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

    鞠龙克罗敏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模式.我们既要明晰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产生的新问题,也要知晓其在充实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台规则和提升大学生党员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可行性.因此,需要创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开放型、现代型模式;需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需要搭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台,从而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新媒体环境党员管理

    新时代艺术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路径与思考

    郑琳韵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院校学生党员作为艺术生群体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因此,做好新时代艺术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结合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深入探究艺术院校学生入党积极性有待提升、政治素养评估机制亟待完善、低年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不够、党员发展过程培养指导不足四个问题并总结出相应的实践路径.

    艺术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实践探索

    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探索

    吴诗尧赵鸿燕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作为学科建设方向与课程教学方法,学科交叉融合能够有效破除学科壁垒和茧房,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和能力,因而高度契合于追求精专和联通特质的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实践的经验表明: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优化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还将对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形成进一步助益.

    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拔尖人才高校人才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问题与对策

    孙伟平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十二个基本概念在教育教学中阐释还不够准确,大中小学教材存在比较明显的内容重复现象,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梯度性"有待提升,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基于新技术、新媒体加以创新等.如何运用系统思维,依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价值观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地融入大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亟待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学思政课价值观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论述理念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凯琳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论述理念(以下简称共同体理念)是党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指导.在科教强国战略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精神的指导下,研究共同体理念是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向.共同体理念有效引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构建思政伦理、思政目标、思政内容、思政方法、思政场景"五位一体"的改革发展格局.通过加强对共同体理念的学习,高校应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复杂性,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

    共同体理念课程思政思政改革

    加强高校科技伦理治理工作的路径探析

    陈志娟许艳华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和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国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从治理主体、运行机制、伦理培训等多维度系统分析了我国42所高校科技伦理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伦理治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科技伦理治理现状治理路径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论析

    裴晓涛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其立德树人责任的履行成效关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乎践行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新使命、关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教育强国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好学思践悟的思想之舵,守好己立立人的取譬之道,练好因材施教的施教之法,多措并举将立德树人落实、落细、落好.

    教育强国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

    教育强国建设中高校网络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

    龚学文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离不开网络育人的有效开展.应理解网络育人的价值意蕴,充分认识到它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支撑,是教育数字转型的突破路径;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通识和专精相协调、多元和协同相融合,避免"弱化""窄化""虚化",切实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教育强国高校数字时代立德树人网络育人

    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

    王申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要着力从锤炼过硬政治品格、涵养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卓越学识本领和开阔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

    高校思政工作优化师德师风养成路径探析

    张智侠刘超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涵养与培育工作中同样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能入脑入心又能达到沁人心脾的效果.

    思政工作师德师风养成路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