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测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王磊

双月刊

1007-3000

bjch@chinajournal.net.cn bjch@bism.cn

010-6395508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北京测绘/Journal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实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鲜明等特点,融科技、信息、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刊物, 不仅是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学习园地,而且是了解测绘科技发展与市场动态的窗口。本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以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以宣传和贯彻党在测绘科技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北京市地方法规为宗旨,紧密结合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开展技术与学术交流,介绍测绘体制改革经验,为测绘各界传播高、新科技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在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万冠军苏涛
    1015-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轨道交通作业窗口"受限"且传统测量手段无法全面获取隧道状态的问题,本文借助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轨道交通结构进行检测,首先推导了三维激光扫描的基本原理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获取了隧道点云数据.对比分析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项目施工前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结果表明:基坑施工过程对隧道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基坑正对影响区域结构变形最大,外扩影响较小,净空收敛累计变化量最大,为15.4 mm.同时使用全站仪对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净空收敛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证实了: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隧道净空收敛和全站仪测量净空收敛累计变化量总体一致性较好,其中83.33%的监测断面累计变化量互差小于2 mm.

    三维激光扫描移动式净空收敛变形监测

    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化

    靳晓琳张苗苗闫广华
    1020-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确保人民生活品质的基石.在此背景下,以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环境友好、产业结构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评价了2011—2021年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市州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及局部莫兰指数等对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年以来,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绿色农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仍有待提高.②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在空间上整体呈现集聚性.③2011—2021年,吉林省各市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其中长春市、四平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位居前列;2011—2021年,吉林省农业绿色发展高高类型城市个数增加1个,低低类型城市个数不变,低高类型城市个数减少2个.

    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吉林省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演化研究

    陈丹
    1027-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丰江流域内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从自然因素角度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在自然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效果显著,但忽视了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本文以2010—2020年新丰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融入具备人类活动属性的兴趣点(POI)数据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HRSEI),用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析.研究表明:①该流域在十年间存在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随着"两山"理论执行力度的加大(2015—2020年),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从降低扭转至升高;②融入POI数据后的HRSEI对流域内人为建设活动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感知适用性更好;③流域内持续存在较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但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上升"演化特征体现了属地内生态管理方式的改进.研究结果可为粤东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兴趣点

    基于GEE与多源Sentinel数据的县域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舒斯红刘强
    1034-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准确、高效地获取水稻种植面积是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关键基础.然而,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如何高效地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以高安市水稻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结合哨兵2号(Sentinel-2)光学影像和哨兵1号(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根据水稻不同物候期构建多种分类特征,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通过谐波拟合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垂直-水平极化(VH)时间序列曲线.结果发现:拟合后的水稻NDVI和VH时间序列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融合使用多源Sentinel数据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49%和95%.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时间序列曲线哨兵数据随机森林

    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赖超
    1041-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土地调查.迄今为止,共开展了3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国土调查基础上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对利用与科学管理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北典型山区城市连州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2019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空间自相关两大分析手段,剖析了粤北典型山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覆盖变化速率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较低且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异规律.

    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变化利用强度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耕地种植属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张帅帅王鸣翠全金谊高明超...
    1048-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耕地保护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为充分掌握耕地种植现状,及时为耕地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本文以寿光市为例,基于年度变更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标准差椭圆法等方法对耕地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耕地及其种植属性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后续耕地保护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耕地保护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邻近指数

    北斗系统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改正

    李卫锋
    1053-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斗系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因相对于地面近似静止,其多路径误差相对于其他类型较为严重,且表现出系统波动现象.为提升定位精度,本文在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修正,并通过伪距单点定位(SPP)验证伪距多路径误差修正效果.选取测站CUT0连续10 d的静态观测数据进行修正试验.研究发现,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序列表现出较强的天重复性,且多路径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项越大,重复性也越强;在运用奇异谱分析方法修正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各系统误差项后,多路径组合(MP)观测值和SPP的定位精度均有一定程度提升.

    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奇异谱分析伪距单点定位(SPP)定位精度

    一体式GNSS接收机观测值精度评估

    汪洋舰彭友志
    1058-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一体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的广泛应用,用户对接收机的观测值精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信号转发器将室外GNSS信号引入室内,无须使用功分器对一体式GNSS接收机进行零基线测量.将GNSS接收机的双差伪距观测值和三差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统计,再对三台接收机零基线观测值进行方差估计,求得单台接收机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对4种型号的GNSS接收机在相同时间段1 h的全球定位系统(GPS)L1 C/A、L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1I、B2I共4个频点的观测值精度进行了复现性实验,并统计大样本下4种不同型号GNSS接收机的观测值精度.结果表明,接收机在每日相同观测时间段1 h的观测值精度具有一致性.不同厂商的GNSS接收机在不同频点下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存在差异.

    信号转发器伪距观测值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精度

    基于FrFT的组合预测模型在地铁基坑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侯文明王泽华
    1064-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极限学习机(ELM)模型在地铁基坑沉降预测领域存在的参数选取困难问题,本文引入粒子群(PSO)算法对ELM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结合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提出一种基于FrFT与PSO-ELM模型的地铁基坑沉降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FrFT对地铁基坑沉降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若干结构简单的子序列;其次,引入粒子群算法对ELM模型进行全局寻优,提升ELM预测性能,对于各子序列,使用提出的PSO-ELM模型分别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叠加各子序列结果作为预测结果.使用某地铁基坑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对比GM(1,1)模型、ELM网络模型、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与本文组合预测模型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比模型明显提升,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能够有效挖掘数据中存在的规律性与趋势性信息,同时解决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为相关结构变形监测与预测提供了一定借鉴.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粒子群(PSO)极限学习机(ELM)组合模型基坑沉降预测

    基于BDS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分析

    郭志强吉顺文兰为钧
    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应用于变形体变形监测中,以评估BDS在施工干扰下的变形监测性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通过BDS采集建筑物在施工期及工后期的变形数据,针对监测数据呈现的波动性与随机性特征,首先,使用改进小波阈值函数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其次,对比BDS降噪处理后的数据与水准监测数据;最后,预测建筑物最终沉降量.实测BDS建筑物监测数据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施工期受多种因素干扰,BDS监测数据中包含大量噪声,本文提出的改进小波阈值函数降噪法能够有效剔除BDS监测数据中的噪声,降噪后数据与水准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9%;采用抛物线模型对降噪后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当沉降稳定时的最终沉降量范围为-53.43 mm~55.26 mm.本文通过对BD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有效预测,验证了BDS在施工干扰环境下仍然具备良好的性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建筑物沉降预测改进阈值函数抛物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