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郑进保

双月刊

0476-0301

jbnuns@bnu.edu.cn

010-62207851

100875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交叉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属省部级以上各种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占90%左右。正努力实现“国内第一源、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办刊目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类解析函数的优化性质

    汤获邓冠铁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进了由Salagean算子定义且与伯努利双纽线和指数函数有关的解析函数类Mn和Nn,讨论了上述函数类的优化性质,所得结果扩充了单复变几何函数论的优化理论.

    解析函数伯努利双纽线指数函数Salagean算子优化

    Dl型李代数的Fock表示

    曾紫婷周英梅
    429-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Wakimoto自由场表示理论在A型李代数及李超代数,以及量子群上已有部分实现,但对其他型了解得并不多,本文将类似的想法实现于D型李代数上.分析了D型李代数根系的结构特点,构造出Dl型李代数的一类Fock表示,并给出l=4时这类表示不可约时参数的条件.进一步完成了这类表示在非扭D型仿射Kac-Moody李代数上的实现,不同于半单的情形,这种仿射李代数的表示大部分都是不可约的.

    半单李代数Kac-Moody李代数最高权模最高权向量

    基于LAMOST巡天证认一颗新脉动白矮星

    陈剑星付建宁潘洋王江涛...
    437-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LAMOST是我国口径最大的光学巡天望远镜,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其海量的巡天光谱库中包含了大量的白矮星.为扩大DA型脉动白矮星样本,以更好地理解这类变星在脉动不稳定带的特性,本文从LAMOST光谱库中选取了6颗脉动白矮星候选体,使用兴隆85 cm光学望远镜以及2.16m光学望远镜进行了时序测光观测.发现LAMOST J140918.73+221529.3存在主周期为216.1 s的脉动,这是LAMOST巡天数据中一颗新被证认的DA型脉动白矮星.

    LAMOST巡天白矮星脉动不稳定带时序测光

    中心星系与卫星星系恒星形成活动终止过程的比较

    刘程程张程鹏彭影杰
    442-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DSS和GALEX的巡天数据,本文利用星系中心区域和外围的mNUV-mr颜色梯度研究了局域星系(0.02<z<0.06)死亡(quenching)过程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径向分布与星系整体比恒星形成率的关系.在quenching过程中,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的mNUV-mr颜色梯度都逐渐变大,即具有“inside-out”的quenching模式,相比于中心星系,卫星星系的颜色梯度变化相对较小.通过进一步比较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内外2部分的mNUV-mr颜色,发现卫星星系较小的颜色梯度是由于其外围的mNUV-mr颜色更红导致的.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具有相似的“inside-out”的quenching模式,但是环境的作用抑制了卫星星系外围的恒星形成.

    星系演化恒星形成卫星星系测光

    基于NED的Abell星系团表更新

    石海波余恒
    449-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缚系统,对了解宇宙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星系团首先要有星系团表.1958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贝尔(Abell)利用帕洛马巡天数据建立的第一个星系团表成为星系团研究的重要基础.此后,阿贝尔星系团表经过多次更新,但红移信息仍不完备.最新的阿贝尔星系团表是2005年由Andernach等给出的,其中包含了2 396个星系团的红移.本文综合利用NED星表数据库和斯隆巡天DR14数据给出了Abell星系团表中2 974个团的红移,以及星系团的速度弥散等相关信息,并将新的星系团表与X射线星系团表MCXC进行了交叉证认,找到550个星系团的X射线对应体.这份最新的阿贝尔星系团表可为以后的星系团研究提供更为全面详细的参考.

    阿贝尔星系团光谱红移X射线对应体交叉证认

    嵌套法拉制具有微米级束斑的X射线聚焦锥形单毛细管

    叶磊王兴艺罗恒周末...
    456-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并使用嵌套法拉制工艺实现锥形单毛细管微米级内径,从而实现X射线传输的微米级束斑.利用高精度光纤拉丝塔,拉制了锥形单毛细管,出口内径达到7.50 μm,入口内径21.44 μm.在锥形单毛细管出口2 mm处经过刀口扫描得到6.1μm的Cr靶Kα-X射线束斑,束斑发散度为3.9 mrad,传输效率为20%,光强增益为15.7.实验验证了嵌套拉制工艺的可行性.

    嵌套拉制X射线光学锥形单毛细管6.1μm微束斑

    信息动态

    461,475页

    碳对MCM-41转晶的影响研究

    郭妮亚张晔林明桂王俊刚...
    462-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介孔SiO2分子筛MCM-41为研究对象,以蔗糖为碳源,采用浸渍法制备C/MCM-41,在管式炉中氩气氛围下进行热处理,研究高温下碳对介孔SiO2转晶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物理吸附脱附等对样品的物相和织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的存在对MCM-41的孔道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但同时抑制了SiO:从无定形向晶型的转变,且随着碳填充量的增加,转晶温度呈升高趋势,这归因于碳的存在阻碍了Si、O原子的扩散,提高了方石成核临界尺寸的温度.

    转晶热处理介孔分子筛C/MCM-41

    1960-2017年滦河流域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董满宇王磊鑫李洁敏江源...
    468-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滦河流域196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Pettitt法、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滦河流域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滦河流域PCD平均值为0.71,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CP平均值为203.3,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月22-23日左右,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PCD在1 996年前后发生突变,而PCP的突变特征不明显.近60 a来,PCD和PCP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乐亭、唐山、青龙和承德地区PCD的降幅较大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CP在中游的青龙地区下降幅度较大.EOF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流域PCD和PCP以全区一致型的空间分布为主,流域上游与中下游反向的分布格局次之.滦河流域年降水量与PCP相关性较差,而与PC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青龙、乐亭、秦皇岛和唐l山等中下游地区都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滦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也相应越大,使得当地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位于流域上游的多伦和围场地区PCD、PCP与年降水量相关性都不显著,这对于当地的水土保持是相对有利的.

    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时空变化滦河流域

    海绵城市源头措施对合流制溢流的减控效果研究

    于磊马盼盼潘兴瑶孔刚...
    47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构建区域排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海绵城市源头措施对合流制溢流的减控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合流制溢流严重;源头海绵措施方案对各合流制排水分区合流制溢流削减率均大于24%,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区域合流制溢流量及溢流次数;在各种下垫面类型中,道路雨水径流对合流制溢流贡献率是其面积占比的1.8~2.5倍,针对道路地块开展面源污染削减效果更佳.研究成果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合流制溢流源头措施海绵城市道路地块SW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