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护理对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分析

    郭艳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析优质护理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治疗过程中对其心理、生理的具体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接收并行胃镜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列入优质组、基础组,各组43例;基础组予以常规性护理,优质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全程优质护理,记录两组患者胃镜治疗中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水平变化,并用SAS(焦虑自评量化表)、SDS(抑郁自评量化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胃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比较差异较小(P>0.05),但优质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波动更小.经不同护理后,优质组患者SAS、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予全程优质护理有助于保证其生理、心理双重层面的健康,既可保持血流相关指标稳定,并能减轻负面心理情绪,效果确切.

    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治疗优质护理生理心理临床影响

    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袁萍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浅析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单位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划分为2组各100例,比较在居家管理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焦虑评分较高,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情绪.

    延续护理乳腺癌化疗居家管理生活质量焦虑

    全程护理对脾胃虚寒证胃癌生活质量的影响

    吁佳肖红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全程护理干预对脾胃虚寒证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肿瘤内科收治并计划进行化疗的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78例,每收集2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组,抽到1号签入选对照组,抽到2号签入选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责任制全程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3个月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推出的(QLQ-C30)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中文版(CFS)评价患者癌症疲乏症状水平.结果:3个月后,组内对比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对照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组内对比对照组癌症躯体疲乏、情感疲乏、总分高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全程护理配合艾灸疗法,可减轻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生活质量.

    脾胃虚寒证胃癌艾灸疗法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责任护理

    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

    李佳郭腾彭凤涛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效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医院接受输血(红细胞悬液)治疗的患者50例,同时有2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将这20例患者列入研究组,与30例在输血过程当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一些有效的对比与研究,没有发生不良反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观察.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红细胞悬液)治疗24小时之后发现,研究组的20例患者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整体不如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对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输血治疗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良反应,会对输血治疗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输血不良反应疗效影响

    探讨PDCA循环管理运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荀露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运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方式为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判定PDCA循环管理运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相对更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势态更好,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证明PDCA循环管理运用ICU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治疗进程,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是患者及患者家属放心的优质护理方案,具有很高的临床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PDCA循环管理ICU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何晓华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引导可视技术在临床麻醉中逐渐广泛使用.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可视化的辅助小儿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操作临床效果更佳,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临床的认可.

    超声技术小儿麻醉进展可视化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飞行员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刘胜宝季汉华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检查对飞行员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的飞行员,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对该三种检查方式的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截面积(MLA)及面积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从而评估MSCT对飞行员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60位飞行员有83个测量位置参与统计分析:①冠脉的狭窄程度上,以IVUS为标准,三种检查方法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并且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DSCT与IVUS:0.624、rCAG与IVUS:0.586);②MSCT与IVUS在辨别冠状动脉斑块方面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MSCT能准确地评价飞行员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冠脉临界病变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冉伟夏智勇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妇科接诊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病患72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试验、对照组(n=36).试验组采取宫腔镜手术,对照组实行常规刮宫治疗.对比月经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月经量(60.34±6.92)mI,比对照组(72.49±8.65)mI少,P<0.05.试验组妊娠率80.56%,比对照组55.56%高,P<0.05.试验组手术耗时(24.96±3.41)min、术中出血量(7.48±0.86)mI,优于对照组(38.42±7.15) min、(15.93±2.71)mI,P<0.05.试验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复发率2.78%,比对照组22.22%低,P<0.05.结论: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中运用宫腔镜手术,利于患者月经量的改善,妊娠率的提高,且手术耗时短,术后复发率低,建议推广.

    不孕症月经量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增强CT患者不适感事件次数中的应用

    李俊风苗鹏李萍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增强CT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增强CT患者不适感事件次数的效果.方法:我院影像科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通过组建妙手圈,选定"降低增强CT患者不适感事件次数"为活动主题,分析引起增强CT患者不适感的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增强CT患者不适感次数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适感事件次数由42件降到20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104.76%,进步率52.38%,病人满意度从75%提高到95%,圈员利用品管手法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规范、科学的分析问题;加强了医护技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加了圈员的集体荣誉感,对工作的责任心,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结论:在增强CT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增强CT患者不适感事件次数,同时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医护技一体化和医疗质量提升.

    品管圈增强CT患者不适感事件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管云飞谭云波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8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中血管损伤情况分为未损伤组(n=107)和损伤组(n=173),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损伤出现的原因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N分期对比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1-N3期、肿瘤直径>3.5cm、年龄>55岁为中血管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血管损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未损伤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损伤组(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肿瘤偏大、高龄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引起血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术中出血量,并延长住院时间.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血管损伤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