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口腔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口腔医学
北京口腔医学

孙正

双月刊

1006-673X

bjkqyx@yahoo.com.cn

010-67013675,67099045

100050

北京天坛西里4号

北京口腔医学/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主编是王邦康教授,编委会由全国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各学科专家组成,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宗旨是紧密跟踪口腔医学科技发展,加强口腔专业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和交流,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报道、病例讨论、文献综述、国内外动态等。读者主要是各级口腔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方面人员以及研究生、大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正畸固定矫治中釉质健康与脱矿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微生物组的比较研究

    马雁崧杨昊刘颖王红梅...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牙釉质脱矿是固定矫治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固定矫治中釉质脱矿与健康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组的差异,探索口腔真菌与正畸釉质脱矿的关系.方法 选取 54 名固定矫治患者,釉质脱矿组 31人,健康对照组 23 人.收集龈上菌斑,通过转录间隔子测序比较两组真菌组差异,使用RT-qPCR分析白色念珠菌的丰度变化.结果 两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物种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脱矿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念珠菌属及白色念珠菌在脱矿组中富集,且白色念珠菌在脱矿组中丰度较高(P<0.05).结论 青少年固定矫治脱矿状态下龈上菌斑真菌组与健康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白色念珠菌更易富集在脱矿菌斑中,可能与釉质脱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固定矫治釉质脱矿真菌组学ITS测序白色念珠菌

    小型猪乳磨牙胚SHH的时空表达

    高振华王凌霄王莹鑫石媛媛...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索SHH在小型猪第三乳磨牙胚的帽状期、钟状期和分泌期的时空表达情况,拟阐明SHH在牙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小型孕猪第三乳磨牙胚,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H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可见SHH在帽状期少量表达于成釉器,但在釉结部位表达较强.在钟状期,SHH在间充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在分泌期,SHH在间充质和成釉器中都有所表达,尤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和内釉上皮细胞中表达增强.PCR结果显示,在钟状期,SHH在上皮中表达较多,而在帽状期和分泌期,SHH在上皮和间充质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SHH可能在调节上皮形态发育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参与调节信号级联,介导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小型猪牙齿发育的信号分子网络.

    SonicHedgehog小型猪牙齿发育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连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作用机制

    宋琳曹子文刘梦蝶张雪岩...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黄连治疗牙龈卟啉单胞菌相关性慢性牙周炎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连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潜在靶点和相关通路.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对黄连的药物活性化合物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进行筛选.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对药物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靶点进行韦恩分析,确定药物作用潜在靶点;应用Cytoscape3.6.1 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运用 DAVID 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连中槲皮素、小檗碱和小檗红碱等9种药物是黄连治疗牙龈卟啉单胞菌相关性慢性牙周炎的活性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涉及IL-1β、IL-6等47个潜在靶点以及TNF-α信号通路.经生物信息学验证,最终筛选出5个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上调的靶点,其中以黄连碱的结合能最低.结论 黄连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抑菌、抗炎、调控炎症进展的作用,这为使用传统中药治疗慢性牙周炎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黄连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

    LncRNA HCG18/miR-125b/TP53调控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研究

    吴建坤张建刘学丽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LncRNA HCG18 通过负调控miR-125b上调TP53 对人牙髓干细胞(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正畸牙拔除术中获取的前磨牙中分离人DPSCs,将DP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q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不同阶段HCG18、miR-125b的表达.在DPSCs细胞中转染oe-HCG18、pc-TP53、miR-125b mimic及阴性对照,以 qRT-PCR及WB方法检测各组Nestin、β-Ⅲ tubulin、NSE的mRNA和蛋白,高尔基染色法评定各组树突棘密度以检测神经元发育情况.结果 与未经诱导的DPSCs相比,DPSCs诱导分化组细胞的Nestin在分化期间先增高后降低,NSE、β-Ⅲ tubulin及miR-125b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CG18 水平下调(P<0.05).HCG18 能抑制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miR-125b mimic能部分逆转HCG18 对DPSCs神经分化的抑制,TP53 能部分逆转miR-125b mimic对DPSCs神经分化的影响.结论 HCG18 能够通过负调控miR-125b激活TP53,抑制人DP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人牙髓干细胞牙髓神经再生lncRNAHCG18神经元细胞

    木犀草素对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骨改建及BMP2/Smad1信号通路的影响

    郭晓峰杜艳锋张晶朱琳...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木犀草素对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骨改建及骨形态发生蛋白 2(BMP2)/Smad1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并分为模型组、木犀草素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 12 只;另取 12 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用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每天 1 次,连续 30 天.游标卡尺测量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改建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BMP2、Smad1 信使RNA(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BMP2、Smad1、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骨保护素(OPG)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上颌骨结构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上颌骨压力侧牙周间隙变窄,上颌骨张力侧牙周韧带增宽,牙骨质表面可见较多的吸收陷窝,牙槽骨改建活跃,正畸牙移动距离、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显著升高(P<0.05).牙周组织BMP2、Smad1 mRNA和蛋白水平、OPG、RUNX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上颌骨压力侧牙周间隙变窄逐渐明显,上颌骨张力侧新骨形成依次增多,骨吸收陷窝逐渐减少,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正畸牙移动距离、牙周组织BMP2、Smad1 mRNA和蛋白水平、OPG、RUNX2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 木犀草素能加快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骨改建与骨形成过程,促进牙移动,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2/Smad1信号通路有关.

    木犀草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1骨改建骨形成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破骨细胞体积及整合素αvβ3基因表达的影响

    秦颖葛化冰刘琪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对破骨细胞体积及整合素αvβ3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制作CSE溶液,实验采用 7周龄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M-CSF和RANKL诱导生成破骨细胞,将浓度为 5%的CSE加入实验组破骨细胞作用 3 d,对照组不加入CSE.通过Trap染色识别对照组和实验组破骨细胞并于光镜下采图;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识别两组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陷窝并于光镜下采图,均用NIH imageJ计算数量及面积.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作为内参,最后通过2-ΔΔCT计算,以检测Trap、CTR以及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结果 破骨细胞表面积及细胞核数量的计量表明,实验组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片上吸收陷窝数量及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CSE处理组的TRAP mRNA水平为 1.16±0.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RmRNA水平为 0.38±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SE处理组的整合素αvβ3 mRNA水平为 1.75±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E能显著增加破骨细胞的体积并上调整合素αvβ3的基因表达,并可能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

    香烟烟雾提取物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整合素αvβ3细胞迁移

    iRoot BP Plus应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后的组织学改变

    梁颂周庆楠宿颖田圳川...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用于小型猪乳前磨牙牙髓切断术后牙髓的组织学变化,探讨iRoot BP Plus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 4 只 5 月龄小型猪,选取双侧上下颌乳前磨牙共 32 颗,行牙髓切断术.随机选择一侧乳前磨牙为实验组,采用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MTA作为盖髓剂,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切取含实验牙的上下颌骨块,进行标本固定和HE染色,观察术后牙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iRoot BP Plus和MTA均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iRoot BP Plus盖髓后形成修复性牙本质较MTA早,术后 8 周可见牙本质桥形成,术后 12 周的牙本质桥形态较规则.二者均未引起浅表牙髓组织坏死,牙本质桥下方的牙髓组织表面在术后 4 周可见慢性炎症,术后 8 周炎症基本消失.结论 在小型猪乳牙牙髓切断术中,使用iRoot BP Plus盖髓后 12 周可以形成与MTA盖髓相似的、形态较好的牙本质桥,且牙髓状态良好,为MTA临床良好替代的盖髓剂.

    iRootBPPlusMTA乳牙牙髓切断术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2024年第32卷征订启事

    《北京口腔医学》编辑部
    195页

    数字化技术辅助放射性粒子精准治疗腭部腺样囊性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陈霖葛良玉孟箭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 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腭部腺样囊性癌中辅助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有效性及技术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应用 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数字化技术精准治疗的腭部腺样囊性癌患者 11 例,通过随访记录患者癌症的局部控制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其近期疗效及技术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 3D打印个性化手术模板引导下植入 125I放射性粒子进行治疗.术后复查CT显示,植入粒子分布均匀,均与术前目标一致.术后 1 个月总有效率为 81.8%,局部控制率为 100%.术后 6 个月总有效率为 100%,仅有 2 例术后出现明显口干症状.结论 数字化技术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腺样囊性癌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为无法手术的腭部腺样囊性癌患者提供了可行的、微创的精准治疗方案.

    腺样囊性癌近距离放疗数字化技术

    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手术中运用的精确性研究

    杨尧王学玖王飘金赫秀...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运用于正颌外科手术的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验证其在正颌手术定位中的精确性.方法 收集20名正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和传统双板进行正颌手术.术后 1 周拍摄CT,测量其相较于术前设计的误差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平均误差低达 0.94 mm,与传统双板相比,拥有更高的手术精度.其精度优势主要出现在前后以及垂直方向上,且在前牙区及鼻旁区有更好的精度.结论 此设计的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相较于传统双板,拥有明显的精度优势.对于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和以及手术计划的精准实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尝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正颌外科数字化导板手术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