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曹大文

双月刊

1671-9247

xbskb@ahut.edu.cn

0555-2311674

243002

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安徽工业大学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坚持正确方向,开展社科研究,注重期刊质量、办出自身特色”为办刊宗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和推广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融学术性、导向性、可读性为一体,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为推进高等教育和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师生协同的实验课教学管理新模式

    纪滨刘扬周晶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信息类硬件课程配套的实验课教学管理有两大痛点,即课程主讲教师实验课排课困难和实验课堂管理困难.本文设计了一个实验课辅助管理系统,借以构建了基于师生协同的实验课教学管理模式,加强了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联系,有效解决分组实验课痛点问题,为高校的实验课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优化思路.

    实验课教学管理排课师生协同新一代信息技术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智慧课堂建设:理念与实践

    王敏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智慧课堂建设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打磨教学内容,以价值引领为导向,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智慧课堂

    课程思政融入消费经济学教学:优势、问题与路径

    张磊廖芳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融入消费经济学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消费经济学的主流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消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天然的特色优势.实施消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精准把握当前消费经济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教师团队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加以推进,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消费经济学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习式语言"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话语表达体系创新的启示

    汤敏孔洋波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辅导员工作话语表达体系呈现出话语内容时代化、话语方式互动化、话语场域媒体化的积极发展态势,同时存在话语转换能力不足、话语表达力效不够和话语感染力度不强等现实问题."习式语言"具有饱含历史深邃感的用典,善用民间流传的俗语格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政治引领力、思想穿透力、深情感染力、平易亲和力等独特魅力,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话语表达体系创新提供了启示.高校辅导员要用足读书与阅世的功夫、深入感知了解工作对象、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智慧才干,推进工作话语表达体系的创新.

    "习式语言"话语表达体系辅导员工作启示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韩甫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

    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实效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胡伟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在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深化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创新、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应改革教学内容,实现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同时要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环境、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志愿服务之美研究

    吾兰·努尔杰恩斯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都没有停止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对美的探寻.在社会现实中,美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普遍性存在的客观实在,美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融相交,不仅在社会的艺术、文化以及精神领域中发光发彩,也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展现着自身的特殊存在.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社会实践,有着关注社会与他人需要的"真",也有着奉献利他的"善",更有着自身特殊的"美".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为社会文明的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美的传播提供了桥梁.

    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

    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困境与进路

    卢洁迟传德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方式灵活化、就业领域多元化、就业观念本位化等特征.高校应建构"多元协同"新就业形态工作体系,完善数字"新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大学生新兴职业"成长型"就业素养,建构"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新就业形态高校毕业生就业

    社会资源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路径探析

    汤德锭晋愈飞李艳
    103-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中,将学生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终身体育"理念是理想的愿景,然而,实际实施中受理念传达、资源有限、师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为弥补高校自身短板,建议高校借助校地联动、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样性的体育项目,进行师资培训,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培养积极的校园文化,同时需改进资源分配、监督机制、长期规划和可持续性,以确保"终身体育"理念的实质化落地,让社会资源成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建设路径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研究

    贾涛栗冰冰王永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方法:对 6 465名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测试,利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困难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非困难生,在知识与智慧、勇气、正义和自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非困难大学生,且在热爱学习、判断力、坚持、真诚、团队精神、谦虚、宽容、自律、感恩 9个因子中的得分高于非困难生.(2)困难生中获得奖励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高于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非困难大学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获得奖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家庭经济状况对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各个维度上都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较大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