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州市42种园林木本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韩蓉田青孙一梅李娟霞...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比值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研究西北干旱区域园林木本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可以为同类城市园林木本植物的精准规划及大尺度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该研究对兰州市主城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42种常见园林木本植物叶片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将 42 种植物按照乔木(26种)和灌木(16种)、常绿(7种)和落叶(35 种)及针叶(5 种)和阔叶(37 种)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C、N、P、C∶N、C∶P和N∶P的变异特征及与比叶重(LMA)的关系.[结果](1)42 种园林木本植物叶片平均C含量为 39.67%、N含量为 2.45%、P含量为 0.17%,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 17.17、232.98 和 14.72.与全球尺度相比,兰州市木本植物叶片C、P含量和C∶N相对较低,而叶片N∶P相对较高.(2)不同生活型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不同,乔木叶片C含量、C∶N、C∶P和N∶P高于灌木,而N和P含量低于灌木;落叶树种叶片N、P含量高于常绿树种;阔叶树种叶片N、P含量高于针叶树种.(3)对植物叶片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显示:植物叶片C含量与C∶N、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MA与叶片C含量表现出协同关系,与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相反的关系.[结论]初步判定兰州市园林木本植物在生长季受N元素的限制,建议在本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时可适当增施N肥.

    兰州市园林木本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叶片

    芍药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酵母杂交cDNA文库构建

    费日雯樊富伟孙天祎辛如洁...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芍药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但其种子的双重休眠难以解除,严重阻碍芍药的育种进程.本研究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关键时期的酵母杂交cDNA文库,可用于筛选调控芍药种子休眠解除相关基因的转录因子及互作蛋白.本文库的构建可为丰富芍药种子休眠调控研究提供科学支撑,能为芍药栽培育种和野生资源保护及利用奠定分子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休眠解除过程中 5 个关键时期的芍药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使用gateway方法构建cDNA初级文库,再通过LR重组,将初级文库重组到pGADT7-DEST次级文库载体上,构建出次级文库,最后经过酵母转化试验,将次级文库质粒转化到酵母Y187 感受态细胞中,构建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酵母文库.[结果]经鉴定,cDNA初级文库库容量为 1.28×107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 1000 bp以上,重组率为 100%;cDNA次级文库库容量为 1.12×107 CFU,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 1000 bp以上,重组率为 100%;酵母文库滴度为 7.0×107 CFU/mL,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 1000 bp以上,重组率为 96%.23 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经NCBI比对后,按照功能将 20个已知蛋白序列划分为 8类,其中 7 个序列已被报道参与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结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酵母杂交cDNA文库构建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完整的基因信息,符合酵母文库筛选试验所需的标准,为构建芍药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基础.

    芍药种子休眠与萌发酵母杂交cDNA文库gateway技术

    基于纤维素骨架的毛竹热处理材力学性能研究

    王雪苑黄宇翔马尔妮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热处理过程中毛竹主要承载细胞-纤维细胞其细胞壁骨架物质纤维素微观结构与其微力学性能的变化,以期从纤维细胞构效关系的角度解释热处理毛竹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以 4 年生毛竹为实验材料,以酸性亚氯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脱除毛竹细胞壁基质,得到仅保留纤维素的毛竹纤维细胞.对未处理的毛竹试件和毛竹纤维细胞进行饱和蒸汽热处理,处理时间 8h,温度 140 和 200℃.之后分别测定毛竹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度、抗弯、抗拉性能)和纤维细胞的单根纤维拉伸性能、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微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聚合度测定表征热处理前后毛竹纤维素形态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毛竹的密度、顺纹抗弯和抗拉性能均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而下降.140℃热处理对毛竹纤维细胞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但热处理温度提高至 200℃后,纤维细胞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由未热处理的 808.30 MPa减少至 479.23 MPa.此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纤维细胞的细胞壁硬度增加.热处理后仅保留纤维素的毛竹纤维细胞微观形貌基本不变,纤维素的结晶度增加,分子间氢键增加,聚合度下降.[结论]热处理会降低毛竹的密度、顺纹抗弯和抗拉性能,并降低了仅保留纤维素的毛竹纤维细胞的拉伸强度,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纤维细胞壁的微力学性能.这与热处理后毛竹纤维素的结晶度、氢键体系和聚合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毛竹纤维素骨架热处理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望板腐朽状况无损检测研究

    柳苏洋辛振波张厚江王辉...
    13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望板是木结构古建筑屋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屋顶漏雨、渗水等原因,望板与苫背接触的隐藏区域易发生腐朽损坏.本研究基于红外热成像原理开展腐朽望板检测理论和实验研究,以期为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望板腐朽状况无损检测和评估技术的形成奠定前期基础.[方法]首先,分析古建筑望板的传热过程,推导腐朽区和非腐朽区望板内表面平均温差的计算公式;然后,选取 4种腐朽等级的望板试件,制作实验装置,通过参考法用红外热像仪测定了试件发射率,并进行 4种腐朽等级望板试件内表面温度变化的检测实验.[结果]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得知望板的木材密度、比热容的基础上,可计算出红外检测望板腐朽状况的最佳检测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时刻,望板腐朽等级越高,其内表面温度越高,红外图像颜色越深;腐朽望板与正常望板内表面间的温差随着加热的开始会逐渐变大,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温差会随加热时间进一步增长而变小.试验测得的腐朽望板红外最佳检测时间与理论计算得到的最佳检测时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望板腐朽最佳检测时间不受望板两侧温差、环境温度等影响,一般为 20~30 min.望板两侧温差越大,腐朽望板与正常望板内表面间的温差越大,红外检测效果越好.[结论]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红外热成像对古建筑望板腐朽状况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古建筑望板腐朽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