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杨远婴

双月刊

1002-6142

xuebaobfa@bfa.edu.cn

010-82283412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我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高等学院的学报,也是唯一的集电影高等教育与电影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电影专业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注意反映学院教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注意追踪反映国内外影视最新创作动态及研究动态,把学报办成国内在知名度和学术水准方面最有影响、对业内人士最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创作研究与理论刊物之一。力争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盖叫天及其戏曲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观念

    徐爽程潇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剧演员盖叫天在立足"盖派"舞台表演艺术的同时,对戏曲电影表演与导演创作亦有涉足,并多次用"盖派"戏曲艺术观指导电影拍摄实践.《申报》于1933年记载盖叫天或拟摄"武松"戏曲片,本文考证其真实性,并从演员、布景等"虚实"问题上探讨民国戏曲电影尝试的创作观念;1953年,盖叫天参与拍摄白沉导演的《盖叫天的舞台艺术》,"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的两次座谈会,围绕此片在内的舞台艺术片,厘定了戏曲电影概念标准;1963年盖叫天拍摄《武松》出现的"崔盖之争""崔应之变""应盖之合"均体露出盖叫天戏曲电影表、导演艺术观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反映出其时代的戏曲电影创作观念.

    盖叫天戏曲电影艺术观念《武松》《盖叫天的舞台艺术》

    茅盾对苏联输华电影的批评

    程伟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年代,茅盾关注苏联高尔基的传记电影,体现出其身为作家对人物形象建构问题的内在志趣.20世纪4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工作者采用阶级分析理论,赞扬苏联电影,否定美国好莱坞电影.茅盾更进一步发掘了苏联电影人物形象内蕴的"伟大""英雄气概"的美学特质,以及主题的"严肃",并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忠臣孝子"话语,阐释苏联电影人物形象.20世纪50年代,中国观众对苏联译制片里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困难,茅盾给出了解决路径.

    茅盾苏联电影人物形象儒家文化

    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新锐学者论坛"综述

    孟畅
    124-128页

    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九届金字奖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封2页

    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新锐学者论坛"顺利举行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