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高开焰

月刊

1000-0399

ahyxzz@163.com

0551-62827688;62811309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安徽医学/Journal Anhui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综合性医刊,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卢胜彭刚刘鹏陈学榆...
    864-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9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SPB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静脉镇痛),各45例.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舒适度(BCS)评分.记录两组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追加曲马多例数.麻醉诱导前,记录两组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BCS评分比较,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 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VAS疼痛评分、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BCS评分明显提高(P 均<0.05),术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均<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例数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头晕、胸闷、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可安全、有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竖脊肌平面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基于预后营养指数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李泽标李秋呈邢柏
    868-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5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219)和非AKI组(n=46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计算患者的PNI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最佳界值为45.23,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挑选出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以评价预测模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ROC曲线结果显示,PNI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AUC为0.760(95%CI:0.719~0.801),灵敏度为0.594,特异度为0.8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心衰病史、脓毒性休克、PNI、SOFA评分、血清乳酸(L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脓毒性休克、PNI值、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清Lac水平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以上述5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风险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势几乎重合.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17(95%CI:0.783~0.852),灵敏度、特异度为0.703、0.783.DCA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阈值在0.10~0.70时,有临床获益优势.结论 PNI与脓毒症患者并发AKI风险相关,基于PNI等预测因子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预后营养指数列线图预测模型

    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联合特征型钙化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倪暾华楠李岳铭李靖宇...
    874-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量化评分系统与特征型钙化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共126个甲状腺结节,根据病变性质不同将结节分为良性病变组(n=86)和恶性病变组(n=40),比较不同病变性质结节的超声影像特征.记录钙化结节个数,并比较不同病变性质结节的超声钙化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利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相关因素,构建回归方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中的价值.结果 98例患者共发生126个结节病变,病理证实良性86个,恶性40个.Kappa一致性分型结果显示,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53,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量化评分(β=0.639,95%CI:1.262~2.843,P=0.002)、钙化大小(β=0.796,95%CI:1.051~4.672,P=0.037)及钙化分布(β=1.181,95%CI:1.408~7.543,P=0.006)是影响病变性质的独立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0.639×(X2)+0.796×(X4)+1.181×(X5).ROC曲线显示,回归方程对判断病变性质具有较高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UC)0.811,95%CI:0.624~0.998,P=0.007,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00.结论 超声量化评分联合特征型钙化征象用于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的判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甲状腺结节超声量化评分系统特征型钙化诊断价值

    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孙敏杨鱻夏丽
    879-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3年3~9月于合肥市老龄委员会体检的1 768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员相关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基于访谈的精神状态评估量表(TICS-10)评估其认知功能,并采用结构化问卷收集个体相关信息.利用多层次分析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1 768名参与者平均睡眠时间为(6.00±1.87)小时,与睡眠时间中等和睡眠质量较好的人群相比,睡眠时间较短和睡眠质量较差的男性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离异/单身、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较高.不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患者TICS-1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570、2.351,P=0.125、0.391).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评分呈倒U型关系(P<0.001).睡眠时长中与短、中与长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差与中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时长和质量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短时间或质量差的睡眠可能导致认知下降更快.

    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认知功能数据相关性

    TFE3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其在分期中的价值

    刘佩沙曾兰张路路马久祎...
    885-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FE3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其在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9例TFE3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并以病理为金标准,将本组肿瘤按最大径分为≤7 cm与>7 cm组,对比两组超声表现的不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肿瘤大小与形态、内部回声、边缘、血流分级、有无肾积水、肾周侵犯、有无转移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9例均为单发、实性、圆形或椭圆形,多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以高回声和等回声为主,部分伴囊泡或钙化,血流信号多不丰富.≤7 cm组与>7 cm组之间肾静脉侵犯和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肿瘤最大上下径分别与肿瘤的边缘分叶(r=0.688,P=0.001)、肾静脉癌栓(r=0.557,P=0.01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r=0.475,P=0.040)以及远处转移(r=0.625,P=0.002)具有相关性.病理证实的肾窦侵犯与肾积水(r=0.774,P<0.001)、凸向肾窦的高度(r=0.541,P=0.017)、肿瘤垂直肾实质厚度(r=0.559,P=0.013)及肿瘤垂直肾实质的厚度与邻近正常肾实质的厚度比值(r=0.538,P=0.017)具有相关性.当肿物凸向肾窦高度为1.75 cm时,AUC下面积为0.821,诊断肾窦侵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5%.结论 TFE3肾细胞癌超声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特点,当肿瘤凸向肾窦高度≥1.75 cm时,可作为预测肾窦侵犯的最佳界值.

    肾细胞癌TFE3易位超声诊断分期

    单纯影像定位与MER辅助定位在帕金森病患者STN-DBS术中的应用价值

    展云涛成军群王瑞馨
    890-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纯影像定位与微电极记录(MER)辅助定位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职工医院就诊的120例P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TN-DBS治疗,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将采用单纯影像定位的6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MER辅助定位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电极尖端坐标、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刺激参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活动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电极尖端坐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5.16±17.24)min,短于对照组的(158.43±20.09)min(P<0.05);术后3个月,两组刺激参数电压、频率、脉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2%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影像定位与MER辅助定位用于PD患者STN-DBS术中均能获得满意电极定位,且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但单纯影像定位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帕金森影像定位微电极记录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

    李娜高婷张莎
    894-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价,其中54例血栓形成(血栓组),112例未形成血栓(非血栓组).检测两组血清中FGF23、CTRP9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响因素,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分析血清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与非血栓组相比,血栓组D-二聚体、血磷、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P<0.05).与非血栓组比,血栓组血清中FGF23水平升高,CTRP9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3(OR=3.418,95%CI:1.110~10.529,P=0.032)、CTRP9(OR=0.245,95%CI:0.085~0.709,P=0.009)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GF23、CTRP9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5.819 ng/mL和17.606 ng/mL,灵敏度分别为88.90%和83.30%,特异度分别为82.10%和84.80%,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高于FGF23、CTRP9单独诊断的AUC值(Z=3.272,P<0.001;Z=4.369,P<0.00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40%和67.00%.DCA曲线结果表明,在高风险阈值(0.03~0.92)时,血清FGF23、CTRP9联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净获益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FGF23呈高表达,CTRP9呈低表达,二者联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较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

    医师药师联合评估围妊娠期用药风险的实践与探索

    王璐邱季刘荃程璐...
    898-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师药师联合评估围妊娠期女性用药风险对提高围妊娠期女性用药安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产前咨询门诊中107例围妊娠期女性用药咨询案例,建立围妊娠期药物暴露登记及妊娠结局随访表,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等;重点追踪使用缺乏安全性数据药物的患者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比较接种不同类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患者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107例围妊娠期女性用药咨询中患者平均年龄为(30.58±5.12)岁,人均用药数量为(2.71±2.05)种,使用次数排名前3类药物依次为生物制品(33.89%)、中药(23.89%)、抗感染药物(15.56%).自患者咨询日起追踪至妊娠终止时间,追踪天数平均为(126.21±57.77)天,共追踪到71例(66.36%)妊娠结局,包括5例(4.67%)自愿选择人工终止妊娠、其中胎儿结构异常1例(0.93%).重点追踪的45例(42.06%)围妊娠期用药患者妊娠结局良好,新生儿无畸形情况.接种两种不同类型新冠疫苗(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的患者在分娩方式、分娩数量及新生儿分娩时胎龄、性别、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及新生儿病理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师药师联合评估围妊娠期用药风险工作,能为患者提供科学和个性化的用药建议与临床指导,便于登记与收集药物围妊娠期使用的循证医学依据.

    围妊娠期用药咨询妊娠结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灾难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汪世秀罗学梅王云琼吕静...
    904-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灾难化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疼痛灾难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3~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已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评估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及疼痛灾难化量表,调查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疼痛程度、社会支持情况、情绪状态及疼痛灾难化得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灾难化总分为(25.44±11.37)分,其中51例(20.7%)患者疼痛灾难化总分≥38分,达到疼痛灾难化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照顾者(回归系数:-4.296,P=0.002)、配偶照顾者(回归系数:-4.028,P=0.007)、疼痛程度(回归系数:2.946,P<0.001)、负性情绪(回归系数:0.726,P<0.001)是患者术后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66.7%(F=24.385,P<0.001).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疼痛灾难化的发生率及水平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精准化干预措施,以减少疼痛灾难化发生率及水平.

    疼痛灾难化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手术患者影响因素

    阴道分娩产妇经盆底肌锻炼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功能恢复研究

    杜荣美宋兵
    910-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产妇经盆底肌锻炼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门诊盆底治疗中心治疗的72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试验组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是同期未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腹盆收缩协调性及盆腔脏器脱垂等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前壁点Aa、阴道前壁最低点Ba、阴道后壁最低点Bp、宫颈C点、后穹隆D点数值明显减小,产妇的阴道后壁脱垂度和子宫脱垂度减小、I类肌纤维肌力、牛津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手测深层Ⅱ类肌肌力和盆腹收缩协调减小,而阴道后壁最低点Ap数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道前壁脱垂度、手测深层I类肌肌力和腹直肌分离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于治疗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和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有较好的疗效,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顺产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