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均辐射温度对工业厂房热环境评价指标的影响

    孟晓静刘启薇贾开发薛鑫鑫...
    2247-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辐射作用对室内高温环境评价的影响,研究平均辐射温度对室内高温环境评价指标湿球黑球温度(TWBG)的影响规律。通过现场测试某铸造厂房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速度及湿球黑球温度,揭示了平均辐射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差异对室内TWBG的影响,研究了热环境参数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及相对湿度随室内TWBG的变化规律,阐明了环境参数对平均辐射温度的补偿关系。结果表明:平均辐射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差异会对室内TWBG造成显著影响;随着室内TWBG增大,平均辐射温度与空气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为保持相同的TWBG,平均辐射温度每升高1℃,可降低空气温度0。2-0。4 ℃或升高相对湿度1~2百分点进行补偿。研究结果为工业厂房室内环境参数设计及高温环境评价提供一定指导。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工业厂房平均辐射温度湿球黑球温度

    附壁旋流风幕集尘系统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贾宝山吴钧陈鑫刘雅俊...
    2252-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粉尘浓度过高、粉尘扩散等问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粉尘爆炸"等安全问题。基于此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风幕集尘系统并介绍了其构造及应用。为了使系统的集尘效果更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风幕集尘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最佳的设备工作参数及风幕的集尘效率。结果表明:(1)附壁旋流集尘风幕系统可形成稳定的螺旋风流场,大部分粉尘可以控制在风幕内侧,达到良好的集尘效果;(2)附壁旋流风幕集尘系统的射流腔条缝口的喷射角度对风幕形成效果影响最明显,风幕闭合性会随着射流腔工作角度变化而变化;(3)当射流腔条缝口角度为45°、风幕入口速度为15~25 m/s时,风幕的闭合性最好;(4)风幕的入口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风幕的集尘效果下降;(5)吸尘盘的负压区域与风幕交界处会产生微弱湍流,但对风幕整体闭合性影响较小;(6)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新型附壁旋流集尘风幕技术的有效性。

    安全工程空气幕集尘系统FLUENT设备参数数值模拟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强化喷雾降尘试验研究

    邬高高王鹏飞蒋逸丹刘岩...
    2261-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治理煤尘对生产环境的污染,以润湿性差的焦煤为试验材料,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对粉尘润湿性及喷雾降尘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SDBS溶液表面张力、接触角、反渗透、喷嘴雾滴粒径及降尘效率,展开SDBS强化喷雾降尘试验研究。基于自行设计的喷雾降尘试验平台,采用常用的X形旋流压力喷嘴展开喷雾降尘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溶液SDBS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加至0。005 00%时,溶液表面张力逐渐减小至28。8 mN/m,此后继续增大SDBS质量分数,表面张力减小幅度小于1 mN/m;溶液SDBS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加至0。500 00%,接触角由75。44°下降至16。71°且呈不断减小的变化规律;煤尘反渗透吸湿量随SDBS质量分数增加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质量分数为0。500 00%时煤尘吸湿量的增幅最大;随着SDBS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喷嘴雾滴粒径先减小后增大,降尘效率先增加后降低,且极值点质量分数均为0。005 00%。SDBS最佳喷雾降尘质量分数为0。005 00%。研究结果可为喷雾降尘现场配制SDBS溶液提供理论依据。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煤尘雾滴粒径降尘效率

    高海拔隧道施工粉尘运移特性及通风系统布置研究

    聂兴信李凯鹏洪勇张鑫...
    2269-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高海拔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并进一步提高通风除尘效果,进而改善作业人员工作环境,研究以某高原TBM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模拟软件Fluent对长压短抽方式下不同送风风管、除尘风管位置和抽压比参数进行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比较,分析粉尘在隧道内的运移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长压短抽通风系统下的粉尘会在风流作用下向除尘风筒一侧运动,其中大部分粉尘会经过除尘风筒排出隧道外,小部分粉尘会在除尘风筒与隧道壁处形成聚集,且隧道内的机械设备对粉尘扩散有阻碍作用;当送风管口在距离掘进面约17 m时,隧道后程粉尘质量浓度较大,在距掘进面20 m处,隧道内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较小;当除尘风管在距掘进面12 m时,隧道内沿程粉尘质量浓度相对较大,作业环境恶劣。其中,作业人员集中区域的粉尘质量浓度最高,可达65。44 mg/m3,在距掘进面6 m位置处时,隧道环境较好。与抽压比为0。5相比,抽压比为0。8时隧道沿程粉尘质量浓度降低50%,除尘效果达到最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高原地区大断面TBM施工通风方案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高海拔隧道掘进机(TBM)施工粉尘运移

    复杂地下工程施工风仓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研究

    郭春王义翔
    2277-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多掌子面且掌子面需风量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地下工程施工通风节能问题,以多进出口隔板式风仓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将进风量和隔板覆盖率作为自变量,研究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结果表明:(1)风仓出风量分配情况和局部阻力系数仅与风仓自身的结构形式有关,与进风量无关;(2)隔板式风仓出风管转角处会形成"三角状"高速区,隔板覆盖率越大,高速区内风流速度越快,高速区越短;(3)可通过改变隔板覆盖率,实现对风仓出风量的调节,并给出了风仓无隔板出风口出风量占比与隔板覆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风仓隔板覆盖率超过40%时,局部阻力系数会显著增加,并给出了隔板覆盖率与风仓各个出风口局部阻力系数的函数关系式,供后续研究和相关单位进行参考。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隔板风仓数值模拟函数拟合

    面向铁路行车调度员疲劳识别的动作检测

    陈亮郑伟
    2286-2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车指挥调度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监控岗位,检测调度员的疲劳动作对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识别铁路行车调度员疲劳动作,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增强算法对调度员疲劳状态下的动作进行识别。首先,通过高分辨率网络(High-Resolution Net,HRNet)人体关键点检测模型,提取多个人体关键点及人体动作行为角度特征与长度比例特征。其次,搭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upport Vector Machine,BiLSTM-SVM)的动作识别模型,使用正交试验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进一步提升疲劳动作识别。最后,基于调度仿真疲劳动作数据,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精确率为0。97、准确率为0。96、召回率为0。96、F1分数为0。96。该模型提高了人体疲劳动作分类的准确率,为调度员疲劳检测提供了判断依据。

    安全工程列车调度指挥疲劳识别人体动作识别自适应增强算法

    山区公路交叉口驾驶避险决策行为特性分析

    秦雅琴包丽馨陈亮勾钰...
    2295-2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驾驶特征指标与驾驶避险行为决策的关联规则以提升驾驶安全,将驾驶避险决策行为划分为纵向"停车避险"和横向"转向避险",并运用驾驶模拟系统构建12种山区公路交叉口交通冲突虚拟场景,招募38名驾驶入进行试验,采集车辆特征和驾驶入扫视、眨眼、注视等眼动特征数据。基于随机森林构建驾驶避险决策行为模型,然后引入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框架进一步分析车辆、眼动特征与驾驶避险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模型对纵、横向避险行为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84。77%、94。70%;纵向速度标准差、扫视持续时间标准差、轨迹偏差标准差、侧向速度标准差与驾驶避险决策行为存在明显关联,如纵向速度标准差过大(约大于10 km/h),纵向"停车避险"可能性明显增加。

    安全工程驾驶避险决策行为驾驶模拟分类预测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

    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致因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张苏刘晓露聂晓琴高梦瑶...
    2305-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致因及其关系,提出将事故致因24Model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UCINET)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事故致因24Model对2014-2022年发生的109起电力人身伤亡事故展开系统性研究,得到71项事故致因;其次,将分析出的事故致因用来构建电力人身伤亡事故致因网络;最后,运用UCINET确定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关键致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电力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一切事故均可预防理念理解欠缺等位于电力事故致因网络核心区域,是导致事故的关键因素;通过关键影响路径分析得到电力安全监管部门边界不清、职责不明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应予以重视;各凝聚子群间关联性较强,易诱发其他事故致因,致使事故发生。

    安全工程电力事故事故致因24Model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基于Apriori算法的煤矿安全事故分析

    景国勋秦洪利蒋方
    2313-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煤矿事故报告中的危险致因因素,统计分析了 2018-2022年全国煤矿事故报告数据,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并利用Gephi进行关联规则可视化,探究各个致因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词频-逆向文件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提取了 78个煤矿事故致因因素,其中人因层包括31个因素,设备层包括9个因素,管理层包括31个因素,环境层包括7个因素;然后,经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得到了 585条关联规则,绘制了其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的散点图;最后,根据Gephi生成的事故致因复杂网络图,分别分析了高支持度、高置信度和高提升度关联规则致因因素。结果表明:基于Apriori算法的煤矿事故致因分析,得到了人因层、管理层、设备层和环境层4个方面的关键致因因素;对煤矿关键致因因素进行直观、多视图的展现,有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工程煤矿事故事故原因Apriori算法复杂网络图

    矿工安全态度与煤矿险兆事件影响关系研究

    田水承王清焱林维毛俊睿...
    2321-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煤矿事故防控水平,探明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在文献调研安全态度、人口学变量和险兆事件各子维度的基础上,以矿工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煤矿险兆事件量表(Near-Miss Questionnaire,NMQ)作为研究工具,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分层回归的方法,开展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险兆事件认知、识别的影响较弱,矿工经历险兆事件数量对险兆事件认知有弱影响关系;安全态度对险兆事件及险兆事件认知、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层安全承诺、班组安全氛围和工作压力正向影响险兆事件的部分子维度。

    安全社会工程安全态度险兆事件人口学变量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