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膏-浊-热毒"病机演变浅析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重症化的机制

    李玉莹杨鑫敏钟少琦冷玉琳...
    67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是由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引发的胰腺外分泌器官急性炎症。目前,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情易重症化,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其基础理论体系有待完善。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为热病,平人饮食失节、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膏浊异常堆积,膏浊停聚日久则化为浊邪,浊满则热,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热邪灼化膏浊,热浊相煎成毒,是疾病重症化的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防膏化浊、扭转热毒是本病的治疗原则。本文梳理了中医典籍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所涉及的 2 个关键理论,即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膏浊理论和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热病理论,结合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重症化机制及相应中医药作用靶点的现代研究,提出"膏-浊-热毒"病机演变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重症化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启发。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膏-浊-热毒游离脂肪酸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探析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辨治

    胡忠杉孙洮玉马桢
    679-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亦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因其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迁延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西医学多采用止痛、抗炎等相应的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明确,且具有独特优势。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是关于人体气机周流的学说,尤其强调中焦气机通畅的重要性,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之气左升而为心、肝,右降而为肺、肾,气机升降,如环无端。脑-肠轴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信息交流网络的统称,该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有相通之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与该理论阴盛阳衰、湿阻中焦而致中焦失健、气之循环运动受阻的发病过程相契合,同时,其发病及病情进展亦受脑-肠轴的调控。故本病以脾虚湿阻为主要证候类型,肝脾气滞、脾肾阳衰亦不少见。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温阳和中、燥湿行气、化痰散结之法,结合脑-肠轴相关理论治疗本病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黄元御肠系膜淋巴结炎温中燥湿行气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大肠湿热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葛畅畅卢一沈洪朱磊...
    686-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非靶代谢组学技术获取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患者代谢组学特征,为推动病证结合、微宏观结合的中医药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159 例UC活动期患者(大肠湿热证81 例、非大肠湿热证 78 例)和 30 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构建正交偏样本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筛选组间变化明显的代谢产物,以代谢物第一主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1、P<0。05 且差异倍数(FC)>1。20 或FC<0。83 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选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MetaboAnalyst 软件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与非大肠湿热证患者比较,在正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 99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8 种代谢物上调,51 种代谢物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 38 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9 种代谢物上调,19 种代谢物下调。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21 条代谢通路,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 4 条代谢通路。结论 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患者存在代谢通路异常,可为中医药辨证治疗UC大肠湿热证提供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代谢组学中医药现代化

    基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内涵

    宗玉涵王曼婷杨帆孔靖玮...
    69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多细胞及组分参与的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作为经典固有免疫细胞之一在哮喘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炎症状态下,可通过NETosis程序释放到外周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虽然是有益的抗菌防御结构,但其过度蓄积会触发不同的响应机制,也会对肺部产生不利影响,加重哮喘。基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对NET在哮喘发病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认为"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禀赋遗传论"和"环境制约论"与哮喘发病时NET的渐进式形成、不同刺激因素影响NET的异质性进而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存在相关性,靶向调节NET和(或)其组分或许可成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策略。

    中医体质支气管哮喘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扶阳消阴辨治癌病探要

    张林落苏奔谢允超郭立中...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多从气阴两虚、痰瘀癌毒内结辨治,而从阳虚阴盛、寒湿凝聚论治较少。本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理论基础上,结合扶阳理论,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癌病所成是以阳虚为本,寒湿、痰浊凝结化毒为标,关键病机可概括为阳虚阴结。基于此,本团队提出从扶阳消阴辨治癌病。扶阳消阴法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立足整体,重在调和,时时扶阳,适时消阴。具体辨治策略为癌病初期贵抓先机,温通、消阴有次;癌肿既成,权衡虚实,补消调和有度;癌病术后,扶正固本,法以调补脾肾,培补先后二天;治分脏腑,注重气机升降,顺应脏腑生理、表里和生克制化关系。不同于单纯的见癌抗癌和见毒解毒,扶阳消阴是审证求因求机,从整体上宏观调节阴阳,动态把握用药,治有次第,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为临床辨治恶性肿瘤提供参考。

    癌病扶阳消阴阳虚调和癌毒

    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的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特征分析

    靳楠毛悦吕妍陈卓...
    709-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患者的临床生存特征,为HR-MD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确诊为HR-MDS的200 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骨髓涂片,以及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等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把纳入患者分为含砷中药复方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组与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对生存特征的影响。结果 200 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或联合雄激素治疗的HR-MDS患者临床指标对生存特征影响比较结果显示,高危与极高危(P=0。018)、血红蛋白(Hb)<80g/L与Hb≥80 g/L(P=0。035)、血小板(PLT)计数<50×109 L-1 与PLT计数≥50×109 L-1(P<0。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血病(MDS-AML)与非MDS-AML(P=0。00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 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的HR-MDS患者临床指标对生存特征影响比较结果显示:PLT计数<50×109 L-1 与PLT计数≥50×109 L-1(P<0。001)、化疗疗程<5 个与疗程≥5 个(P=0。018)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 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的HR-MDS临床指标对生存特征影响比较结果显示,Hb<80g/L与Hb≥80 g/L(P=0。028)、PLT计数<50×109 L-1 与PLT计数≥50×109 L-1(P=0。002)、MDS-AML 与非 MDS-AML(P=0。024)的中位 P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的PFS延长患者临床特征有PLT计数≥50×109 L-1、化疗疗程≥5 个。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的PFS延长患者临床特征有Hb≥80 g/L、PLT计数≥50×109 L-1 和非MDS-AML。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疾病生存分析含砷中药复方雄激素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探讨

    祁羚李亚楠汪瑶张小蕾...
    72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电针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及中脑黑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 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 只。鱼藤酮溶液10 mg/(kg·d)灌胃小鼠模拟 PD 模型。造模后,电针组选取"风府""太冲""足三里"电针刺激,治疗 2 周;对照组和模型组为控制变量采取同一时间同步固定操作。采用行为学评分并运用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相对静止(速度<100 mm/s)状态时间比升高(P<0。01),运动缓慢(速度 100~200 mm/s)状态、快速运动(速度>200 mm/s)状态时间比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相对静止状态时间比降低(P<0。01),运动缓慢状态、快速运动状态时间比升高(P<0。01),运动速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脑黑质TH表达水平降低(P<0。01),α-syn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H表达水平增加(P<0。05),α-syn 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脑黑质NLRP3、Caspase-1 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中脑黑质NLRP3、Caspase-1表达量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IL-1β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1β含量降低(P<0。05)。结论 电针刺激"风府""太冲""足三里"能够有效减少PD标志物α-syn的异常聚集,增加TH表达量,改善PD模型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小体相关通路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有关。

    帕金森病电针运动功能障碍风府太冲足三里小鼠

    支气管哮喘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

    黄麒东李民玺李逸龙邵婉琪...
    729-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数据,探讨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要点。方法 在哮喘慢病管理科研平台上,选择 2018-2021 年的 6-8 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接受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 6 周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数据资料,共 303 例。统计分析使用Python 3。10 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将保留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K-均值聚类算法、贝叶斯算法、随机森林法和轻量梯度提升机算法(LightGBM)分别构建模型,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否改善为结局指标,对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采用较优的模型,通过在训练集上建模、在验证集上验证,得到准确率,并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LightGBM模型被采用。通过LightGBM模型建立的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疗效预测模型准确率均超过 70%;最终筛选出烟酒嗜好、过敏病史、贴敷时间、治疗前ACT及治疗前FeNO共5 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重要影响因素的分级分组与因变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咳喘停穴位贴敷对无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和治疗前哮喘控制水平很差(ACT 5~15 分)人群的ACT改善更明显(P<0。05);对于贴敷时间超过3 年的患者FeNO改善较贴敷时间小于等于3 年的更明显(P<0。05)。但咳喘停穴位贴敷仅对哮喘控制水平很差(P<0。05)和气道炎症严重(FeNO>50×10-9)的少数患者FeNO(P>0。05)起改善作用。结论 穴位贴敷对哮喘控制水平的改善作用较明显,对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有限;利用哮喘慢病管理科研平台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具有一定可行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过优化和测试后有可能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支气管哮喘咳喘停穴位贴敷疗效预测轻度梯度提升机算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