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效率评价研究

    李政道邓义椠吴恒钦
    1605-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特有的生产方式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活动复杂,对减排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识别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碳排影响因素,从项目概况、建材消耗、能源消耗、运输与仓储、施工组织、生态环境6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评价法构建减排效率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模块化项目案例提出节能减排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建材消耗对减排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项目概况和施工组织;模块化项目案例在项目概况、施工组织上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优势,在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还有待加强。通过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效率评价研究,探索其节能减排潜力,可为模块化建筑节能减排策略提供参考。

    环境工程学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减排效率评价FAHP评价法

    集成系统动力学和清单算法的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李乔楚陈军华
    1614-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消费结构变革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利用清单算法对四川省7大部门15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特征开展分析以明确关键排放源,基于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优势搭建预测模型,结合自然演变规律和政策规划目标科学研判四川省"十四五"时期能源消费碳排放轨迹,并兼具省域全局和关键部门双重视角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低碳路径。结果表明:(1)工业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心部门,交通运输业、居民生活的碳贡献也不容忽视。(2)四川省"以煤为主、油气相辅"的消费结构决定了煤品碳排放主导地位,各部门差异化运行机制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的异质性特征。(3)从省域全局看,政府低碳管控的"有形之手"能够显著控制碳排放水平,但实施力度不足仍将造成较高水平历史累积,在长时间跨度内影响低碳转型进程。(4)从关键部门看,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侧重点为原煤消费减量和整体节能降碳改造;交通运输业侧重点为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居民生活侧重点为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环境工程学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清单算法

    华南地区农药厂地块土壤异味污染物识别

    刘钢叶田田徐冲何晨晖...
    1623-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味污染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导则标准不完善,致使异味调查是当前污染地块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难点。针对华南地区某农药厂地块进行异味调查,从生产工艺分析和预采样分析两方面着手,构建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识别技术路线,提出异味污染物筛选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探索开展土壤气异位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从生产工艺分析、土壤预采样以及土壤气预采样中分别识别出异味污染物21种、31种和12种,汇总后共40种。此外,从相邻地块调查中识别出2种。最终筛选出试验地块关注的异味污染物为42种,包括苯系物14种、烷烯烃10种、硫化物5种、含氧有机物6种、氯代烃3种、胺类和其他4种。异味污染较为严重的点位主要位于亚胺硫磷车间、氯乙酸车间和排水管网附近,其中黏土层的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相关区域和土层应作为今后调查的重点。研究可为农药厂地块或其他类似污染地块的异味污染调查提供参考。

    环境工程学土壤污染调查农药厂恶臭污染

    地铁站办公区细颗粒物之金属特性分析及工作人员健康暴露水平分析

    王春旺李晓锋
    1633-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地铁站办公区PM2。5的特征和工作人员的暴露水平,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地铁站进行采样和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PM2。5样本中的22种元素,利用微环境模型对地铁站工作人员的PM2。5及元素质量浓度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并与普通室内工作人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办公区PM2。5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室外,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指导值。办公区PM2。5金属元素富集明显,地铁工作人员每天暴露于Fe、Mn、Cu、Ni、Cr、Co等金属元素的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室内工作人员,地铁站办公区的空气质量应引起关注。

    环境工程学地铁站办公区PM2.5金属元素暴露水平

    医院规划与建设安全管理策略——评《医院物理环境安全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

    季超
    1643页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评《近接隧道施工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罗文江
    1644页

    环保理念下的化学品安全管理——评《化学品环境安全》

    许少琴
    1645页

    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应用——评《机械安全风险预警》

    刘明
    1646页

    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李哲昊
    1647页

    基于法律教育的高校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何倩倩
    16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