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钢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钢科技
包钢科技

何建中

双月刊

1009-5438

bgkj2005@126.com

0472-2186065

014010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河西工业园区包钢技术中心大楼B座603室

包钢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of Baotou Steel(Group) Corpor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宣传报道冶金行业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工艺装备、管理经验等,反映我国冶金工艺、生产与研究的进展和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包钢白云鄂博特殊矿炼铁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二)

    邬虎林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包钢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白云鄂博特殊矿选矿、烧结、冶炼难题的技术攻关及技术创新,是炼铁生产实现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根本保障,也是包钢炼铁跨越式发展的技术支撑.

    白云鄂博特殊铁矿炼铁系统技术进步

    稀土元素在钢铁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于浩梁志刚郝百川何建中...
    8-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开发高品质钢进程中,稀土元素在此过程中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文章总结了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机理及研究不足,综述了稀土元素在耐磨钢、H型钢和耐腐蚀钢中的应用现状.针对稀土添加量确定理论、稀土固溶和晶界处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等问题,提出了错配度理论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科学应用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确定稀土添加量的设计思路,为稀土钢合金设计和其广泛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

    稀土元素耐磨钢H型钢耐腐蚀钢

    稀土元素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及其表征

    王国承肖远悠张达先唐建平...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稀土元素的特殊作用开发高性能稀土钢,对包头稀土资源利用和钢铁技术进步有重要意义,而明晰稀土在钢中的定量行为,是开发稀土钢的关键.文章分别从钢中稀土元素热力学、稀土夹杂物形核、稀土内耗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钢中稀土元素的行为和机理,同时介绍了稀土夹杂物的无损伤表征方法.

    稀土夹杂物形核内耗表征

    常化工艺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郝娟娟屈文胜刘朋成卢晓禹...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化工艺作为取向硅钢重要的生产制造工序,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能有关键影响.文章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常化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常化板对热轧板的组织和织构有一定的继承性,在板厚方向上组织具有不均匀性,织构类型主要为Goss织构{110}<001>、铜型织构{112}<111>和黄铜型织构{110}<112>.延长保温时间,晶粒完全发生再结晶,织构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提高冷却速度,组织及织构类型无显著变化,Goss织构强度提高.

    取向硅钢常化组织织构

    热轧板带材表面翘皮缺陷成因与控制研究现状

    朱宏宇王振东唐海燕刘振起...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轧板带表面翘皮一直是困扰高品质钢带材生产的常见缺陷.钢材表面翘皮缺陷的产生原因可能贯穿于钢铁生产冶炼、连铸、热轧和冷轧全过程,翘皮缺陷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依据其形貌和组织特征,可将常见翘皮缺陷的诱因分为5 类,分别是皮下夹杂、表面裂纹、皮下气泡、氧化皮压入以及中间坯折边.加强生产设备与工序界面管理,尤其是从源头上提高连铸工艺水平,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翘皮缺陷的发生几率.

    热轧板带材翘皮缺陷连铸板坯表面缺陷

    热轧工艺对家电用热镀锌超深冲IF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妍屈文胜宋文钟王亚男...
    36-4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践,研究了热轧关键工艺参数对家电用热镀锌超深冲IF钢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880℃和915℃两种精轧终轧温度、680℃和710℃两种卷取温度下试验钢的织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热轧工艺参数与家电用热镀锌超深冲IF钢成品织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相关性,为通过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来提高热镀锌超深冲IF钢产品性能提供了参考.

    热镀锌超深冲IF钢织构精轧终轧温度卷取温度金相组织

    微量稀土元素对冷成型超高强度汽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董瑞峰赵军徽赵庆波芦永发...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崛起,超高强度汽车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超高强度汽车钢冷成型过程中的回弹和变形开裂问题成为制约超高强度汽车钢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发一种强度高且成型性能优良的汽车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市场潜力巨大.许多研究发现,在汽车钢中加入稀土元素可以提高其综合性能.文章设计了两组成分方案,采用相同的逆相变退火(ART)工艺参数,通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以及XRD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冷成型超高强度汽车钢的组织性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ART退火工艺下,试验钢微观组织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微量铁素体,但两种成分方案中添加稀土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略高于不含稀土试验钢,为后续成型过程中的TRIP效应提供了组织基础.在800℃淬火保温5 min,随后645℃退火保温15 min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下,方案一中含稀土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比不含稀土的提高了 8.1%,断后伸长率提高了 21.8%,强塑积提高了17.2%,达到了28.47 GPa·%;方案二中含稀土试验钢残余奥氏体含量比不含稀土的提高 4%,断后伸长率提高了2.8%,强塑积提高了5.1%,达到了34.8 GPa·%,说明添加稀土元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超高强度汽车钢的综合性能.

    冷成型超高强度汽车钢稀土微合金化ART退火

    稀土Ce对V、Ti微合金化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

    米永峰姚晓乐姜涛孙文秀...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拉伸及冲击试验,并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Ce对V、Ti微合金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Ce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珠光体片层距减小,含钛夹杂物由有尖锐棱角的矩形转变为光滑球状,细长条MnS夹杂物变短并球化;试验钢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得到改善.

    稀土CeV、Ti微合金化钢夹杂物变质性能

    浅谈输氢管线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王翰通郑文跃文麒云宿成...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输氢管道和天然气掺氢管道的现状及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输氢管道工程计划,如中国石化牵头的"西氢东送"输氢工程.其次,简要介绍了有关输氢管道建设和运维管理的相关国际标准.最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抗氢管线钢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储输管道和容器用钢合金成分及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优化;调控钢中夹杂物尺寸、形貌、类型和分布,控制带状组织和有害氧化物;评估并优化焊材、焊接工艺下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在氢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改良储输管道、储存容器和管路用钢焊接工艺,研究母材合金成分、焊材成分和焊接工艺对焊缝热影响区氢脆性能影响规律;制定包含管道母材和焊接接头氢相容性的管道材料产品要求规范.

    输氢管线钢抗氢脆性能管道服役安全

    重轨钢夹杂物镁弥散化控制研究

    宋光洁王奕张达先张凤明...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钢是我国主要的重轨钢生产基地之一,大尺寸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制约重轨钢质量提高的瓶颈.文章基于镁的理化及冶金性能,开发镁对重轨钢夹杂物微细弥散化控制技术.镁改质工业试验与传统工艺对比分析显示,镁改质后,重轨钢中的MnS、CaO-Al2O3-SiO2 夹杂物转变为小尺寸的MgO·Al2O3 与MnS的复合夹杂物,钢轨垂直观察面、水平观察面、中间垂直观察面的夹杂物密度分别由 17 mm-2、21 mm-2、18 mm-2 增加到 22 mm-2、29 mm-2、25 mm-2,等效直径分别由2.7 μm、2.6 μm、2.4 μm减小到2.3 μm、2.4 μm、2.3 μm,夹杂物面积占比分别由0.017%、0.016%、0.014%减小到0.013%、0.014%、0.012%.镁改质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A法评级为A类(0.5,0.5)、B类(0.5,0.5)、C类(1.0,0.5)、D类(0.5,0.5)、Ds类(0),按K法评级为2.78.镁改质后重轨钢夹杂物满足标准要求.

    夹杂物镁改质重轨钢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