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规划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规划建设

马良伟

双月刊

1003-627X

bjghjs@263.net

010-68023417;6803943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60号

北京规划建设/Journal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首都规划建设成就,探讨北京规划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宣传政府有关规划、设计、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广规划管理经验,介绍国内外规划、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普及划科学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王伟姚洋涛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来,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不断推进.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意味着我国国家空间规划正式启动.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起源和国家治理特色两个维度考虑,选择英、美、日三个典型国家进行空间规划历史沿革、体系构建、法律配套、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梳理,提出对我国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建议.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国际比较改革

    国家空间重构视角下的北京通州转型升级

    邹晖罗小龙陆建城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通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回顾,研究引入了国家空间选择理论,建立通州的转型升级与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宏观过程之间的联系,从国家空间治理的角度分析通州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以加深对通州发展路径的认识.研究表明:首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生是受国家空间治理尺度区域化重构影响的结果;其次,通州从卫星城到副中心的转型升级历程体现了国家空间选择重构的路径依赖和分层叠加特性;再次,国家空间选择影响了北京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使通州的定位从卫星城逐渐转型升级为城市副中心.

    国家空间重构通州城市副中心转型升级

    家长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带孩子上学:安全感知如何定义?

    艾琳·车瓦利耶曼纽尔·查理曼徐磊青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化交通不断壮大,骑行让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在骑行大军中,幼儿的交通出行占比很大,但这一领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对来自上海市中心七家幼儿园的400多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由于大部分受访者已在使用两轮交通工具,并只用于短途骑行,因此我们旨在研究如何提升骑行体验,鼓励骑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统计模型,该模型有助于识别在上海携带幼儿骑行的各种阻碍因素.结果 表明,人们之所以认为骑行危险,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车辆速度及车辆对自行车道的侵占.至于交通密度这一因素,无论其高低与否,都与这一判断无关.除此之外,该模型还对非骑行者和骑行者进行了明确区分:前者认为行车安全与建成环境中的微小因素有关,如树木或隔离护栏;后者则更偏重于交通信号灯或自行车道的质量.进一步了解父母和祖/外祖父母关于骑行上学的看法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难处,也能为上海市中心上学安全路线(SRTS)项目的实施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发现发生过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中,75%以上都发生在距学校250米范围内.若要提高从家到校的行程安全,这一发现大大缩小了焦点范围.我们相信研究结果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反之,该项目也能作为一个重要激励,鼓励并主张骑行这种环境友好且健康的出行方式.

    儿童交通城市骑行道路安全感知上学的安全路线可骑行性城市

    基于生态地质视角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控思考

    赵怡婷吴克捷何静周圆心...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地下空间生态地质三维规划管控

    问题导向下落实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冷思考”

    荣玥芳王真月吴德武哲如...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城市更新建设”与“老旧建筑保护”两者间的平衡,是推动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实施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依托历史建筑自身价值特征和规划保护的意义,基于现存问题,分析了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在遵循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实现对历史建筑核心要素的保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保护进行分类分级,最后对如何落实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保障机制提出几点思考.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问题导向保障机制思考

    减量语境下的北京城市更新策略浅议

    张帆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量语境下,传统的开发商靠增量驱动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在北京难以为继.如果没有开发行为的介入,那么触发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成为关键问题,借城市更新机遇捆绑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实现更加成为难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更新的关键任务、当前难点,重点探讨了产业用地在当前形势下的更新路径,指出改革是释放产能的唯一路径,城市规划部门应身先士卒,在事权范围内,改革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流程设计,为面向现实的实施留有弹性.本文提出,应明确企业责权,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增量弹性.

    减量城市更新实施改革

    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实践与挑战——以北京为例

    严雅琦田莉王崇烈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政策打开了住房租赁市场的新局面.研究分析了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机遇,并以北京为例探讨了集体租赁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政府主导的用地供给与租房需求的局部错位;区位和基础条件对集体用地潜能释放的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企业的利益博弈;租赁住房规划设计规范的缺位.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北京

    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影响下的北京工业空间布局研究

    裴杰闫觅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建设指南,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和总体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历版总体规划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京历版总体规划的研究和总结,将北京的工业空间布局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调整时期和基本形成时期,并分别对四个阶段下,城市总体规划对工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影响下北京工业空间布局的变迁之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工业空间布局变迁

    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北京会展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和朝东陈军和玉东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国际会展活动纷纷在北京举办,各区纷纷提出新的会展举办要求和设施建设计划,与此同时,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职能聚焦化、经济高端化、空间集约减量、多中心发展,成为下一阶段城市转型发展的主题,如何把会展业发展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未来整体发展框架成为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会展设施的选址布局规律,接着分析了北京会展设施现状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转型期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未来会展设施规划建设策略,以期引导城市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和会展设施的合理布局,进而推动城市顺利转型发展.

    城市转型会展设施布局模式规划策略

    老城历史文化片区的有机更新实践——以北京前门草厂南片区胡同保护更新为例

    黄婷婷朱建宁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北京老城特有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更新也受到了关注,本文以草厂南片区胡同的保护更新为例,对胡同一四合院片区景观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首先确定了保护规划的目标,在有机更新的原则下,深入分析片区的胡同肌理,对胡同肌理、庭园景观、文化建筑、植物景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更新规划设计.

    北京老城胡同-四合院草厂胡同有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