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高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高教版)
北京教育(高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eijiaogao@126.com

010-83552102,83558623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高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普教专业性刊物。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报道普教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交流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经验,透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说"双一流":师资情况变化

    赵新亮袁薇
    4-5页

    学科改造升级的立足点

    6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

    7页

    "重混":新文科专业建设的三个方向

    卢晓东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混"是凯文·凯利提出的一个动态哲学概念.将其挪用为一个教育哲学概念后,"重混"也成为新文科专业建设直接的哲学机理."解构"伴随重混,并在逻辑上先于重混."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并重是新文科建设的方向之一;与"问题性学术"相呼应,以"特定的兴趣和主题"为逻辑线索对传统院系和学科的课程重混是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第一个方向.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第二个方向类似PPE(文中有说明),基于视角原理,多视角的审视更可能促进创新发现,促进问题解决,并可能引致"惊讶"和颠覆性创新.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第三个方向聚焦于技术的两种"需要".

    新文科创新技术问题性学术课程专业

    重申人文学科的意涵及教育特性

    李俏丽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之异于机器者几希"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在此基础上教育何为?以此作为研究思考的切入点,重申人文学科的特性及教育意蕴,试图给当下人文教育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以对当今时代实践命题做出回应.人文学科是以灵明知觉的人心作为研究对象,以直观可感的生活世界作为研究内容,以人的终身成长作为其归旨."因材施教",我们的人文教育不仅要遵循个体的内在生命特性进行教学,而且也需要遵循学科知识逻辑开展相关活动,这意味着人文教育应该以"以文化人"为圆心,以"行"为半径,而且是"教行合一"和"学行合一"的统一.

    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因材施教以文化人践履

    新文科视野下戏剧教育的路径转向

    张效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新文科建设的展开,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中国戏剧人才,如何对戏剧教育进行改革,成了国家、社会和高等戏剧教育从业者亟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戏剧在当代及未来社会的独特功能和学科规律,决定了其在新文科建设方面的价值取向和推进方式.在新文科视野下推进戏剧教育的路径转向,就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推动专业戏剧教育向应用戏剧教育转向,高等戏剧教育向普及戏剧教育转向,线下戏剧教育向线上戏剧教育转向.

    新文科建设戏剧教育专业戏剧应用戏剧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胡红华高耀丽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是对文科的创新发展,是文科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背景、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文科科研的现状与问题,就提升高校文科科研能力提出如下建议:高校要强化战略顶层设计,加强新文科重点领域布局;创新文科科研体制机制,产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高水平智库,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建立新文科学术阵地品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深化评价和管理改革,支撑一流文科研究.

    新文科文科科研能力哲学社会科学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人才信息素养的提升

    吴卫星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的"新"有多个维度,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社会或者说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对其未来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财经类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其信息素养可以通过专业课堂、产教融合、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获得提升.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辨识能力,以助其适应社会和迎接时代挑战,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文科财经类人才信息素养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体系研究

    李智慧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在实践中实施"党委带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三带工程,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校党建引领组织体系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为例

    霍彬涛耿思嘉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和弘扬周恩来总理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依托旅游和外语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创新红色育人模式,围绕"五个红"建设目标和"五红"育人特色深入开展"红培工程",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提升红色文化育人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二外力量".

    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红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