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黄风雷

月刊

1001-0645

blgzw@bit.edu.cn

010-68912326,68914627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我校重要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我刊分研究论文和科技简讯两大类,前者按学科分为:数学、力学与物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控制、光学与电子工程、化工与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六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弱环境力微型引信低压驱动固态保险设计

    冯恒振娄文忠孙毅赵悦岑...
    2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机电引信在弱环境力条件下无法实现保险解除及传统固态开关无法实现低压驱动(5~35 V)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硅基MEMS加工工艺与电晕放电效应的微型引信固态保险设计.结构采用微米尺度设计思想,实现固态保险与引信控制系统能量与信息联通.通过建立电晕放电数学模型,借助COMSOL等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基于低电压驱动的固态保险控制层设计,并结合实验室静态测试实现控制层平均驱动电压(33.1 V)设计.结合电容放电模式与电学与焦耳热仿真,其中,电容储能指标(10 V,10 μF).完成执行层在不同电流强度环境下结构设计.借助MEMS加工工艺,最终实现弱环境力微型引信固态保险设计与制备.

    微型引信弱环境力解保电晕放电固态保险低压驱动

    面向MCNP程序的三维模型前处理技术研究

    赵瑛峰刘检华马江涛武林林...
    237-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MCNP计算程序的三维模型前处理技术,并给出了CAD模型识别与简化、空腔生成以及CAD模型向半空间CSG模型转换等关键算法.设计并开发了用于MCNP计算程序的三维模型前处理系统,用于CAD模型至MCNP半空间CSG模型的快速转换.最后通过实例对软件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复杂CAD模型至MCNP半空间CSG模型的转换,为MCNP计算程序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型处理系统,提高了MCNP程序输人文件的制作效率.

    模型转换前处理半空间几何模型构造表示

    基于得分系数的跟车工况驾驶风格识别研究

    金辉吕明
    245-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NGSIM数据库的数据,选用THW和ITTC参数来评价该工况下的碰撞危险等级,提出了可实现快速驾驶风格识别的客观性得分系数SCO的评价方法,以0~1之间的标准数衡量驾驶员在采样时间段内的驾驶激进程度;分析了SCO评价方法决策边界出现误判的情况,基于K Means聚类算法对SCO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有级分类,SCO评价方法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和实时性,其结果可达到95.54%的总体准确率或4.46%的边界误判率,将研究所获得的模型参数和评价方法应用于新的数据场景,也可获得94%的总体准确率.基于SCO评价方法可构建实时易用的驾驶风格识别系统,以实现更加符合驾驶要求的个性化协同控制策略.

    驾驶风格碰撞危险等级聚类分析客观性得分系数驾驶安全辅助系统

    非平衡刚度胶-铆混合连接接头特性及失效机制

    陈潇凯郭子煜金嘉威孙凌玉...
    25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汽车轻量化中混合材料车身的异质材料连接问题,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与铝合金非平衡刚度四钉压铆-胶接混合连接接头力学性能及失效机制.基于重导入和预定义场技术,建立了CFRP/Al非平衡刚度混合连接接头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据此对混合连接压铆、回弹及拉伸载荷渐进失效机制进行仿真;对混合连接与单一连接力学性能和失效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同时考虑铆接成型过程和混合连接工艺顺序对混合接头连接特性的影响,混合连接最大载荷及能量吸收预测误差分别为2.3%、5.2%,具有较高的性能预测精度;铆接在失效初期对胶接具有加强作用,失效形式为先胶层失效后铝板拉伸失效,仿真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胶-铆混合连接接头有限元分析工艺顺序失效

    电驱动离心压气机叶型分析及设计

    张虹陈意王卓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基于电机驱动压气机的性能要求和工作特点,得到可运行于低转速范围下的高效电动压气机叶轮设计策略.对比普通车用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叶轮J90和电动压气机叶轮JE90以及分析两种不同应用场合的叶轮的子午流道外形、叶片角分布和叶片载荷分布等存在的差异,得到低比转速电动压气机叶轮叶型的几何设计规律和策略.结果表明:优化子午流道外形可以改善流动情况,减小二次流损失;分流叶片后掠可以增大失速裕度和稳定工作裕度,叶轮尾部叶片角分布中可以选择较小的出口叶片角以提高其做功能力,加大吸力面和压力面的载荷差距,即压差更大可增强对空气做功能力;主叶片厚度最大值不宜过大且保证在中间跨度的厚度分布均匀.

    低比转速电动压气机叶型

    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性能与结构响应数值研究

    刘影张晶吴钦张汉哲...
    26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CFD计算复合材料螺旋桨水动力载荷,应用有限元法计算复合材料桨结构响应,并基于双向耦合算法实现复合材料螺旋桨在均匀来流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进速系数和不同铺层角度工况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及结构响应.结果表明,在进速系数J≤0.8时,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明显高于同工况下的金属螺旋桨.随进速系数增加,复合材料螺旋桨推进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进速系数J=0.8时取得最大值.桨叶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分布与铺层角度有较大关系.复合材料螺旋桨的螺距角较金属螺旋桨减小,减小的螺距角与桨叶攻角的变化相匹配,自适应地提高了该螺旋桨的推进效率.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固耦合复合材料

    一种考虑壁面摩擦作用的发射井引射器设计方法

    权辉谢建谢政李良...
    274-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发射井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引射器函数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壁面摩擦作用的发射井引射器准一维设计方法,建立了考虑壁面摩擦作用的引射器函数和静压协调函数.证明了考虑壁面摩擦作用时驻点速度小于声速,引射器不能达到第三极限,只能达到驻点极限.以实际算例分析了发动机总压、发射井横截面积、混合室出口压强变化时的引射器工作特性,画出了工作特性曲线.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别建模分析了发动机总压、发射井横截面积、混合室出口压强变化时发射井引射器中超声速射流流动形态,将CFD方法得到的混合室入口压强与准一维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准一维方法得到的工作特性曲线与CFD方法的计算结果差距较小,在混合室背压变化时最大误差为4.31%,验证了准一维方法的准确性.

    发射井壁面摩擦引射器函数静压协调函数驻点极限工作特性曲线

    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新闻推荐网络

    刘琼昕宋祥覃明帅
    28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闻推荐场景下,传统的基于文本特征的新闻推荐模型只考虑了词的共现关系,无法捕获词语的隐含词义和关联知识;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模型在融合知识图谱信息中仅仅考虑实体的信息,忽略了远距离实体之间的联系,造成实体之间的关联信息和深层次语义联系的缺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新闻推荐网络(deep knowledge-enhanced network,DKEN),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提取知识图谱中的实体路径特征,补充到注意力网络中,然后针对不同的候选新闻动态地构建用户的特征.实验表明该实体路径信息能提高模型的效果,在F1指标上提升大约1%.

    知识增强深度新闻推荐网络知识图谱实体路径特征

    融合多级语义特征的双通道GAN事件检测方法

    潘丽敏李筱雅罗森林吴舟婷...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事件检测方法往往将句中事件视为独立个体,忽视了句子或文档内事件间的相关关系,且某些触发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触发不同事件,而多种语境下训练的词向量会引入与当前语境无语义关联的噪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级语义特征的双通道GAN事件检测方法,使用多级门限注意力机制获取句子级和文档级事件间的语义相关性,并利用双通道GAN及其自调节学习能力减轻噪声信息的影响,进而提高事件特征表示的准确性.在公开数据ACE2005英文语料上进行实验,F1值达到了77%,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事件间的语义相关性,并提高语境判定的准确性.

    语义相关性噪声多级门限注意力双通道GAN

    稳健边界强化GMM-SMOTE软件缺陷检测方法

    罗森林苏霞潘丽敏
    30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软件大数据的自动化缺陷检测模型已成为缺陷发现的重要工具.针对软件大数据中,被准确标定的缺陷样本稀少,且漏标、误标率高,导致现有机器学习数据平衡优化方法易使噪声加剧、分类边界模糊等问题,提出一种稳健边界强化GMM SMOTE软件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斯混合聚类将软件集合划分为多簇,基于簇内类别比进行可靠样本筛选并且通过后验概率实现边界识别,用以指导完成加权数据平衡,最后利用平衡优化数据构建软件缺陷检测模型.在NASA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GMM-SMOTE可实现噪声抑制、边界强化的数据平衡,有效提高了软件缺陷识别效果,实际应用价值大.

    软件缺陷检测数据不平衡过采样高斯混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