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程郁缀

双月刊

1000-5919

010-62751216

100871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北京大学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反映北大最新的学术不平和学术动态,是全国高校近千家社科学报中唯一一家蝉联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之眼"中的传统戏曲——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戏曲评判

    刘汭屿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主笔基于社会效用全面推崇西方写实话剧、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戏曲,以宋春舫、余上沅为代表的两代学贯中西的戏剧理论家坚持戏剧本位、秉持跨文化理念,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新潮出发重新评判中国旧剧,聚焦其象征精神、表现性特质和形式主义美学,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蕴含的"先锋""现代"因子,纠正新文化运动戏剧改良对西方现代思想畸重启蒙现代性及现实主义的偏颇,转而以后起的先锋(审美)现代性勾联古今、中西文化艺术,在完整的中西比较视野中阐释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规律和意蕴精髓.宋、余的研究不仅标志了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高度,更揭示出民族文化艺术"现代化"与"中国化"问题之间的复杂纠葛.

    新文化运动国剧运动现代主义艺术先锋审美现代性中国化

    围栏社会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突围路径

    陆益龙孟根达来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达成.草原生态环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特殊且重要的位置,保护和治理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民族地区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后,草原牧区基于草场和畜牧双承包经营制度而出现由牧户用铁丝网建起一个个围栏并在其中生产生活的格局,围栏社会由此逐渐兴起.围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草原生态环境新变化,对草原生态治理提出新要求.在围栏社会基础上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需探索构建草原生态环境共治机制,突破私地困境,构筑起牧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环保"格局.

    围栏社会生态治理现代化私地困境突围路径

    中国式农地制度百年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张东
    12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百年变迁所蕴含的规律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具历史镜鉴意义.运用发展法学系统方法论的分析证明,农地制度的百年变迁呈现出利益互斥型制度与利益共容型制度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运行机理,深深植根于不同时期国家与公民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之中,形成推动农地制度变迁的三重动力.实践证明,制度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人民民主权利又是制度现代化的根本,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进程.这既彰显了发展法学的解释力与指导力,亦有助于以中国本土样本解答法律与发展研究中的世界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法学农地制度法律与发展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特征趋势与问题研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的分析

    王磊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结构变动直接作用于家庭关系与家庭功能并进而影响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全局.使用连续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运用家庭户类型识别方法和队列分析与时期分析等人口分析技术,系统考察了我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特征、趋势及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尽管1982-2020年夫妻核心家庭占比持续上升,但1990-2020年标准核心家庭持续降低并带动了核心家庭整体连续下降;三代直系家庭在1982-2010年持续上升但2010-2020年开始下降;1990-2020年单人户连续上升.五次普查时点户成员所处家庭结构的年龄模式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也表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人口转变明显改变了个体生命历程与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随之发生显著变化.研究建议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政策导向,增强家庭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推动家庭高质量发展来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的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

    家庭结构变迁趋势特征对策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家庭建设

    财产权利变动模式非统一说的提出与展开

    吴至诚
    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学术界关于物权变动模式的既有争论,常陷入一律有因或一律无因的二元思维定势.财产权利变动模式是物权变动模式的上位概念,将观察视域从物权扩展至财产权利可以发现,我国无须执着于一边倒,而可采取第三条道路即非统一说作为一般模式.有因性与无因性之争的本质是返还问题,二者在法律后果上的最实际区别是受让人破产时,出让人是否享有破产绝对优先地位从而足额受偿,而非出让人可否实现占有回复.非统一说的实质是,只有符合出让人造成了受让人责任财产的膨胀,且出让人非自愿地承担了受让人的破产风险两个标准时,出让人才有比受让人的普通债权人更高的道德地位,进而适用有因性,反之则适用无因性.

    返还效力瑕疵破产风险有因性无因性

    股票流通制度:从全流通到有序流通

    邢会强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票或证券流通的世界格局可以划分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公开市场自由流通模式(简称全流通模式)和以美国代表的有限或有序流通模式.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实施的是全流通模式,其弊端是大股东减持套现过多,股市"失血"严重,二级市场不振,投资者亏损惨重,长此以往,也将损害股市的融资功能.因此,我国的股票流通机制需要改革为有序流通模式,即我国应将证券区分为非限制证券和受限制证券,非限制证券可以在公开市场自由流通,但"受限制证券"的出售,只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注册程序而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二是符合注册豁免条件的,可以在公开市场转让;三是于私募股权转让市场在合格投资者之间转让.

    受限制证券全流通证券转售股份减持股权分置改革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175-176页

    北京大学在红楼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活动

    北大融媒体中心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