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编辑之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编辑之友
编辑之友

康宏

月刊

1003-6687

bianjizhiyou@126.com

0351-4956011/492219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出版大厦

编辑之友/Journal Editors' Frien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杂志,是中文新闻出版类核心期刊,以“探索出版规律,引领出版潮流”为宗旨,以前瞻、深刻、务实,形象为特征,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一级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使命任务

    胡正荣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面向人类发展,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演进与时代意义的梳理与分析,立足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需要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推动文明交流、建构学术话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和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闻出版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

    战略导向与国家治理:党的二十大指引下新闻传播学研究十大重点

    王润泽王汉威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且为新闻传播学界所关注的十个重要政策导向话题,对其中主流及鲜明、深刻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去学界较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也期待未来学界以元问题为抓手,明确知识创新的基本面向和焦点领域,将视野扎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主动承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责任.

    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社会治理

    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

    周庆安许涌斌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来,新闻传播学科蓬勃发展,伴随学科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学科外延的不断扩散,其知识体系逐渐呈现出碎片化、依赖化的特征.文章对近年来学界关于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从必要性、历史脉络、构建路径三个层面,总结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文章认为,当前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正在解决框架性问题,从框架上回答了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但还需构建内部架构,以"两个结合"为方针,以"三大体系"为重点,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新闻传播学实践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进路与趋势展望

    张志强侯凤芝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迎来研究热潮.在一流学科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者们从出版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视角,围绕出版学的"三大体系"进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文章在梳理2023年度重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紧迫性、主要研究成果、现存问题及趋势展望,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出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

    智能传播时代的范式转变:媒介技术研究十大观点(2023)

    张洪忠徐鸿晟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在信息传播领域.文章选取了2023年与媒介技术研究相关的文献,整合成十大观点: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三方面都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机器行为范式成为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人工智能赋能传媒业应用与实践,多模态助力国家形象建构打开局面;大模型使用推动网络结构向超级节点的再中心化演变,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影响;深度伪造制造认知"罗生门效应",推动网络空间"舆论战"向"认知战"范式转型;算法推荐带来的新旧宣传范式迭代,反思用户人为因素对"信息茧房"的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感官延伸到人类情感弥补具有重要影响,元宇宙进化了人类情感维度;人类感知和认知模式在智能传播时代迎来新转变,引导心理、社会、艺术研究路径发生变化;"新常人"推动传媒业和社会关系发生新变革,媒体行业结构遭遇新挑战;内容生产中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规范问题讨论延展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应尽快建立完善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智能传播时代"数字遗民"的社会边缘化问题,以期对今后媒介技术研究有所助益.

    大模型机器行为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媒介伦理

    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向度——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的分析

    方卿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必然的导向、规制、约束作用.文章从新发展理念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建构的规定性出发,逐一分析了出版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目标维度,定性地建构起新时代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向度.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目标向度

    多元经营与主业坚守:出版传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研究

    陆朦朦崔波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是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是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者和见证者,把握和分析我国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既有的主业营收结构及多元化经营的实际效果,是促进出版传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选取我国依托出版发行集团上市的20家出版传媒上市公司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从业务结构、区域结构、内部结构、输出结构四个维度,探析出版传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营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多元经营与主业坚守的双向角度分析出版传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突破方案和路径.

    高质量发展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多元经营营收结构

    新型农村传播体系建设的公共性逻辑

    陈接峰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单向宣传模式下,媒体参与农村现代化治理面临着功能失调、结构失衡、行为失范、方式阙如等一系列困境,这些问题掣肘了媒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功能释放.究其根源,传统传播体系是以工具性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忽略了农村社会、文化需求和利益诉求.文章认为,以公共性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发声与公共准则协商机制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防范农村社会风险和促进农村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发声机制协商机制农村治理传播体系

    中国乡村媒介逻辑的制度论

    童清艳莫颜毓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乡村借助媒介力量重振,乡村媒介内容和路径创新不只是工具式的,借助媒介逻辑的制度论,可洞见技术迭代下中国乡土情感回潮的精神内核,而从国家政策制度化的高度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媒介实践,可把握中国乡村社会和城乡发展的文化及结构,以及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要义.当下各类乡村现象级自媒体及乡土原生态剧集、纪录片等是乡村媒介内容的创新,实质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实践下,媒介化社会中媒介逻辑突破了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和文化界限,媒介使传统的乡村成为资源得以振兴和激活.以数字乡村和产业振兴为代表的具体制度,使中国乡村成为可具身参与的媒介实践与情动乡愁的资源与场景,由此实现了中国乡村的媒介化主体创新和结构转型.当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制度规则与媒介的文化结构性资源嵌套,过去局限在特定地理和文化里的传统乡村便成为现代的媒介化乡村.

    乡村振兴媒介化社会媒介逻辑数字乡村文化产业

    因地制"仪":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生产与乡村传播网络重构

    何志武陈天明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是公共生活和权力运行的基础.空间生产对于形塑可沟通性和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意义重大.文章从空间—传播—治理的理论框架考察新农村社区的村民交往方式、传播网络以及治理模式的变迁.研究发现,以连片规划为特征的新农村社区,产生了新的生活空间,新空间驯化了村民的仪式化生活,村民获得了新的身份认同;生活空间的改变拓展了村民的交往空间,丰富了村民的交往形式,进而建构了可沟通的乡村;公共空间的增加使得公告牌、光荣榜(牌)、文化墙等传统媒介重现生机,村庄—邻里同构扩大了熟人社会的范围,激活了村庄微信群,增强了村民的联结;公共交流、协商活动的增多,增强了乡村公共性,促进了邻里共同体转向村庄治理共同体.

    村庄空间生产乡村传播网络公共传播乡村治理可沟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