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后护理

    张玲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科学技术,对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发展帮助.具体到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以及支架置入术后疼痛护理工作部署中来,结合具体的护理需求,对各类医学常识进行普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医患矛盾等各项不良关系进行缓解,通过良好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自身的恢复能力进行提升.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积极把握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以及支架植入术后的科学护理,对于患者的有效恢复以及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提升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的.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护理细节

    急诊科中护理干预管理对危重病人转运的影响

    才毛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急诊科室中护理干预管理对危重病人转运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240例危重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和100例,对照组转运的过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干预管理,对比两组病人检查等待的时间、转运等各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等待的时间为0.54-0.56min、转运时间为0.59-11.33min,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无,纠纷无,相比对照组都要低一些,观察组转运科室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则为86.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干预管理,这样能够减低病人意外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展,从而提升病人的满意程度.

    危重病人急诊科转运护理纠纷护理干预护理管理

    乙脑高热惊厥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汪瑶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脑炎高热惊厥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脑高热惊厥患儿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症状消退时间、体温、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间隔时间,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症状消退时间、体温、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复发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脑高热惊厥患儿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其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

    乙型脑炎高热惊厥循证护理护理满意度

    FCC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飞飞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家庭为中心(FCC)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强调对患儿家庭的整体性护理,形成了患儿、家属、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因此能够最大化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FCC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FCC护理模式儿科护理应用进展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许亚平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在内分泌科室中的应用与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内分泌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和持续改进护理措施.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的表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式,可以优化内分泌患者治疗方案,对患者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病情控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黄文荣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是否具有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延续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肾衰竭血液透析延续护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研究护理能力本位理念下开展案例教学对心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

    牟洋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护理能力本位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对于心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进入我院实习的26名学生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学生正常参与实习,基于护理能力本位理念,结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案例,带教观察组学生.分理论水平、护理实践,学生对带教学习过程的满意情况(包含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与对自身学习情况满意度)共三个方面,整体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水平、护理实践情况、对医护人员及对自身成绩的评价分数依次为(91.2±1.3)分、(89.7±2.6)分、(46.7±0.3)分、(44.2±0.4)分,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9.5±0.8)分、(81.2±1.3)分、(41.8±0.2)分、(39.1±0.9)分.观察组学生总分为(271.8±4.6)分,优于对照组的(241.6±3.2)分,P值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护理能力本位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对于心内科护理带教质量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护理能力本位理念案例教学心内科带教质量

    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蒋晶李力张雪莉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在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在此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7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在诊断过程中均接受CT平扫,同时全部患者接受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的诊断.使用不同方法检查后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接受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后的相关结果,同时将低剂量CT颅脑灌注检查梗死区和对侧区参数的比较.结果:70例患者中发现33例患者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这其中有半暗带的患者20例.患者接受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后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0%)、(86.49%)、(92.31%);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患侧梗死区CBF、CBV、TTP、MTT性对于对侧区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缺血半暗带与对侧参数比较时发现,梗死区CBF、MTT、TTP相对于对侧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BV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不仅实用性较高,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价值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与CT影像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苏庆武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影像诊断用于颈椎病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摘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内接收的颈椎病患者88例,先随机抽取出44例设为对照组,开展X线平片检查,其余4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CT影像诊断,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95.45%)与对照组的(81.81%)相比明显更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特异性征象检出率38.63%与对照组的18.18%相比也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影像学检查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更高于X线平片检查,但CT诊断同时存在误诊或漏诊情况,故为了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可以将X线平片与CT影像联合用于颈椎病诊断.

    X线平片CT影像学诊断颈椎病疾病诊断影像科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鉴别中的价值研究

    李智东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间接治的5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为试验对象(对照组),将同时期的5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以及BFV、PI、RI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和试验组相比明显更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PI、RI指标,对照组明显更高,BFV指标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无论是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超声检查效果都不错,诊断正确率很高,对于两种疾病的诊断和辨别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