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足迹与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丁天璁于德永
    238-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水足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介绍了水足迹的概念及由来,概述了水足迹的核算方法,以及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过程中的能源、食品和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未来研究应重视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研究方法,并运用"环境足迹族(水、生态、能源、碳、土地、氮、磷足迹)"指标评价人与环境系统的综合表现,探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降低环境足迹的资源利用方案.

    水资源食品-能源-水系统可持续性人类福祉环境足迹

    梯级水坝对高原河流健康的影响研究——以青海湟水城区段为例

    包先霞毛旭锋魏晓燕张艳春...
    246-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梯级水坝对高原河流健康的影响,考虑高原河流特征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水文、水质、水生态3个准则层、12个指标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健康评价模型评价筑坝河段的健康水平.结果显示:1)梯级水坝剧烈改变了筑坝河段的水文和水质特征,筑坝后河水流速和DO分别平均下降75%和12%,水深和水温平均上升了 67%和50%.2)连续筑坝区域水质中CODMn和BOD指标分别下降28%和21%,水体沉积物中TN、TP和TOC平均上升为40%、23%和64%.3)水文和水质的变化改变筑坝河段水体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浮游生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平均上升1.7、71和12倍.4)从时空尺度看,梯级水坝对枯水期河流的影响较平水期和丰水期高78%,对上段筑坝区的影响较下段筑坝区平均高56%.小型梯级水坝对湟水河段河流健康产生影响较大,亟需长期的监测和系统的评估.

    梯级水坝高原河流河流健康水生态

    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响应

    戚丽萍闫丹丹李静泰么秀颖...
    25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x105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弹性分析

    安徽大别山区天然降雨对典型植被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江雯胡玉乾汪军红孙鹏...
    265-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霍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3个径流小区2013-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水土流失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定量探讨不同植被类型(茶树、红芋、桑树)下各降雨(次降雨、降雨等级、降雨雨型)特征指标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4和7月为一年中水土流失高峰期;2013-2018年水土流失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到2018年出现上升.2)各降雨因子对于水土流失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P)、降雨侵蚀力(R)、30 min雨强(I30)、降雨历时(t)、60 min雨强(I60)、平均雨强(I).降雨量是影响产沙量的最重要因素;降雨侵蚀力对乔木和灌木产流影响最大.3)中雨和大雨年际变率最大,大暴雨场次少,但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最严重;Ⅰ型降雨是安徽大别山区主要的降雨类型,Ⅲ型降雨场次最少,但水土流失量远高于其他3种雨型,Ⅳ型降雨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小.

    水土流失天然降雨植被种类雨型安徽大别山区

    长江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王莹...
    27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为0.770~0.876,核苷酸多样性为0.687%~1.967%;8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都呈双峰分布,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正值或统计上不显著的负值,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在历史上较为稳定;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5.87%),仅有4.13%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箭滩河群体与太平溪、小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他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远近无相关性;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建议加强长江上游鲢遗传资源保护,将产生分化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长江上游遗传多样性群体动态遗传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变迁趋势研究

    甄志平李晗冉陈麒先王荣辉...
    28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环比类推法与GIS空间可视化法,分析中国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变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变迁总体呈现出敏感期年龄跨度增大,时间延长的特点.2)中国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变迁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力量、速度素质敏感期较女生晚3 a,女生的柔韧素质敏感期长于男生2 a.耐力素质敏感期贯穿于发育全周期,提示该素质具有更大的可塑性.3)中国学生身体素质变迁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域学生体育课程与运动干预的侧重点应根据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发育特征进行调整和建构.

    学生体质身体素质敏感期变迁趋势

    Orai1钙通道的可逆光控改造及其在果蝇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王刘清何涟孙林王友军...
    294-296页

    NSD家族组蛋白赖氨酸转移酶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王占新
    297-299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