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sRCI2A、MsRCI2B、MsRCI2C基因超量表达对紫花苜蓿耐冷的影响

    战力峰李淳馨何凯董理...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花苜蓿为试材,对紫花苜蓿来源的RCI2类基因MsRCI2A/2B/2C在4℃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超量表达MsRCI2A/2B/2C基因对紫花苜耐冷性的影响,以期为培育耐冷紫花苜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MsRCI2A/2B/2C基因均受低温诱导,转基因苜蓿材料经4℃冷处理12 d后,叶绿素相对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才发生明显变化,对冷的敏感性下降.并且4℃处理后,转基因株系较WT(野生型)积累更多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低温6d时迅速上升,响应冷胁迫更迅速.综上所述,MsRCI2A/2B/2C基因的超量表达提高了紫花苜蓿的耐冷性.

    紫花苜蓿冷胁迫MsRCI2类基因转基因苜蓿

    叶艺兰CcMYB8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姚红旭李枝林赵一燃程隆杰...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叶艺兰(Cymbidium tracyanum var.'huanghua'×C.iridioides D.Don.'Yeyi')叶片为试材,通过PCR技术,克隆CcMYB8基因全长,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氨基酸同源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CcMYB8基因的功能,以期为揭示R2R3-MYB亚家族转录因子调控叶艺兰斑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叶艺兰CcMYB8基因编码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2个SANT保守结构域,全长为657 bp、编码21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974 kDa;与墨兰高度同源,其相似性达99.54%;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其与墨兰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表明叶艺兰CcMYB8基因功能与该物种的相似或相同.

    叶艺兰转录因子MYB8序列分析同源性

    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远缘及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评价

    尹世华王康黄晓霞李淑斌...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份中国古老月季品种、3份野生蔷薇和22份现代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常规人工授粉杂交方法,同时结合花粉活力及倍性测定情况,研究了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出了高亲和性的杂交亲本,以期为中国古老月季的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古老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最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达87.50%,古老月季与野生蔷薇、现代月季的远缘杂交亲和性也较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均高于50%,说明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均较好,因此,在杂交工作中,选用古老月季作为亲本材料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效果;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亲本倍性,正反交等因素相关,选择月季亲本时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以提高月季杂交的成功率;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人工授粉结实情况,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古老月季品种为"大花香水""小花香水""月月红",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为"金樱子""可爱的绿".

    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亲本选择

    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

    温娜赵晓光陈伟姚静...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极度沙化4个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测定配方法,分别采集深度为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沙化程度各土层中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并做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沙化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蔗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呈减小趋势,脲酶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2)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随沙化的加剧呈减小趋势.3)同一沙化程度不同土层下,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与细菌、放线菌间有一定相关性,与真菌无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高寒草原严重沙化会导致土壤酶活性有所降低,微生物数量急剧下降,土壤质量状况下降.

    高寒草原沙化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及生态风险评价

    李奕陈金萍李祥余郭琴...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撂荒地、水稻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土壤As、Cd、Cu、Pb含量变化特征,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了解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以期为农用地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0~50 cm土层中,土壤As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26.96士11.52)mg·kg-1>水稻田(11.05±3.72)mg·kg-1>撂荒地(9.04±6.87)mg·kg-1;土壤Cd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0.64±0.03)mg·kg-1>水稻田(0.44±0.18)mg·kg-1>撂荒地(0.25±0.11)mg· kg-1;土壤Cu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旱田(34.11土14.83)mg·kg-1>水稻田(20.44土6.62)mg·kg-1>撂荒地(13.90土6.64)mg·kg-1;土壤Pb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水稻田(39.26±9.85)mg· kg-1>旱田(38.87土7.10)mg·kg-1>撂荒地(21.94土9.68)mg· kg-1.单项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在水稻田和撂荒地中均无污染,而在旱田中As和Cd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单因子潜在风险指数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Er值为Cd>As>Cu>Pb,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小于150,为轻微生态危害,其中以旱田土壤RI值最大,土壤重金属以Cd的贡献率最大.可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旱田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最强,水稻田次之,撂荒地最弱.农业活动虽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土壤pH的作用,但促进了土壤对重金属的积累.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褪黑素对采后"蜂糖李"果实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世安董晓庆蔡明佳林欣...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蜂糖李"果实为试材,采用150 μmol·L-1外源褪黑素溶液(MT)浸泡处理果实20 min,以清水处理20 min为对照(CK),晾干后置于室温(25土1)℃条件下贮藏,测定处理对采后"蜂糖李"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蜂糖李"贮藏保鲜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外源MT处理显著抑制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ASA)含量降低,抑制了叶绿素、花青素降解以及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类黄酮、游离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果实中脂氧合酶(LOX)活性,提高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同时外源褪黑素处理也减缓了果实感官品质的下降,保持果实较好的色泽和风味.综上,150 μmol·L-1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可以有效减缓"蜂糖李"果实品质下降、保持生理特性,从而提高了"蜂糖李"果实常温下的贮藏特性.

    褪黑素"蜂糖李"果实品质生理特性

    不同配比基质对白术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周武先熊琳珂罗孝荣张雅娟...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术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壤土和椰糠配比分别为1∶0(T1处理)、2∶1(T2处理)、1∶1(T3处理)、1∶2(T4处理)和0∶1(T5处理)的混合基质对白术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白术幼苗生长的栽培基质,为白术幼苗高效优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基质中壤土比例的增加,白术幼苗的叶长、叶宽、株高和鲜质量基本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基质处理间白术幼苗叶长宽比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叶长宽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基质处理对白术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T2处理下白术幼苗叶片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其它基质处理.不同基质处理下白术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SP)和可溶性糖(SS)含量存在一定差异.T1处理的白术幼苗CAT和POD活性较大,MDA和SP含量较高,遭受的逆境胁迫较强.T3处理的白术幼苗CAT、POD和SOD活性较小,MDA、SP和SS含量较低,遭受的逆境胁迫较小.综合来看,壤土和椰糠混合基质的育苗效果明显优于纯壤土和纯椰糠基质,并以T3处理的混合基质育苗效果最佳,可用于白术种苗的高效繁育和工业化生产.

    白术壤土椰糠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不同施氮量与施氮深度对枸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张倩刘根红杨世花周佳瑞...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年生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方法,设计以施氮深度为主区(设0~20、20~40、40~60 cm 3个水平),氮素施用量为副区(设0、225、450、675、900 kg· hm-2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施氮深度对枸杞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种植枸杞在施氮深度和施氮量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枸杞七寸枝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施氮量为225~450 kg·hm-2时,枸杞七寸枝POD活性表现为A1处理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施氮深度0~40 cm枸杞七寸枝POD活性增强.七寸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但施氮深度高于40 cm后枸杞七寸枝SOD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施氮量和施氮深度增加而上升.枸杞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随施肥深度的增加同样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组合A1B4枸杞产量最高,达412.42 kg.

    枸杞氮肥保护酶活性

    白灵菇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刘海娟刘利娟郑素月许子洁...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灵菇"白杂65"为试材,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白灵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了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的碳源、氮源、接种量最佳组合,以期为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葡萄糖浓度24.590 g·L-1、酵母膏浓度7.433 g· L-1、接种量10.929%,在温度25℃、170 r·min-1,培养6d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2.145 g.

    白灵菇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食用菌

    珍稀濒危植物华盖木研究进展

    沈清清崔晓龙吴风志高明菊...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盖木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经过40余年的保护、回归、科研等工作的开展,目前华盖木种苗繁殖技术已较为成熟、成活率高,回归自然成活的植株长势良好,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当前野外仍然未发现自然生长的幼苗,野生华盖木极度濒危的状况尚未缓解.为继续推进华盖木的研究工作,该研究从系统分类学、保护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 表明:尽管引入了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手段,但目前华盖木的系统分类地位仍没有统一的定论;华盖木仅在云南省东南部有52株、种群仅为8个,所在地分属文山州与红河州管辖,分布区具有自然地理和生物地理区系交汇过渡的属性;花期较短、依赖昆虫授粉、缺少种子传播动物、种子萌发、幼苗长成困难等生殖障碍均可能是华盖木致濒的重要因素;华盖木含有抗菌、抗血小板凝集、抗癌、抗病虫害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查阅文献与资料发现华盖木的研究报道数量并不多,同类型文献篇幅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需科研人员积极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华盖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野外回归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