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的生理变化

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的生理变化

扫码查看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中农1号"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等方法,测定了4个处理(CK、T1、T2、T3)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情况,以期为白灵侧耳的实际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1处理中SOD和POD活性最高;T1与T2处理中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1处理中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变化,其中保护酶、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Primordium Formation of Pleurotus tuoliensis Under Low Temperature

王晶、许子洁、常晓宁、胡宝、王春霞

展开 >

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白灵侧耳 低温诱导 原基形成 生理指标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种业科技专项资助项目邯郸市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HBCT201805020219222903D2020027

2021

北方园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园艺学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中心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6
ISSN:1001-0009
年,卷(期):2021.(21)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