儿完成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时的基本信息。结果 共纳入幼儿271例,男童196例、女童75例。幼儿5个能区中语言能区发育商最低(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女童比较,男童语言能区发育商降低5。321分(P=0。049,95%CI:-10。620~-0。021),个人-社交能区发育商降低4。474分(P=0。023,95%CI:-8。316~-0。631);与自然分娩幼儿比较,剖宫产幼儿大运动能区发育商降低4。890分(P=0。008,95%CI:-8。499~-1。281),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降低 3。373 分(P=0。037,95%CI:-6。532~-0。213),语言能区发育商降低 7。621 分(P=0。004,95%CI:-12。826~-2。416),个人-社交能区发育商降低6。232分(P=0。001,95%CI:-10。006~-2。457)。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自然分娩幼儿比较,剖宫产幼儿大运动能区发育迟缓风险增加(OR=1。763,95%CI:1。003~3。100),精细动作能区发育迟缓风险增加(OR=2。217,95%CI:1。235~3。980),语言能区发育迟缓风险增加(OR=3。306,95%CI:1。080~10。124)。结论 疑似神经行为发育迟缓的幼儿语言能区发育较其他能区落后,且男童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区发育商较女童低,剖宫产幼儿发育较自然分娩幼儿迟缓。应重点关注幼儿语言以及男童语言、个人-社交发育情况,慎重选择分娩方式,重视在早期对幼儿展开全面神经行为发育的评估。

    幼儿分娩方式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神经行为发育发育迟缓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探讨欧洲类风湿关节炎人群与缺铁性贫血的因果关系

    王勇姚晓玲杨豫正凌益...
    1251-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探讨欧洲类风湿关节炎(RA)人群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因果关系。方法 RA与ID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均使用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估RA对IDA的因果效应。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作为回归补充说明,进而评估敏感性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用Heterogeneity函数计算P值检验异质性、用截距项Intercept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 在全基因组水平FINNGEN数据库中选择出了经孟德尔随机分析去除连锁不平衡且满足P<5。0 ×10-8的强相关SNPs,整合暴露与结局数据后获得31个SNPs作为最终的有效工具变量。IVW法显示RA是IDA的风险因素(在RA的患病人群中,发生IDA的风险是无 RA 人群的 1。064 倍,OR=1。064,95%CI:1。028~1。103);WM和MR-Egger回归结果支持RA对IDA存在正向关联;截距项数值趋近于0,表明暴露与结局不存在水平多效性;Heterogeneity函数P<0。05,表明暴露与结局存在异质性,但经随机效应模型检验,P<0。05,表明因果关系即使存在异质性,但总体趋于稳健。结论 RA是IDA的危险因素,RA与IDA存在正向关联。

    类风湿关节炎缺铁性贫血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联

    PPARG rs2290449位点与延边地区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的关系

    孙数耀蔡宛轩刘霞金光...
    1257-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因PPARG rs229044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脓毒症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联合用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82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的脓毒症伴MODS患者,分为有效组(n=192)和无效组(n=190),通过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方法检测PPARG rs229044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评估携带不同基因型患者对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的疗效。结果 PPARG rs2290449位点包括G和A两种等位基因,GG、GA、AA三种基因型;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GG基因型人群比较,携带GA基因型人群与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有明显相关性(OR=0。449,95%CI=0。280~0。722,P=0。001)。在显性模型中,与携带GG基因型人群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人群与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有明显相关性(OR=2。104,95%CI=1。332~3。321,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GG基因型人群比较,携带GA+AA基因型人群与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有明显相关性(OR=2。307,95%CI=1。438~3。701,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与携带GG基因型人群比较,在年龄、性别、民族分层分析中,携带GA+AA基因型人群与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PPARG rs229044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延边地区脓毒症伴MODS联合用药疗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脓毒症单核苷酸多态性联合用药多器官功能障碍

    脑机接口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黄颖卞心怡高鹏胡梦萱...
    1263-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卒中对照组和卒中实验组。同时招募2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相关足底压力数据。卒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卒中实验组将卒中对照组中的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替换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其他不变。治疗4周前后使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分别采集两组卒中患者睁闭眼状态下的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COP)摆动面积;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①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睁闭眼状态下的SI值及COP摆动面积均较入院前改善,且卒中实验组结果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仍存在差距(P<0。05)。②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BBS、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卒中实验组分数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卒中实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 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有关。

    缺血性脑卒中脑机接口技术平衡功能炎症因子足底压力分析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王保龙王昌会
    1269-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首次接受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治疗的5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UHR值三分位法,把研究人群分为低值组(n=196)、中值组(n=195)和高值组(n=195),房颤晚期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比较三组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UHR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内共记录了 182例(31。1%)房颤患者的晚期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UHR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三组间窦性心律维持率逐渐降低(Log-rank检验,P<0。001)。在完全校正模型中,与低值组的患者比较,中值组和高值组消融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HR(95%CI,P)分别为 1。56(0。99~2。42,P=0。057)和 2。03(1。28~3。23,P=0。003)。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内径≥4。3 cm、高血压病、无心力衰竭及无高脂血症的患者中,观察到UHR与消融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相关性显著。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较高的UHR值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晚期复发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晚期复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张政陈雪儿卢献灵
    1275-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4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为急性加重期组,其经过治疗进入稳定期后纳入稳定期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CIRBP、TREM-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CIRBP mRNA和TRE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外周血中的CIRBP、TREM-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IRBP水平均与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CIRBP、TRE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稳定期CIRBP、TREM-1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结论 CIRBP和TREM-1的表达水平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升高,CIRBP的表达与TREM-1表达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肺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率等临床指标相关,提示CIRBP和TREM-1可能共同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血清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1成员A在糖尿病肾脏病进展中的变化及在骨代谢评估中的意义

    石瑞峰唐明娜邓大同
    1280-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1成员A(Clec11a)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进展中的变化,评估其在DKD患者骨代谢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8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外周血Clec11a水平,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三组:无蛋白尿组(UACR<30 mg/g,76例)、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72 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3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分析非糖尿病、不同分期DKD患者血清Clec11a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评估UACR与Clec11a及其他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各亚组Clec11a水平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T2DM各亚组间比较,随着UACR上升,Clec11a水平及eGFR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组股骨颈BMD、Clec11a水平低于无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腰椎BMD、Clec11a水平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而骨代谢指标如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甲状旁腺素、β胶原降解产物,微量蛋白尿组与无蛋白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患者BMD、25(OH)D、Clec11a水平与UACR水平呈负相关(P<0。05),其中Clec11a与UACR相关性最强。结论 T2DM患者血清Clec11a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UACR的上升逐渐降低;与其他骨代谢指标比较,Clec11a与UACR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性。定期检测DKD患者血清Clec11a含量有助于早期识别骨量丢失。

    糖尿病肾脏病骨密度Clec11a尿白蛋白肌酐比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万昌许顺江
    1285-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RC)为我国第二常见肿瘤,其发生是遗传多态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肠道菌群(GM)失调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物质,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以GM为干预靶标对CRC的防治策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效。该文综述了针对GM失调的相关药物、益生菌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CRC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CRC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

    肠道菌群结直肠癌致病菌益生菌粪菌移植

    m6A甲基化与脑缺血再灌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亚敏阮晓迪吕转高静...
    128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致使脑组织损伤进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m6A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是RNA甲基化中最丰富的修饰,也是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的关键因素,在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概述m6A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RNA结合蛋白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m6A甲基化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