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澳大利亚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的"澳洲童书委员会奖"金奖作品研究

    张小华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7年获得"澳洲童书委员会奖"年度最佳作品的18部澳洲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家进行研究,聚焦作品中在离异、单亲和精神疾病等现代家庭问题中成长的儿童生存现状,剖析"白澳政策"对原住民以及儿童带来的创伤,特别是生存环境、战争对儿童的伤害,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旨在从获奖作品中发现澳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总体规律和特点,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澳洲儿童文学家庭问题白澳政策战争创伤多元文化

    新现实主义视阈下叶里扎罗夫长篇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

    李鑫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哈伊尔·叶里扎罗夫是俄罗斯文坛新秀,被称为"当代果戈理",其作品有着新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融合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的创作手法来描写现实世界,而成长主题是叶里扎罗夫的长篇小说创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关注现代俄罗斯人的成长,表现了作家对于俄罗斯社会和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

    叶里扎罗夫新现实主义成长主题

    情味入兴:从徐复观的心性美学看"兴"与"情"的关系

    刘青云
    63-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是诗学范畴中一个历时悠久的概念,对"兴"的理解和诠释两千年来众说纷纭,其含义也屡经变迁.无论是将"兴"视作"引譬连类"的语言修辞学范畴,还是"针砭时事"的政治修辞学范畴,或是"起情依微"的审美修辞学范畴,在纷纭杂沓的著说之中,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对"兴"的界定别具风味.徐复观既没有将"兴"作诗体与诗法的区分,也没有试图为之冠以修辞、政教或狭义的审美范畴之名,他赐予"兴"一个更具涵量、视域和温度的定位,并引发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兴"与"情"的互文与联袂关系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徐复观心性美学"兴""情"

    以三种批评视觉看沈从文《边城》

    华紫瑾杜小芳郝梦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中心""文本中心"以及"读者中心"是文学批评中的三种批评视觉.为探讨这三类批评视觉的文学批评实际效果及其合理优化方向,本文从三种视觉的基本内涵分析出发,以沈从文《边城》为批评对象进行深度剖析,探究此三者在文学批评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价值效果.经分析发现,任意一维度的批评视觉都无法全然衡量一个多维度的文学世界.只有将这三种批评视觉多维融合,才能更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一部作品的价值.

    文学批评视觉《边城》批评视觉融合

    天府文化"走出去"的启示和思考

    赵曦
    69-71页

    浅议老子"道"与柏拉图"理念"之异同

    胡悦祎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与柏拉图是"轴心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日后中西方哲学各个流派思潮的重要发端.笔者以二者思想的核心概念"道"和"理念"为入手点,力图阐述并展现中西哲学早期思想大家的异同之处以彰显先哲哲学运思之妙.

    柏拉图老子理念

    北部湾疍家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

    唐晓梅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资源丰富的北部湾聚居了众多疍家人,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既带有浓郁的岭南海洋文化色彩,又蕴含北部湾海洋民俗风情,体现了北部湾疍家人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挖掘北部湾疍家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能为广西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北部湾疍家民间故事文化内涵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曾从清
    78-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化,因为汉字不间断地记录着中华的文明,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了解悠悠的历史长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就成为了我们对外传播的有力媒介.本篇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首先简要阐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重要性所在.其次通过日本、越南、韩国三个国家汉字的使用历史进程,简单讲述汉字的对外传播的概况.最后通过汉字教学这一环节列举汉字本体中所蕴含的部分中华文化,以及对汉字教学提出一些笼统的建议,希望对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汉字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跨文化交际——从文化决定论的"社会时钟"说起

    周雨虹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近,在一档讨论全球文化的节目《非正式会谈》播出后,"社会时钟"这个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视线,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对比中美文化中的社会时钟,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把社会时钟与跨文化交际联系起来,并就由于社会时钟已经产生变化,人们仍然坚持文化"刻板印象"的不合理性进行简单说明.

    跨文化交际社会时钟刻板印象

    亮月光,照地堂——又见"月亮"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踪影

    贾月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亮发出的光从古至今不知照进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同时也照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这道光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遐想的空间.在中外文学史中,"月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意蕴和对它的理解不是单一的.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各自认知的不同,"月亮"在中西方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信息.本文将在对中德作品的意境的比较分析中,展现"月亮"在中德文化中代表的不同情感.然而,"月亮"的踪影不仅存在于文学中,人类对它的思考还体现在语言文化中,因此本文将列举中英文中和月亮有关的词汇和表达.

    月亮德语诗歌英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