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

赵静

月刊

1674-1307

bjzy1589@126.com

010-65251589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中医药/Journal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中医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科临床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学术,提高思想和方法,其特点:面向基层,注重临床实践,具有北京地区特色,选登全部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吕培文应用鸡血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

    李田田王雨徐旭英吕培文...
    886-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导致的肢体疼痛及致残等情况,给人们健康及经济带来极大负担,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吕培文教授认为"络脉瘀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病理改变,提出了"络以通为用"的观念,从而形成以"活血通络"为主的治法.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效,为补血活血类常用传统中药.临床上吕培文教授将其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切实针对"络脉瘀滞"的病因病机,辨证配伍补气、补血养阴、温经散寒、清热、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理气类药物,可达到活血通络之功效.

    吕培文鸡血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活血通络

    欢迎关注《北京中医药》杂志微信公众号

    889页

    张声生应用百合乌药汤的临证经验

    姜伟艳李丹艳刘欣妍朱泠霏...
    890-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合乌药汤是治疗脾虚气滞、寒热错杂之胃痛的名方.张声生教授把握百合乌药汤补脾胃阴、降气润燥、调气和血的作用,可将其辨证配伍用于脾胃阴虚、气滞不通导致的吐酸、胃痛、胃痞等病的治疗,遣方用药时重视药物配伍,以求达到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临床常用百合25~30 g配伍乌药10 g,以发挥其补虚降逆的作用,并根据其药性组成特点,配伍活血行气之丹参饮以增强治胃痛之功,清热祛湿之左金丸以治吐酸,健脾益气之六君子汤或异功散以治疗胃痞,扩大了本方的使用范围,临床疗效显著.

    张声生百合乌药汤脾胃病脾胃阴虚气滞

    金玫应用木土同调法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蔡朕汪蕾佟丽仇盛蕾...
    894-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玫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常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衡相关,肝胆在五行中属木,脾胃属土,其提出胸痹心痛病木土同调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肝气乘脾,心气不足证,治以培土泄木,补益心气;肝胃有热,心阴不足证,治以清肝和胃,滋阴清心;脾胃湿热,胆火扰心证,治以清热利胆,健脾燥湿;脾虚肝郁,气虚血瘀证,治以实土御木,益气活血;肝胃气滞,瘀血内停证,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心肝血虚,脾气不足证,治以养肝健脾,补血活血;心虚胆怯,脾阳不足证,治以安神定志,温补脾阳.

    金玫胸痹心痛辨证论治木土同调

    高彦彬从络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药应用经验

    王莺洁邢俊艳崔家霖刘甜甜...
    898-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彦彬教授学术师承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临证注重从络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教授认为,络病是DPN的病理基础,主张分期辨治,将通络治疗法则贯穿疾病始终,在长期的DPN诊治中,总结出针对DPN独特的中药对药经验,以全蝎-蜈蚣、牛膝-狗脊、伸筋草-透骨草最具代表性,为中医药辨治DPN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络论治对药中医药高彦彬

    杨燕从"脾虚气滞"论治儿童功能性便秘经验

    申慧贞杨燕邵亚新
    90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燕教授认为"脾虚气滞"是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运脾治本为基石,注重气血同调,肝肺同治,调畅气机.其在名医王鹏飞治疗便秘经验方的基础上,结合"运脾学说",以"运脾理气,养血润肠"为治则,自拟"运脾润通汤",该方由茯苓、化橘红、伏龙肝、钩藤、黄芪、山药、当归、燀桃仁、炒苦杏仁、升麻、甘草11味药物组成,全方用药平和、轻灵柔润,却每获良效,使大便得"通".

    杨燕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儿童名医经验

    基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抗肌纤维化机制

    郝唯程五中佘继林阴祖新...
    905-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骼肌纤维化是小儿肌性斜颈(CMT)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痰"和"瘀"是CMT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因此推测"痰瘀互结"可能是CMT骨骼肌纤维化发生的重要病机.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疗法具有"化痰祛瘀"之功,可有效改善CMT的骨骼肌纤维化症状.立足于"痰瘀互结"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骨骼肌纤维化的认识,对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抗纤维化机制进行阐释,为推拿治疗CMT提供科学依据.

    小儿肌性斜颈痰瘀互结骨骼肌纤维化一指禅推法冯氏捏脊

    基于三焦膜系理论辨治湿疫经验

    姜琳刘铁钢马雪颜董斐...
    909-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疫是湿毒疫邪引起的一类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三焦膜系分为外通性膜系和内通性膜系,五脏六腑包裹于三焦膜系中,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邪气的感受、伏藏、传变等,都与三焦膜系密切相关,可通过三焦膜系理论指导湿疫的临床辨治.湿毒疫邪从外通性膜系而入,在膜系伏藏、传变,气机郁滞不通,津液输布失常,造成多系统损害.湿疫的治疗以通膜系、利三焦、护脾肾为关键,常用治法有透达膜原、分消走泄、辛开苦降、固护脾肾等.

    疫病湿疫三焦膜系膜原

    肺阳虚的内涵与方证特点新议

    周彦浩梁爽周波
    913-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阳虚在临床中被医家经常提及,但肺阳虚的具体意义及其方证特点还未得到系统的阐述和解释.基于中医学经典理论以及各个时期著名医家对肺阳虚的论述认为,肺阳乃无形之气,并提出肺中所藏之阳为卫,肺阳虚的本质是气阳两虚;根据造成肺阳虚弱的不同情况主要分为外邪伤及肺阳、里虚伤及肺阳和久病伤及肺阳三类基本病机,其中外邪又含寒、燥、湿三类,里虚涉及肺、脾、肾三脏;辛甘温法是治疗肺阳虚的核心大法,干姜"散寒实而温里阳"为治疗肺阳虚的要药.

    肺阳虚气阳两虚辛甘化阳干姜

    基于"相火理论"的潜阳封髓丹合引火汤临床应用经验

    刘峰谷梁艳霞王雯雯樊茂蓉...
    917-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火源自肾之命门,为两肾所主,以潜藏守伏为佳,若因劳倦七情,六淫外邪等因素,久病及肾,引起肾失摄纳,虚阳浮越,相火妄动,上下不通,阴阳格拒之象,则诸病丛生.潜阳封髓丹、引火汤作为引火归元的常用方剂,均有导龙入海之功,专为肾不封藏、阴不敛阳一证而设.二方合用,潜藏相火之力更甚,可治疗多种常法难效之病症.

    相火理论潜阳封髓丹引火汤内伤杂病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