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经营方式对油松成熟人工林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肖军雷蕾李肇晨马成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油松成熟人工林,探索一种兼顾生态效益的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方式,为我国成熟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赤峰市旺业甸实验林场47年生和56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和2019年调查的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管理样地乔灌草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3种经营方式对油松成熟人工林胸径增长速度、死亡率、幼树更新以及乔灌草多样性的影响差异.[结果]3种经营油松成熟人工林年均胸径增长速度和6年死亡率差异均显著(P<0.05),近自然经营为0.40 cm/a和0.51%,常规经营为0.36 cm/a和1.44%,封育管理为0.31 cm/a和3.55%.6年间,近自然经营的林下植物种类增加3种,常规经营和封育管理分别减少5种和9种.47年生和56年生林分的乔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增长排序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管理,更新树苗死亡率和47年生林分的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下降排序为常规经营<近自然经营<封育管理;3种经营对油松成熟人工林的乔木胸径生长和死亡率以及乔灌草多样性的影响差异具有时效性.3种经营56年生油松人工林的年均胸径增长速度、乔木和灌木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47年生人工林,但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为47年生林分高于56年生林分.[结论]对油松成熟人工林进行合理经营可提升乔木胸径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并延缓林分植物多样性下降,表明仍有必要对成熟人工林进行合理经营,以获取更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比较3种经营对油松成熟人工林大径级林木培育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近自然经营是一种理想的经营方式.

    油松人工林成熟林植物多样性近自然经营旺业甸实验林场

    栓皮栎栓皮厚度的地理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孙婧依王奇刘建锋常二梅...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揭示栓皮栎栓皮厚度的地理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预测我国栓皮栎栓皮产量以及优良种质筛选与定向培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使用聚类分析、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对12个栓皮栎群体的栓皮厚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栓皮厚度与圆盘直径、圆盘年龄、木质部和韧皮部厚度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栓皮栎树皮率、栓皮相对厚度、外皮内皮比、栓皮相对粗糙度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通过树皮率和外皮内皮比的聚类分析,陕西商洛、甘肃天水、河南内乡、河北临城、北京平谷、安徽金寨6个群体属于树皮率和外皮占比较高的类群.树皮率受圆盘直径、降水量和坡度的影响,外皮内皮比则受年均温和坡度的影响.栓皮相对厚度受年均温、降水量和坡度的影响,而栓皮相对粗糙度受圆盘直径、坡度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在区域尺度上,年温度和年降水量对栓皮厚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结论]本研究初步量化了栓皮厚度的影响因素,可为今后栓皮栎栓皮产量预测以及良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栓皮栎栓皮厚度粗糙度环境因素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青海省祁连圆柏潜在分布区

    何学高刘欢张婧程炜...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气候、地形、土壤、生态系统类型和人类活动强度5类环境变量,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的潜在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祁连圆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适宜区间,同时应用2018—2020年青海省祁连圆柏林现地调查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预测的祁连圆柏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和北部,适生区面积为3.20万km2,用于验证的现地调查小班均落入预测的适生区.祁连圆柏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气候(最热月份最高温15~22℃、最冷月最低温-23~-15℃、年平均降水量300~600 mm、等温性<39%、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88~103),地形(海拔2800~3950 m、坡度12° ~18°、坡向(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土壤(土壤有效水含量>0.4 mm/m、0~30 cm土层硫酸盐含量<0.2%),生态系统类型(农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祁连圆柏适宜分布区人类足迹指数>10.[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反映祁连圆柏的潜在适宜区分布情况.祁连圆柏地理分布是由地形、气温、降水、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海拔是影响祁连圆柏在青海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圆柏造林适宜空间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向,同时,分布区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可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决策提供参考.

    祁连圆柏MaxEnt模型潜在分布区模型优化环境因子地理分布

    小兴安岭不同径级白桦枝叶性状变异及权衡

    解书文金光泽刘志理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性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探究不同径级植物枝叶性状间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及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的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径级(小树、中等树、大树)的样树,测定其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径级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预估检验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影响.[结果]随着径级的增加,枝横截面积呈上升趋势,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出叶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径级白桦的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小树和大树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接近1的等速生长关系,而中等树呈接近1.5的异速生长关系;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显著负相关,呈异速生长关系.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相关关系的斜率或截距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在同一群落内,不同径级的白桦枝叶性状存在差异是其自身的一种资源获取策略,且枝叶性状为了获得有效的资源而协同变化.

    白桦径级枝叶性状变异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空间结构对林内光环境的影响

    张志郭洋万舒珂张梦弢...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林分的空间结构对林内光照的影响,为了解森林内部光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4 hm2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样地划分为100块20 m×20 m的小样方,在2021年7—8月间,测量样方内活立木(DBH≥1 cm)的相对坐标和胸径,利用半球摄影法获取半球面林冠影像,分析得到林内光环境参数,研究样地空间结构特征和光分布特征,并对林分空间结构与林内光环境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结果](1)林冠开度(CO)和林下光照主要表现为边缘小于内部,叶面积指数(LAI)表现为边缘大于内部.林上总光照(Atot)值整体较大,各区域间差异较大,仅有13.7%的光照可以从森林上部进入到林下.(2)林木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团状分布,大小分化程度为亚优势-中庸、中庸和中庸-劣态3种状态,树种混交度为零弱度混交、中弱度混交和中强度混交3类.(3)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和CO呈显著正相关(P<0.05),空间隔离程度和LAI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林下直射光(Tdir)、林下总光照(Ttot)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林内光照和林分空间结构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主要影响CO,树种间的混交程度主要影响LAI、Tdir和Ttot.

    空间结构冠层结构林内光照相关分析

    坡向对冀北山地蒙古栎幼树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高青青于小萌许竹锐马旭满...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冀北山地不同坡向对蒙古栎幼树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蒙古栎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冀北山地东坡、东南坡、西坡蒙古栎9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各器官生物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地径、株高、冠幅及生物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估计法检验各坡向蒙古栎幼树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1)东坡地径、株高均显著大于东南坡,其中地径差值0.29 cm,株高差值11.81 cm,两坡向间冠幅无显著差异.西坡地径、株高、冠幅均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地径-株高生长曲线斜率表现为东南坡(0.458)最大,东坡(0.377)居中,西坡(0.349)最小.(2)总生物量积累在东坡(1144.50 g/株)和东南坡(961.58 g/株)间无显著差异,西坡(365.33 g/株)显著小于东坡和东南坡;东坡和东南坡间叶、干、根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差异,而东坡枝生物量积累(217.59 g/株)显著大于东南坡(159.17 g/株).西坡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3)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西坡枝(13.32%)、干(24.10%)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小于其他两坡向,而根生物量分配比(44.79%)显著大于其他两坡向(东坡34.28%;东南坡32.67%).东坡枝生物量分配比显著大于东南坡,而叶分配比显著小于东南坡,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在东坡和东南坡间无显著差异.(4)各坡向成对器官生物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但呈现不同的器官分配趋向.[结论]蒙古栎幼树在3个坡向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东坡是蒙古栎幼树生长的最佳坡向.

    坡向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蒙古栎冀北山地

    毛白杨耐寒种质资源遗传鉴定及评价

    杜康王加焕李俊恒李超...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鉴定山西省朔州市保存的毛白杨种质资源,与山东省冠县保存的毛白杨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朔州市现存毛白杨种质资源进行耐寒性评价.[方法]以山西省朔州市种质资源库现存370株毛白杨,以及山东省冠县保存的441个毛白杨无性系为对象,采用SSR分子标记开展毛白杨种质资源鉴定、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生长和冻害表型进行评价.[结果]利用13对引物将山西省朔州市种质资源库370株毛白杨分为183个无性系,共检测出等位变异位点67个,平均1个位点存在5个等位基因变异,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变异幅度在0.306~0.735之间.与山东省冠县保存的毛白杨种质资源库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发现两地现存的毛白杨并无重复基因型,但遗传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两地保存的624个毛白杨无性系可分为7个类群,通过耐寒性评价将朔州市现存183个无性系划分为5级,其中Ⅰ级的耐寒无性系47个,具有较高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结论]自然选择使毛白杨南北种质资源库淘汰了偏离保存地环境的部分种质,而保留了适合保存地环境的种质资源,导致两地现存种质资源群体遗传结构差异较大,说明林木种质资源分区域收集、保存和利用的必要性.而山西省朔州市种质资源库内现存雌性无性系是珍贵的耐寒育种资源,对于毛白杨北方适生育种群体构建和高轮次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价值.

    毛白杨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耐寒性

    水氮耦合下高密度毛白杨纸浆林树木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

    王亚飞杨红青周欧古丽米热·依力哈木...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可以代表植物的生存策略,反映出植物对生态系统外界变化的响应.了解毛白杨林木化学计量特征可以明确毛白杨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分配情况,旨在对毛白杨纸浆林高效水、氮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试验以黄泛平原上三倍体毛白杨S86纸浆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沟灌水氮耦合试验,雨季在全灌高肥(W20NH)、全灌(W20N0)、缺灌高肥(W45NH)、自然对照(CK)处理下整株取样,测定5年生毛白杨叶、枝、干、根各器官的碳、氮、磷含量.[结果](1)生长季内毛白杨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范围为440.31~454.44 g/kg,各器官氮含量范围为6.87~25.48 g/kg,各器官磷含量为0.70~1.71 g/kg.各器官的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范围分别为18.62~84.60、292.05~1128.79、6.82~18.05.(2)地上部分枝、叶全氮含量随冠层高度的下降呈现出递减趋势,地下部分细根在各处理下碳、氮、磷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处理下不同冠层叶片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范围为14.20~22.45、236.83~489.91、15.24~23.65.[结论]总体来看,对于5年生高密度毛白杨纸浆林树木,缺灌高肥(W45NH)处理对于各器官的养分积累作用有限.全灌(W20N0)和全灌高肥(W20NH)处理能够降低毛白杨叶片的氮磷比,缓解黄泛区域毛白杨培育的氮、磷限制,但全灌下施肥与否对于氮磷比的降低并无显著影响.因此,毛白杨高密度纸浆材在经过长时间水养管理后,在满足充分灌溉的条件下,应当考虑减少氮肥施用量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持高生长潜力.

    水肥耦合效应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

    水曲柳雌雄株叶片光合及化学计量特征对外源激素的响应

    李晨晞卫星汤静文程鑫...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外源激素添加对水曲柳雌雄株叶片光合及化学计量的影响,阐明不同性别水曲柳间对不同激素配比组合的差异响应,为开展水曲柳精准化培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四水平析因试验设计,以水曲柳成熟人工林雌株和雄株为试验对象,通过树干滴注法分别对雌株和雄株进行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6-BA)激素处理.测定雌株和雄株的光合参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碳(C)、氮(N)含量和C/N值.[结果](1)雌株最优激素处理为A2B1(GA360 mg/L,6-BA 30 mg/L),叶片C含量明显提升,且叶片N含量、C/N值最高,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提高(P<0.05),净光合速率取得最高值.(2)雄株最优激素处理为A3B2(GA390 mg/L,6-BA 60 mg/L),叶片C、N含量均取得最高值,C/N值取得次高值,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提高(P<0.05),净光合速率取得最高值;(3)整体上,激素处理后雌株的光合和化学计量指标高于雄株.[结论]水曲柳雌株在GA360 mg/L、6-BA 30mg/L,雄株在GA390 mg/L、6-BA 60 mg/L处理下,叶片的光合功能最优,叶片C、N含量显著提高.水曲柳雌株和雄株叶片光合及化学计量特征对外源激素种类、配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响应.

    水曲柳GA36-BA光合特性雌雄异株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刺槐养分利用特征和林分质量研究

    芦东旭耿雪琪崔子怡王诗语...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刺槐因其固氮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和耐贫瘠等特点,被引入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的养分利用特征和林分质量,以期为该地区人工林的林分质量评价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13、25、33和43年林龄刺槐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测定了刺槐叶、枝、根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了刺槐叶片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再吸收效率及各器官N、P的化学计量内稳性,用于分析各林龄刺槐人工林的林分质量指数.[结果](1)叶片和土壤的N、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4个林龄刺槐叶片的N:P均大于20.叶片的N、P利用效率随林龄的增加显著降低,N、P再吸收效率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且叶片P的养分利用效率和再吸收效率均高于N.(2)刺槐各器官的N、P和N:P的内稳性及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在林龄25年时均达到最大.(3)25年林龄刺槐人工林的林分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结论]不同林龄刺槐的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刺槐通过调整养分利用特征改变了各器官N、P含量及其内稳性.25年林龄刺槐各器官较高的N、P和N:P的内稳性以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导致了该林龄最高的林分质量指数.

    刺槐林龄生态化学计量学内稳性养分利用特征林分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