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文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文汇
保健文汇

月刊

保健文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研究

    张万萍饶家瑞刘光惠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这个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56例患者为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总结效果.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乙组各项指标优于甲组,数据资料分析证实了乙组的效果.对比两组案例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得知,相对比甲组,乙组的满意度更高.乙组的并发症几率更低,是7.1%.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案例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其优势相对突出,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对其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该方式可落实和应用.

    急性阑尾炎手术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干预

    祝红娣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的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30例.探究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使用药物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生命体征异常等并发症概率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h及24h出血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评价高(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运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产妇出血量,对减轻不良反应症状有帮助,能够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干预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现状及应用

    赵璐霞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性化护理成为人们重视的护理方向,也是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人性化护理主要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能更稳定地面对治疗与护理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笔者通过现状及应用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入性化护理的优势,积极扩大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的应用范围.

    人性化护理骨科护理现状应用

    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雾化吸入的效果

    黄丽萍杨慧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综合护理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肺疾病患者共94例,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在每一个小组之中各包含有47例,其中,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对于研究组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研究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长短、病人的指标差异、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通过数据分析证明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要比对照组短(P<0.05).同时除此之外研究组病人的睡眠质量更加优异(P<0.05).结论:使用现代的综合护理的护理手段,能够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而且能够让一些不良症状尽快消失,增强病人的肺功能,增强患者的睡眠质量,干预效果出色,值得研究和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入综合性护理临床症状肺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分析

    杨青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2016.4对本市1120名接触放射性物质人员进行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提示:脂肪肝群体发病率为10.18%,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50-60岁年龄组最高;男性脂肪肝发病率高于女性(11.4%vs6.7%,P<0.025%);男性脂肪肝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女性(82.46%Vvs17.52%,P<0.05).调查115例脂肪肝者的原因大多与长期大量酗酒、肥胖、脂质代谢异及运动较少等因素密切相关(分别为37.40%、41.52%、52.40%、30.69%).综上提示体形肥胖、爱好油腻饮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或伴有脂质代谢异常,尤其40-60岁男性,应做好定期体检.超声像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超声检查也可判断病情有无改善.

    超声检查脂肪肝流行病学

    腹腔镜修补术在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田明江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修补术在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6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8)与观察组(n=18),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消除感染,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腹腔镜修补术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并发症

    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进行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钱海飞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药物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给予静脉麻醉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7月2020年08月收治的6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麻醉组(31例):采用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盐酸右美托咪啶药物完成手术麻醉;参照组(31例):采用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药物完成手术麻醉;就组间腹腔镜手术麻醉总有效率、盐酸瑞芬太尼应用剂量、丙泊酚应用剂量以及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展开对比.结果:麻醉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3.55%)高于参照组(70.97%)明显(P<0.05);麻醉组腹腔镜手术患者盐酸瑞芬太尼应用剂量(0.13±0.04)μg/(kg·min)、丙泊酚应用剂量(3.43±0.69)mg/(kg·min)均低于参照组盐酸瑞芬太尼应用剂量(0.27±0.05)μg/(kg·min)、丙泊酚应用剂量(6.12±1.99)mg/(kg·min)明显(P<0.05);于不同时间段麻醉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啶药物有效应用,可使腹腔镜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提升,并且可将盐酸瑞芬太尼应用剂量、丙泊酚应用剂量有效减少,最终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治疗成功以及有效预后做出充分保障.

    腹腔镜手术盐酸右美托咪啶疗效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平均动脉压

    成人链球菌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

    党进军张斌唐晓琴张继红...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成人链球菌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并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经临床收治证实为单一病原体感染的38例成人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链球菌肺炎组21例、支原体肺炎组17例.比较两组的胸部HRCT基本表现(实变影、磨玻璃密度影、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并记录肺叶受累情况.结果:链球菌肺炎组实变影、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肺炎组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发生率均低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叶受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链球菌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但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

    "CT-abc"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型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乃云郝晶晶崔瑶郝玲...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培养护理人员临床思维为目标导向,构建"CT-abc"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型,并探讨实践成效.方法:建立"CT-abc"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型,将2019年我院登记在册的132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运用"CT-abc"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型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培训和考核,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和考核,共计培训和考核14项临床常用操作技能,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培训前测、培训后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培训前后各项目成绩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论:运用"CT-abc"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型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成效显著,护理服务的内涵性也得到有效提升.

    临床思维护理教育操作技能培训规范化培训CT-abc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

    施凤招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07月-2020年06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诊断组(40例):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完成脑血管疾病诊断;参照组(40例):采用CT方法完成脑血管疾病诊断;就组间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以及诊断满意率展开对比.结果:诊断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97.50%)高于参照组(70.00%)明显(P<0.05);诊断组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72.50%)明显(P<0.05).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有效运用,可使脑血管疾病检出率获得明显提升,获得较高疾病诊断满意度,最终可实现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效诊治.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脑血管疾病疾病检出率诊断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