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预测

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预测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predictio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habitat qualit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扫码查看
[目的]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从生态学角度宏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为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基于MSPA和InVES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7年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变化特征,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该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京津冀不同区域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结果](1)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连通性较差;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生境质量0.450,水平不高;(2)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津冀工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东部滨海发展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京津金融业发展实力较强;(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状态之间,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度最高,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最低.(4)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将有所提升,但中部核心功能区仍将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北京和东部滨海发展区仍将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是未来需要优化的重点区域;天津耦合协调度将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将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是具有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类型将转变为中级协调,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结论]该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预测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群范围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肖玲、姜群鸥、王美林、律可心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生态基础设施 生境质量 产业发展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地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

2017ZX071010042017ZX071080024190123451909052BJ2018117

202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37
ISSN:1000-1522
年,卷(期):2021.43(3)
  •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