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的艺术之路

    荆桂秋
    1-2页

    父亲买房记

    余清华
    3-4页

    古风二首

    李金茗
    5页

    余秀华诗歌的审美张力

    周霞
    6-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论出发,通过余秀华的《可疑的身份》《我曾经敞开的,还没有关闭》以及《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这三首诗中的悖论和反讽的研究,分析余秀华诗歌中的审美张力。她的诗歌在对立的状态中相互抗衡、冲击、比较、映衬,同时在意义上又形成平衡的整体,产了立体的审美感受。

    反讽悖论张力余秀华诗歌

    论《北望园的春天》的叙事策略

    刘侃如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作家群代表人物骆宾基被誉为"怪才",其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问世后,在日本曾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而在国内,在战时背景下文学理应发挥传播功用的氛围中,《北望园的春天》却仍旧观照了文学的审美性,这不得不说也正是它的独特意义所在。其中,同名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却是更为别致的。小说在看似平常的"无主题"叙事中徐徐展开,加上含混的评论的反讽手法,构成了《北望园的春天》独特的叙事策略。

    无主题含混反讽

    立足鲁迅和莫言创作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杨建昌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文学作品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创作理念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民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作家需要创新自己的写作观念,在创作时以鲁迅和莫言的作品为根本出发点,走民族化创作道路,以此作出更好的作品,本文主要立足鲁迅和莫言创作探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路径。

    鲁迅莫言创作探析现代文学民族化路径

    《摩天轮》中"孤单"意象的表现和意义

    李毅苗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天轮》中的"孤单"意象不只是通过主人公身边不断消失的人物表现出来,作者还通过黑暗阴沉的环境衬托了主人公的形单影只。除此之外主人公在雨夜乘坐摩天轮的经历也暗喻了主人公前半生"孤单"的人生历程,而不断向前转动的摩天轮则暗示了前半生生活在"孤单"之中的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摩天轮》"孤单"意象意义

    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叙述接受者"解读《史记》的写法

    吴秉勋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古代作家不可能会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西方兴起的读者反应理论产生明确的认知和体会,然而这种在写作上的思考逻辑和叙事方式,早已出现在许多古代作品中,汉代司马迁《史记》就是一例。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典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已开始思考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性,也有意识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足以吸引"叙述接受者"目光的写作方式,令不同类型的"叙述接受者"产生阅读兴趣。

    读者反应批评冒牌读者叙述接受者司马迁史记

    被困在屋子里的女性:有感杜丽娘之死——从女性角度解读《牡丹亭》

    徐雅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丽娘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品《牡丹亭》里的女主角,她出生于官宦人家,从小接受的是父权制界定下的女性气质教育。从她出生到16岁青春期,她的鲜活生命被父母用读书,做女红这两大教条紧紧地拘禁在闺房里,从未感受过自己的生命之美。古代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他者,她们被拘禁在房子里,其实是被限定在固定的社会位置。女性的特质是顺从、压抑自己的欲望和做无我的付出。男性掌握着她们的命运,甚至可以故意忽略她们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父权制统治下的社会中,作为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杜丽娘是不可能被社会所容忍或接受的,所以,游园后的杜丽娘必然是只有走向死亡。杜丽娘之死,表现出了古代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残酷的压迫。

    杜丽娘拘禁死亡父权制女性角度

    从杨万里儿童诗的谐趣看"以俗为雅"的审美意识

    李璐璐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万里以童稚的顽劣调皮、率真随性为谐,汇成生活本源的闲适和韵味,调笑戏谑,以俗为雅,滑稽成趣,使读者也以赤子之心去观照生活,感知趣味,从而达到活泼率真、谐趣盎然、化俗为雅的审美效果。这同他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却市民阶层兴起、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宋王朝有关,同时他深受士人自我分裂及理学、禅宗思想的影响,加之其对江西诗派、黄庭坚的推崇和乐观幽默、喜谑风趣的性格使然,让他在参透人生世相后能"一笑置之",以一颗赤子之心体察俗事人生。这不仅是杨万里个人的审美意识,更是宋朝雅俗审美观的进一步延伸。

    杨万里谐趣以俗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