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赤铁矿纳米晶吸附水中砷的晶面依赖性

    郭婷高捷杨钦羽徐海涛...
    3243-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铁矿会影响地下水砷的迁移转化,探索赤铁矿对As(Ⅲ)吸附的晶面依赖性对理解地下水As(Ⅲ)迁移转化和吸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制备3种不同晶面暴露的赤铁矿纳米晶并用于水中As(Ⅲ)的去除,在室温条件下,当As(Ⅲ)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原始pH值为6。10、吸附剂质量浓度为0。20 g/L时,赤铁矿纳米棒(Hematite Nanoplates,HNRs)在吸附平衡时对As(Ⅲ)的去除率最高为73。95%,吸附容量为8。23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As(Ⅲ)在赤铁矿表面形成了单层吸附。不同晶面暴露赤铁矿纳米晶在pH值为6时对As(Ⅲ)的去除率最高,尤其是HNRs,可达到81。67%;HNRs去除水中As(Ⅲ)受共存离子F-和PO43-的静电吸附、络合效应影响较大。As(Ⅲ)通过在赤铁矿纳米晶表面形成As(Ⅲ)—OH、Fe(Ⅲ)—O—As(Ⅲ)进行去除,As(Ⅲ)能优先吸附在{110}晶面上并在赤铁矿表面形成Fe(Ⅲ)—O—As(Ⅲ)络合物。研究为赤铁矿对地下水中As(Ⅲ)迁移和吸附的晶面依赖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赤铁矿三价砷晶面依赖性吸附

    电动法去除污染土中重金属铬的试验研究

    王艳张李奕岚朱鹏王恒宇...
    3251-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土壤铬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自行设置的电动去除装置,研究电动法在不同电压、电解液种类和浓度的条件下对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动法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铬,并且土壤中铬(Ⅵ)的迁移受电压的影响较大,当电压从10 V增大至40 V时,铬(Ⅵ)的去除率提高了 12。25百分点。电解液中加入0。05 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后铬(总)的去除率提高了 5。94百分点,但增大SDBS浓度对提升铬的去除率没有明显效果。柠檬酸(Citric Acid,CA)可显著促进铬的迁移,柠檬酸浓度越大,铬的去除效率越高。在电解液中加入0。15 mol/L柠檬酸后铬(总)的去除率增长幅度达到最大,提高了 18。03百分点,铬(Ⅵ)的去除率达到了 93。4%,铬(总)的去除率达到了 74。96%。其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铬的去除量占铬(总)去除量的95%左右,CA能够促进残渣态铬向弱酸提取态转换并促进铬的迁移,使各形态铬的残余量均有所下降,进而使铬污染土壤的毒性大幅降低。经电动去除后,土壤表面呈现出针状、絮状或颗粒状,并出现了大量细小的孔隙,结构变得相对松散。

    环境工程学电动力学污染土壤

    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

    黄粉莲周正伟朱玉万明定...
    3260-3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经济性及排放特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大负荷工况下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及进气门晚关(Late Intake Valve Closing,LIVC)对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预喷时刻提前,缸压和放热率峰值降低,NOx排放量降低,但预喷时刻过早导致缸内燃烧状况恶化,热效率下降。随着主喷时刻提前,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碳烟、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和CO排放量先逐渐降低后略微升高,NOx排放量先增多后减少;燃烧相位受主喷时刻的影响较大,合理调节主喷时刻可有效控制天然气/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相位和污染物排放。随着EGR率增加,缸压及放热率峰值减小,缸内温度降低,燃烧相位推迟,有利于发动机向更高负荷范围拓展。当进气门晚关角度为0时,EGR率从32%增至48%,NOx排放量下降66。21%;当EGR率大于40%后,碳烟、HC和CO排放量随EGR率增加而急剧升高。随着LIVC增大,缸压峰值和放热率峰值显著下降,指示热效率和NOx排放量逐渐降低,碳烟、HC和CO排放量增加。在大负荷工况下,采用合适的主喷时刻、较小的LIVC耦合较低的EGR率可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维持NOx排放量较低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碳烟、HC和CO排放量。

    环境工程学排放燃烧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EGR)进气门晚关(LIVC)

    变权理论-梯形云模型融合的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研究

    赵国彦张婷婷梁伟章
    3270-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评价金属矿山绿色开采水平对于发展绿色矿业非常重要。针对目前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方法存在评价结果单一、忽略金属矿绿色开采指标数据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研究提出变权理论-梯形云模型融合的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方法。首先,构建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使用组合赋权法和变权理论得到各项指标的变权权重;其次,利用梯形云模型计算每个指标在对应等级下的隶属度,并得出隶属度评价向量;最后,结合变权理论与梯形云模型并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实现对金属矿绿色开采情况的评价。此外,以某金属矿山为实例,计算并分析其评价结果。该实例表明此方法对金属矿绿色开采情况进行评价可行,可为金属矿绿色开采评价的问题提供参考。

    环境工程学梯形云模型变权重金属矿绿色开采综合评价

    土荆芥凋落物腐解液的化感效应及根边缘细胞的响应机制

    王煜何胜利张红马丹炜...
    3280-3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移除试验,研究土荆芥凋落物腐解物对受体RBCs的作用,以及RBCs存在与否条件下对受体作物幼根长度、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methyl Esterase,PME)活性的影响,并用化感效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荆芥茎和叶腐解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依次为苦荞麦(0。295)、大豆(0。239)、玉米(0。163),对本地种(苦荞麦、大豆)的化感效应大于外来种(玉米);叶腐解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普遍强于茎腐解物;腐解时间越短,腐解物化感抑制效应越强。3种作物的RBCs数量与PME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处理时间延长或腐解天数减少时,高浓度处理组的PME活性减弱,RBCs数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根长变短;移除RBCs后,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加剧。其中,玉米和苦荞麦在去除RBCs及处理12 h时部分处理组的PME活性增加,RBCs数量与根长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受到土荆芥腐解物化感胁迫早期,作物可通过应激反应增加PME合成提高其活性,并释放较多的RBCs以保护幼根生长。当胁迫超过一定阈值后PME合成减少,RBCs数量降低且死亡率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大豆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土荆芥凋落物分解化感作用根边缘细胞响应

    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建设路径探索——评《企业网络安全建设》

    邓艳芳
    3291页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泥石流安全风险预防措施——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与聚落减灾——以岷江上游为例》

    吕维东
    3292页

    安全生产理念下的经济管理制度建构——评《国内外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经济政策研究》

    孙天开
    3293页

    基于风险预警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措施——评《高速公路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技术与应用》

    张泽梅
    3294页

    计算机网络安全虚拟化技术发展趋势——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虚拟化技术研究》

    樊斌
    3295-32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