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王若阳

双月刊

2095-5758

bjjyxb@163.com;bjjyxb@mail.hdq.bj

010-89768223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涧路11号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公安一线服务,为公安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提升路径研究——以"情指行"一体化为研究视角

    董中华刘忠轶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是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重要牵引,对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公安机关要从新理念、新需求、新任务的角度,不断深化对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新认识,按照拓展新质公安战斗力所蕴含的新编成、新机制、新手段等新内涵,提升组织力、行动力、创新力的新导向,进而达到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的新质态.以"情指行"组织系统与运行机制一体化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深化公安改革,突出警种专业化;加强科技支撑,创新大数据应用实战化;强化制度保障,完善警务协同体系化.

    公安工作现代化新质公安战斗力"情指行"一体化路径研究

    新质公安战斗力视角下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方略

    王禹乔董浩闫天池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形成是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融入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加速形成和提升数字时代的新质公安战斗力背景下,塑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打造"以数字为枢纽"的管理方式,形成"以服务为内核"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价值意蕴.然而,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加速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公安人力资源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从认知到行动、从信任到价值维度的诸多挑战.为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数字素养、优化体系建构、强化数据赋能,推进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走深走实,为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质公安战斗力公安人力资源管理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的处理——基于单位犯罪主体性质的思考

    王志祥吴超莹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的处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形式理性强调处罚合法性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坚守,实质理性则重视处罚合理性与法益保护原则的贯彻.争议焦点在于实施单位行为的单位成员能否绕过单位直接对单位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单位成员是单位的组成部分.单位成员具有自然人属性和单位成员属性.当且仅当某自然人基于其单位成员属性为单位利益实施某行为时,该行为及其后果才可归于单位.对自然人属性与单位成员属性的区分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当某人基于自然人属性利用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时,应当根据间接正犯理论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单位不承担刑事责任;当某人基于单位成员属性为单位利益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行为时,则不能追究单位和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形式理性实质理性主体性质自然人属性单位成员属性

    证据禁止理论视角下引诱取供证据能力审查规则重塑

    倪铁吴烨彬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能够直接反映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因此,口供一直是证据审查体系中的重点.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证据法体系中,引诱取供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法律规制变相限缩了引诱取供的行为内涵,证据能力审查规则依旧处于原则化、裁量排除标准缺失的模糊阶段.应当从"引"与"诱"两个层面重塑行为内涵;运用证据禁止理论从证据取得禁止以及证据使用禁止两个方面区分《刑事诉讼法》第 52 条规定的非法证据以及第 56 条规定的排除证据;构建"行为不法性审查——结果不法性审查——排除必要性判断"的裁量排除标准,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引诱取供中的适用.

    引诱取供证据审查证据能力证据禁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功能失灵与修复

    田淼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空白刑法规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兼具参照功能与衔接功能,能够实现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然而,司法实务中,前述功能呈现失灵症状.体系定位不明与规范填补不清乃是症结所在.对于前者,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说与违法阻却事由说片面关注单一功能的发挥因而难堪重用,复合机能说虽兼顾两大功能但存在难以消解的逻辑矛盾.构成要件的规范要素说既同时关照两大功能且逻辑自洽,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功能重启扫清理论障碍.对于后者,构建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引致规范所指明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辐辏式前置法规范群,充实"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内涵,为其功能运行供给充足动力.

    公民个人信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构成要件的规范要素规范填补

    法益导向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行刑共治

    周斌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治理呈现行刑界限不明、衔接不畅的特点.事后重刑主义的治理模式忽视了行政法的防范和处置作用,使该类行为未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行政犯,该罪的保护法益是金融管理秩序基础上公众资金的安全.前置性法保护金融管理秩序,该秩序有多种价值追求,只有在此基础上,侵害公众资金安全的行为才构成该罪.借鉴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路,在法秩序统一性的前提下,行政治理具有防范和弱制裁的功能,刑事治理具有强制裁的功能.根据二者功能侧重不同,行刑共治的方式才能有效治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行政犯法益行刑衔接行刑界限

    突发舆情中公安机关的话语回应研究——以"某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

    赵哲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机关话语回应是发挥公安机关职能、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公安机关应对突发舆情的话语回应质量,直接影响公安机关形象及舆情发展趋势.从话语文本、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分析来看,公安机关应对突发舆情的话语回应特点,包括权威发布的表达模式、严谨平实的话语风格及协商承诺的话语结构.提升突发舆情中公安机关话语回应的质量,应当遵循话语时效原则、质和量的准则、一致性原则,同时直面公众关注,依据舆情发展周期,抓住"真相空窗期",统一宣传口径,增强话语互动性,创造严谨亲和语言风格,分层分段回应舆情.

    突发事件舆情公安机关话语回应话语风格

    派出所"两队一室"运行机制的生成逻辑与运作机理

    张成丹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队一室"运行机制是基层派出所职能职责重新定位后所塑造的一种新型警务治理模式,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依托制度革新、技术支持以及组织架构调适,切实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从运作机理来看,"两队一室"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助力基层派出所集约高效运转,具体通过架构重组、资源集聚、决策优化以及流程再造,提升派出所警务运行质效,推动警务现代化建设.

    "两队一室"派出所运行机制生成逻辑运作机理

    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案件侦查困境与破解

    董姝言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源断流"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打击毒品贩运是当前治理毒品问题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物流寄递渠道实施的毒品贩运问题越发凸显.物流寄递渠道贩毒案件主要有贩毒行为与网络活动联系紧密、毒品交易过程隐蔽等明显特点.目前侦查实践中仍面临案件情报线索获取难、案件取证难度大、毒品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匮乏、侦查中大数据应用水平有限等困境.为此,禁毒部门应该扩大物流寄递渠道涉毒线索来源、提高证据收集获取能力、注重公安专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大数据警务建设.通过这些举措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应对物流寄递渠道贩毒带来的挑战.

    寄递渠道贩毒毒品犯罪侦查清源断流

    论侦查中的强制解密——基于不被强迫自证己罪的视角

    蔡佳浴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功能性与义务性视角以及域外法律实践的变化来看,不被强迫自证己罪原则将犯罪嫌疑人的公民义务限缩在消极忍受的范围内.在犯罪证据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加密形式出现的背景下,强制犯罪嫌疑人解密电子设备扭曲个人意志,突破其消极忍受国家追诉义务之界限,有违不被强迫自证己罪的原则.但如今政府与科技公司之间展开的破解加密和升级加密的"军备竞赛"给侦查机关获取加密证据制造了强大的技术壁垒,犯罪嫌疑人自行解密成为绕开技术难题的必要途径.为解除犯罪嫌疑人自行解密的法律限制,可以审慎调适传统司法制度中的不被强迫自证己罪原则,以应对加密技术给电子设备搜查带来的挑战.借鉴美国司法实践中的"既定结论规则"并进行本土化构建,设立我国的解密"三要件"规则,或许是一条符合不被强迫自证己罪原则、保障取证程序合法、维持正当程序和犯罪控制之间平衡的纾困途径.

    不被强迫自证己罪强制解密数字时代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