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

尹伟伦(兼)

双月刊

1000-1522

bldxeb@bjfu.edu.cn

010-62337673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林业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林学基础理论、造林经营、森林经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机械、木材加工、家具与室内设计、林产化学、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综合评论、学术问题讨论、书刊评价及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林业院校师生,林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部门的科技或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LAF-seq技术的白皮松SNP分子标记开发

    田倩刘双委钮世辉李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白皮松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大量特异性SNP分子标记,为白皮松关键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足够多的分子标记资源.[方法]本研究以5个群体的共52份白皮松资源为材料,选择火炬松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LAF-seq),在多态性SLAF标签上开发大量特异性SNP位点,并过滤出一批高质量SNP位点用于白皮松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序列对比分析,共获得23597049个SLAF标签,其中具多态性的SLAF标签有370659个,共开发得到1291290个白皮松群体SNP.在缺失率小于20%、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大于5%的条件下,对所有SNP位点进行过滤,共得到346840个高一致性的白皮松群体SNP,占SNP总量的26.9%,其中包含9个仅在北京鹫峰(JF)群体中存在变异的SNP位点、148个仅在陕西蓝田(LT)群体中存在变异的SNP位点、425个仅在甘肃麦积山(MJS)群体中存在变异的SNP位点、1466个仅在陕西午子山(WZS)群体中存在变异的SNP位点、4个仅在山西柏洼山(BWS)群体中存在变异的SNP位点.基于过滤后的346840个SNP分子标记在5个白皮松群体中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白皮松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JS和WZ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JF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LAF-seq技术可以实现全基因组范围内大量SNP标记位点的开发,且开发的SNP标记在白皮松不同群体中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为白皮松种质资源鉴定、QTL定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以及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今后白皮松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白皮松SLAF-seqSNP遗传多样性

    杂交枫香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江帅菲崔莹赵瑞瑞齐帅征...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杂交枫香是我国重要的用材和观赏树种资源,但其遗传转化体系尚未建立.建立杂交枫香遗传转化体系为杂交枫香性状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方法.[方法]本研究基于杂交枫香高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对其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对潮霉素选择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以及共培养温度等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等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潮霉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的最小致死质量浓度为10 mg/L;获得最多Gus阳性斑点数的组合的菌液OD600为0.8,共培养时间为3 d,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温度为25℃;获得最多转基因阳性愈伤组织的组合的菌液OD600为0.2,共培养时间为2 d,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温度为23℃;且通过极差分析,最优处理组合的共培养时间为2 d,菌液OD600为0.2,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温度为23℃.[结论]经分子鉴定,共获得210个转基因阳性愈伤组织,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杂交枫香遗传转化体系,为阔叶树种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依据.

    杂交枫香胚性愈伤组织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

    云南松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李亚麒孙继伟李江飞王丹...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云南松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

    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冠幅模型和估计方法比较

    周泽宇符利勇张晓红张会儒...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冠幅预测方法对云冷杉幼树不同方向冠幅(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平均冠幅)的预测精度的差异,为天然云冷杉林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金沟岭云冷杉3块1 hm2固定样地中云冷杉幼树各向冠幅实测数据,以逻辑斯蒂模型为基础模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为基础方法进行模型初步拟合.以1/D、1/D0.5、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进行模型异方差的消除.以不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分位数回归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构建了云冷杉幼树冠幅各组分预测模型.[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在云冷杉幼树冠幅预测模型中拟合精度最低;相较于分位数回归而言,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与加权最小二乘模型拟合效果相当.模型拟合效果排序为:加权NSUR≈ 加权OLS>OLS>QR.以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时,模型残差图的异方差趋势被消除最明显,该权函数为最优权函数.[结论]本文中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一定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更好.加权NSUR模型(权函数为1/D2)可以为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幼树冠幅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冠幅模型幼树权函数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分位数回归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幼苗动态及环境驱动因子

    李冠男张春雨赵秀海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以吉林蛟河不同发育阶段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年际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动态的相对影响.[方法]在420 m×520 m的中龄林样地和500 m×840 m的成熟林样地中系统布设幼苗调查样方.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法检验环境因子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上对幼苗密度的边际影响,进而明确幼苗密度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不均衡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呈峰值向左偏移、长尾向右侧延伸的正偏态分布.在θ=0.90的高分位点,中龄林样地中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9,成熟林样地幼苗密度变化值为-2.6.中龄林样地在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8,成熟林样地在θ=0.50和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均为2.在高分位点上幼苗密度的更大变化反映了右单尾概率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不同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和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的相对作用大小不同.中龄林样地中系数效应在全部估计分位点上都具有很高的解释量;成熟林样地中在θ=0.50分位点上,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89%的解释量,在其他的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解释量更高.因此,土壤因子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影响的相对作用更大,而土壤因子边际变化则是导致幼苗密度不均衡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布变化对每个估计分位点上幼苗密度变化的解释量大多不足30%,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结论]幼苗密度的年际变化在不同分位点上是不均衡的,在高分位点上的变化尤为明显.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共同决定了幼苗的存活动态.

    幼苗更新核密度分布分位数回归反事实分析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常旭邱新彩刘欣彭道黎...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土壤质量指数(SQI),研究华北落叶松林不同混交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0~20 cm土层的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的调查研究,利用SQI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建立SQI包括3个步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MDS),利用非线性得分函数计算MDS指标得分,利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SQI.[结果]不同混交方式间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落叶松纯林相比,落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有了明显改善;落樟混交林的土壤理化状况较差,土壤生物性质与落叶松纯林没有明显差异.在17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中,MDS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全磷、氨氮3个指标组成.不同混交方式间SQI差异显著,表现为落桦混交林(0.59)>落叶松纯林(0.47)>落樟混交林(0.39).[结论]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混交方式下差异显著,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利用指数法建立SQI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可为其他树种或其他地区的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土壤质量指数评价

    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

    孙拥康汤景明王怡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亚热带不同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探讨二者水文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地区森林水文循环和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3种典型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檫木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鹅掌楸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观测法、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双环法等对其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对其二者水文效应进了拟合与分析.[结果](1)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分层变化差异显著(P<0.05);混交林经营模式半分解层厚度及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未分解层,纯林经营模式则正好相反.(2)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回归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3)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入渗性能整体表现为混交经营模式优于纯林经营模式,且差异性显著(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4)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土壤密度外,土壤水文指标均与枯落物半分解层水文指标呈正相关,与枯落物未分解层水文指标呈负相关;土壤最大持水量、总空隙度、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与枯落物厚度、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及最大吸水速率关系密切.[结论]综合来看,混交经营模式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要优于纯林经营模式,建议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组成、配置方式等因素影响,加快实施针叶纯林的近自然阔叶化改造,以加强地区森林的水文功能和健康经营.

    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土壤层水文效应

    抚育间伐对云南松非结构性碳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王丽娜吴俊文董琼石卓功...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抚育间伐对云南松各个器官非结构性碳(NSC),以及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永仁县国有林场白马河林区云南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间伐强度为35.4%)与对照样地,分析抚育间伐对云南松非结构性碳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1)抚育间伐显著影响云南松针叶和枝的NSC含量(P<0.01),对根NS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抚育后枝NSC含量增长9.30%,而针叶NSC含量减少3.57%.(2)抚育间伐对云南松枝C含量、针叶和干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针叶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根的C、N、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抚育后云南松枝中C含量增加12.93%;针叶中N含量增长18.04%;叶和干中P含量分别降低了27.78%、55.56%.(3)云南松NSC、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在各个器官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和根P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叶中C含量则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云南松干、枝和根NSC含量以及各器官C含量的积累,降低叶NSC和各器官P含量,改变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格局;该地区云南松人工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N限制,适当配施N肥将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

    云南松抚育间伐非结构性碳化学计量特征养分分布格局

    中国不同草本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素

    何奕成田大栓汪金松符义稳...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钾是维持植物生长和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命元素,特别在当前干旱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但是,前人关于植物钾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尺度上,仍然不清楚大尺度上不同草本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素有何差异.[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164个地点739种草本植物,旨在揭示不同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土壤养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1)中国草本叶片钾含量随纬度线性增加,但随经度线性降低.并且不同草本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2)总体上来说,中国草本叶片钾含量主要受湿润指数和土壤全氮的共同影响.(3)不同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如一年生草本叶片钾含量主要受湿润指数和土壤全氮的共同作用,而多年生草本只受土壤全氮的影响.低钾利用效率草本的叶片钾含量主要受湿润指数和土壤全氮的影响,而高钾利用效率草本则受土壤全氮和全磷的作用.菊科和莎草科植物叶片钾含量的主控因素为土壤全氮,而禾本科植物为湿润指数.[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和揭示中国不同草本功能群叶片钾含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异同,对理解全球干旱化趋势日趋严峻背景下植物功能群的适应策略以及植物群落组成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叶片钾含量草本植物功能群空间格局干旱适应性

    华北地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草本植物种优选

    朱琦聂欣然张勇胡振琪...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出能够适应华北地区煤矸石山斜角大、贫瘠和干旱等生境特点的先锋植物,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以解决酸性煤矸石山因缺乏植被覆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复燃和扬尘等环境问题.[方法]采用野外实验的方式,以生命周期、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为指标,对土地复垦常用草本植物和华北地区本土植物共14个优势种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人工引种的紫花苜蓿和兴安黄耆能够较好的适应煤矸石山生境,在复垦坡面的植被群落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生命周期为7个月以上,最大分盖度为33.93%和17.59%,但在6-9月盖度明显下降;本土物种中茵陈蒿生态位较宽,在7月和9月盖度最高,最大分盖度为12.67,能够弥补紫花苜蓿和兴安黄耆在夏季盖度较低的不足.[结论]紫花苜蓿、兴安黄耆和茵陈蒿3种草本植物对酸性煤矸石山的适应能力较强,具备作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先锋物种的潜力.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草本植物先锋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