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被菊'映洁红菲'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全英杰任镘蓉杨雯婷张佳凝...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被菊'映洁红菲'试管苗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萘乙酸激素浓度、蔗糖浓度、MS浓度、NO3-和NH+的浓度比、羧苄青霉素浓度及潮霉素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映洁红菲'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地被菊转基因体系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在6-BA和NAA浓度分别为2.0、0.6 mg·L-1,蔗糖浓度为30 g·L-1,NO3-:NH4+为30∶30,基本培养基3/4MS中,'映洁红菲'叶片中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率达到最高,平均每个叶盘分化3.22个不定芽,诱导率75.67%.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0.75 mg·L-1 IBA时,根系生长最好.'映洁红菲'遗传转化时,羧苄青霉素浓度为250mg· L-1,潮霉素浓度为2.0 mg·L-1,适合作为选择压.

    地被菊再生体系不定芽羧苄青霉素潮霉素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田间药剂筛选

    赵玳琳何海永谭清群杨学辉...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万寿菊"色素1号"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生物农药、1株生防菌株和5种低毒化学农药对万寿菊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万寿菊产、质量的提高及万寿菊主要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与病害严重度、产量和花朵数呈正相关,与株高、茎粗、单花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呈负相关,最佳种植密度为4.89株·hm-2;10种生物农药中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和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5.08%和64.39%,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1.47%;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灰霉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65.55%和64.46%,其次是土传3号悬浮剂,防效为60.62%;生防菌株GYSM-6m1对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3.34%和53.93%;5种低毒化学药剂中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56%和70.33%;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对灰霉病防效最好,防效为67.85%,其次是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450 g· L-1咪鲜胺水乳剂,防效分别为63.59%和63.37%.

    种植密度万寿菊黑斑病灰霉病生物防治

    信息动态

    85,142,封3页

    不同绿肥种植下盛花期土壤水分和氮磷淋失特征

    姚单君张钦张爱华冉斌...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光叶苕子、黑麦草、肥田萝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科绿肥搭配种植下盛花期时土壤水分淋失和氮、磷淋失特征,得出保水保肥效果最好的绿肥种植搭配,以期能够有效推广绿肥种植,提高土壤水土保持能力.结果 表明:各品种绿肥生长速率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处理光苕+肥萝中二者的生长速率在155~173 d时均大于其它处理中的相同绿肥.盛花期时,种植有黑麦草的处理每盆地上部鲜质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种植有肥田萝卜的处理每盆地下部鲜质量均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浇水量下,处理单种黑麦草、光苕+肥萝和光苕+肥萝+黑麦均能有效减少淋失水量,其中处理光苕+肥萝在浇水量为1000、1500mL时减幅均最大,分别为92.68%、81.55%;处理单种肥田萝卜、光苕+肥萝和肥萝+黑麦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总氮、总磷淋失量,其中处理光苕+肥萝在浇水量为1000、1500mL时降低幅度均最大,分别为92.31%、93.21%和77.88%、92.53%,浇水量为2000 mL时,土壤总磷淋失量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94.34%.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淋失水量及总氮、总磷淋失量与地下部鲜质量显著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科绿肥及其不同搭配种植下在盛花期时可不同程度减少土壤水分淋失,以及降低土壤总氮、总磷淋失量,且部分混种处理相对单种处理效果有所提高,其中豆科-光叶苕子与十字花科-肥田萝卜混种效果最佳,可进一步推广.

    绿肥盛花期淋失水量总氮淋失量总磷淋失量

    不同桃品种贮藏特性分析

    万淑媛李琴赵彩平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品种桃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果实IAD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研究了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评估了不同品种桃的耐贮性,以期为果实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的耐贮性差异较大,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表现出统一规律,各供试品种果实IAD值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各项指标,'中油18号'耐贮性最好.在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IAD值和硬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6~0.972.

    果实品质耐贮性DA-Meter硬度

    乙烯、脱落酸以及乙醇对采后薄皮甜瓜果实软化及调节酶活性的影响

    李响熊亚男靳亚忠何淑平...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薄皮甜瓜果实为试材,用外源乙烯、脱落酸以及乙醇对采后薄皮甜瓜果实进行处理后于常温(23±1)℃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各组薄皮甜瓜果实硬度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以期为薄皮甜瓜采后果实品质的维持及保鲜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贮藏期间,薄皮甜瓜果实硬度呈降低趋势;脱落酸(ABA)处理的果实硬度与果实中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β-D-葡聚糖酶(EGase)、淀粉酶活性升高相关,且ABA主要促进了贮藏前期果实中EGase以及淀粉酶活性,加速了原果胶、淀粉的分解,促进了贮藏前期果实的软化;而乙烯(ETH)处理果实硬度的降低与果实中PG、β-Gal活性明显呈负相关,且ABA和ETH处理均能通过提高果实贮藏前期LOX活性和电导率影响了果实硬度,可能存在羟自由基氧化作用对果实硬度的影响.在贮藏后期,ABA和ETH处理对果实软化的作用相似.乙醇(EtOH)则通过抑制PG、PME、β-Gal、EGase、淀粉酶以及LOX活性,延缓了果实可溶性果胶和可溶性糖以及电导率的升高,维持了薄皮甜瓜果实硬度.综上可知,ABA和ETH调控薄皮甜瓜果实软化的酶调系统存在差异,而EtOH能通过降低果胶及淀粉代谢酶活性抑制羟自由基的作用,进而减缓了果实软化进程,维持了果实硬度.

    薄皮甜瓜果实软化乙烯乙醇脱落酸酶活性

    贵州栽培白及表型性状相关性

    吴桃生周涛肖承鸿江维克...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30个产地的150份白及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株高、花数、叶片数、茎数、多糖含量等20个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筛选优质高产的间接指标,以期为白及优质种质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贵州栽培白及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5.99%~87.88%,其中地下生物量干质量变异系数为76.42%,多糖含量变异系数为16.3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地下生物量干质量与地上性状茎数、茎粗、叶宽、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均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多糖含量与各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地上性状的茎数对地下生物量干质量正向直接作用最大、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对地下生物量干质量正向间接作用最大,对多糖影响最大的地上性状为茎数.综合分析可知,白及地上性状茎数和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可作为优质高产筛选的重要间接指标,宜选择地上生物量大、茎数多的种质作为白及高产优质的种质资源.

    白及表型性状多糖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

    不同蛹虫草品种对白毛病抗病性的初步评价

    陈珣肇莹肖军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个蛹虫草品种为试材,进行虫草生齿梗孢菌和蛹虫草菌拮抗作用的测定,并对2种菌丝接触位置菌丝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测定接种虫草生齿梗孢前后的不同蛹虫草品种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期为蛹虫草白毛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野生蛹虫草品种01(4)-4F1、D01-1对白毛病具有较好抗性.

    蛹虫草品种白毛病抗病性拮抗作用显微观察酶活测定

    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的生理变化

    王晶许子洁常晓宁胡宝...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中农1号"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等方法,测定了4个处理(CK、T1、T2、T3)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情况,以期为白灵侧耳的实际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1处理中SOD和POD活性最高;T1与T2处理中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1处理中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变化,其中保护酶、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

    白灵侧耳低温诱导原基形成生理指标

    玉簪属植物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葛新新吴静妍李海英窦树军...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玉簪属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玉簪属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响玉簪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讨论了玉簪属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玉簪属光合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