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预测

    肖玲姜群鸥王美林律可心...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从生态学角度宏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为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基于MSPA和InVES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7年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变化特征,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该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京津冀不同区域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结果](1)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连通性较差;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生境质量0.450,水平不高;(2)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津冀工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东部滨海发展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京津金融业发展实力较强;(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状态之间,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度最高,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最低.(4)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将有所提升,但中部核心功能区仍将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北京和东部滨海发展区仍将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是未来需要优化的重点区域;天津耦合协调度将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将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是具有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类型将转变为中级协调,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结论]该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预测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群范围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京津冀地区

    基于LUCC的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分析与优化研究

    邵明李雄刘志成张云路...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市域范围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基础,在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预测,更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并衡量城市市域范围内现有生态存量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预先进行规划回应.[方法]为明确承德市域土地空间利用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合RS与GIS技术,对承德市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对承德市域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6年承德市域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18年间(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1038.51亿、1035.93亿、1036.09亿、1009.71亿、999.36亿元.同时,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承德市域预测服务价值仍将处于下降趋势,价值降幅约为9.97亿元.[结论]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维度呈现明显斑块状分布,核心服务功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林地区域,时间维度出现显著功能缩减,核心缩减区域集中在各市县已建成区边缘区域.本研究从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发展预测等多方面总结了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和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承德市域后续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和管控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风景园林绿色空间规划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研究

    亓玉婷崔婧沄张丹丹郝培尧...
    11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花岗岩山体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山体修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制剂的木材防腐性能研究

    张景朋蒋明亮马星霞张斌...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木材防腐处理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4,5-二氯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筛选出生态友好型木材防腐制剂,丰富木材防腐剂体系.[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试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IPBC和DCOIT这5种候选药剂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活性,优选出高活性药剂;将筛选出的药剂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处理辐射松和毛白杨边材,通过室内耐腐试验探究不同载药量水平下处理材的耐腐性能.[结果]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DCOIT和IPBC对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中吡唑醚菌酯和IPBC抗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防腐处理的辐射松试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测试中,载药量约为0.21~0.46 kg/m3的嘧菌酯处理材和吡唑醚菌酯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分别在3.1% ~7.9%和3.5% ~7.8%,载药量约为0.22~0.45 kg/m3的IPBC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在0.9% ~5.6%.所有药剂处理的毛白杨试样,在各载药量水平下比未处理试样的耐腐朽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它们的质量损失率仍然较大,对毛白杨防腐处理不建议使用此类防腐剂.[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制剂与对照药剂丙环唑抗菌效果相当,IPBC制剂抗菌效果优于丙环唑,均可作为新型木材防腐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木材甲氧基丙烯酸酯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抑菌圈室内耐腐

    褐腐初期南方松木材微观形貌与化学成分分析

    王玉娇彭尧曹金珍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褐腐初期,腐朽菌定植对木材颜色、微观形貌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木材褐腐初期降解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南方松边材进行不同时长的密黏褶菌腐朽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腐朽材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褐腐菌进入木材内部的通道.同时,利用色差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表征木材在不同腐朽阶段的质量损失、颜色变化、化学成分、官能团变化和结晶度变化等.[结果]腐朽过程中木材明度降低,总色差增加,整体上有偏红褐色的趋势.菌丝通过射线薄壁细胞、纹孔和管胞等细胞结构进入木材内部,并于褐腐20 d内基本完成初期定植.褐腐初期质量损失主要是由半纤维素降解导致,而纤维素降解缓慢.此时,纤维素结晶区的晶格间距降低(3.962Å),相对结晶度增至最大(47.02%),阻碍了对褐腐菌的降解,因而此后木材质量损失增速减缓.[结论]在南方松木材的褐腐初期,菌丝通过纹孔、射线薄壁细胞和管胞等结构进入木材,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优先严重降解,结晶纤维素的晶格间距减小且相对结晶度增加,这一理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木材的初期褐腐降解机理,同时为木材防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南方松褐腐初期定植微观形貌化学成分

    基于参数化的榫卯尺寸智能确定方法

    汤琳关惠元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榫卯结构尺寸的确定是编写榫卯数控加工代码的前提,也是实现榫卯数控加工的基础,但现有的通过反复修改榫卯几何模型确定榫卯尺寸的方式,效率低、难度高,严重影响了榫卯数字化加工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榫卯尺寸智能化确定的方法.[方法]以改良型格肩榫为例,首先利用参数化的设计思想,建立格肩榫的数学模型并提取了格肩榫尺寸参数;然后根据榫卯装配体零件的特征,基于装配约束,从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两个角度,建立格肩榫尺寸参数间的关系函数;再基于工艺约束,从数控加工方式、市场调研结果和工艺知识这3个方面,确定部分尺寸的取值范围和预设参考值,并建立尺寸参数与工艺约束间的关联函数;最后,以零件的断面尺寸为输入参数,整合关联函数、取值范围和预设参考值,建立尺寸参数关联函数表.[结果]通过建立榫卯数学模型,提取了榫卯各类尺寸参数;根据榫卯装配和工艺约束,成功建立了榫卯尺寸参数间的函数关联,并获取了尺寸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设推荐值;通过建立尺寸参数关联函数表,实现了只需输入榫卯零件的断面尺寸,系统就可以自动输出榫卯其他尺寸参数值.[结论]在装配和工艺两方面综合约束函数基础上建立的榫卯尺寸智能确定方法,是对榫卯工艺知识的数字化整理和重用,不仅能实现榫卯尺寸的智能确定,也为实现榫卯乃至实木加工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基础条件.

    榫卯尺寸设计参数化智能确定装配约束工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