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医学
北京医学

月刊

0253-9713

bjyxzz@yahoo.com.cn

010-65223466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医学/Journal Beijing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对象是广大中、西医学卫生人员及科研人员。本刊的任务是推广交流北京地区及周边各省市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和中、西医药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医学科学水平服务。主要栏目有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综述、药物与临床、短篇报道、病例报告及临床经验交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眩晕/头晕、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的小脑上动脉梗死二例报告

    马维娅石丽亚王恩彤王鹏...
    701-703,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例SCA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例1男性,47岁,表现为典型的SCA梗死综合征.发病早期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鸣、头痛、复视、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症状;经当地医院按脑梗死治疗后,耳鸣、头痛、复视消失,仍有头晕、行走不稳,并逐渐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神经系统查体提示,小脑性言语障碍、眼球震颤、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右侧痛温觉减退和不全Horner征,同时伴有左侧肢体无节律性、不自主的舞蹈和徐动样运动,双侧病理征阳性.发病时头颅MRI提示,左侧小脑上蚓部和小脑半球上部、桥脑上部背外侧区大面积梗死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未见异常.病例2女性,71岁,以急性头晕伴行走不稳起病,外院按脑梗死治疗,行走不稳缓解,但仍头晕.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仅见右侧小脑上部外侧区片状梗死灶.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尖端右侧SCA远段显示不清.结论 SCA梗死可表现为眩晕伴小脑性构音障碍、同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Horner综合征等,也可仅表现为孤立性头晕/眩晕及行走不稳.对于突发持续性眩晕/头晕伴行走不稳患者,尤其是怀疑为脑栓塞的青年患者,如果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没有阳性发现,要全面检查心脏、周围血管,以寻找可能的栓子来源,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小脑上动脉梗死眩晕头晕行走不稳

    冰柠檬酸刺激联合低频电刺激干预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平香毛平安刘敏乐林小芬...
    704-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冰柠檬酸刺激联合低频电刺激干预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冰柠檬酸刺激联合低频电刺激干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包括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估(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营养状态,包括TG、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生存质量,包括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disorder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WAL-QOF)评分;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63例,女41例,年龄57~79岁,平均(68.2±5.8)岁.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USS评分、TG、ALB、PA、SWAL-QO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P=0.462).结论 冰柠檬酸刺激联合低频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纠正营养不良,提升生存质量,有助于长期预后.

    冰柠檬酸刺激低频电刺激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营养状态预后生活质量

    以垂直下跳眼震为表现的后半规管远壶腹部管石症一例报告

    王蒙张会翟丽红吕鑫雨...
    708-710页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抗Yo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一例报告

    冷辉张琦孙嘉蔚
    711-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