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险研究
保险研究

黎宗剑

月刊

1004-3306

010-66553510 66553502 66553783

100034

北京西城区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北楼7层

保险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保险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保险专业基理论和用方面的论文为从事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业务工作的人员,重视开展国际保险市场的理论研究。设有专论、论坛、实、法律、争鸣、窗口、调研、讲座、书评、动态等专栏。读者为从事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业工作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惠保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陈秉正毛羽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惠保险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普惠保险的定义、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讨论了应如何界定普惠保险,指出对普惠保险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认知对发展好普惠保险至关重要。其次,梳理了普惠保险发展中需要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从提高个人和家庭福利、稳定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增加保险经营者价值等方面探讨发展普惠保险的意义和价值:从普惠保险和一般保险的关系、政府在普惠保险发展中的作用、普惠保险给保险机构带来的影响、新技术对发展普惠保险的作用等方面探索普惠保险的特点和规律,厘清普惠保险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关系和创新方向。最后,探讨了普惠保险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包括:需要统一各利益相关方的认知;保险机构通过拓展分销渠道扩大覆盖面、利用新技术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客户接受度等应对挑战;根据普惠保险目标群体的特殊需求进行持续创新;改善对普惠保险的监管。

    普惠保险小额保险风险管理

    共同富裕视域下商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

    张宗军党新宇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CFPS 2014、2016和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持有商业保险对家庭总收入的静态及动态影响。实证检验表明:持有商业保险可使家庭创业的概率提升7。56%,其中,对家庭收入来自工资性收入的,创业概率提升11。17%,对家庭收入来自非工资性收入的,创业概率提升15。25%,由此使家庭总收入显著提高11。17%:分位数回归发现,商业保险对低收入组家庭(通过创业)产生的增收效应为39。99%,对中等偏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家庭产生的增收效应分别为25。44%、20。89%、19。82%、17。74%,说明商业保险可以较好地发挥收入再分配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商业保险对家庭收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工资性收入家庭、乡村地区、南方地区作用更大,且收入再分配效果更强;稳健性检验表明,商业保险对家庭间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据此建议,进一步发展商业保险,使保险业在促进家庭创业和缩小贫富差距中发挥更大作用。

    共同富裕商业保险家庭创业再分配效应

    政府引入商业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模式与应用路径研究

    高凯丁少群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单一主体开展社会治理的压力日益增大,引入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缺乏,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探讨了政府和商业保险合作的两种典型—费用补贴模式和购买服务模式,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适用险种领域及四条应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政府在某些领域对商业保险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是必要的,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第二,应在大损失、小概率险种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领域实施费用补贴模式,而在小损失、大概率险种如社会养老、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领域实施购买服务模式;第三,对于不同险种领域实施针对性的补贴策略。

    政府商业保险社会治理合作模式应用路径

    险资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风险

    王莉王国军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负债经营特点和审慎监管政策的约束,保险机构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稳健性具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影响着保险机构的持股偏好,同样增加了其对被投资企业的风险治理动机。但险资持股是否发挥了风险治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200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险资持股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险资持股可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并且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治理作用越强,符合有效监督假说。机制分析表明,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外部治理机制联动效应,实现风险治理,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规模越小、第一大股东及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越有益于保险机构风险治理效应的发挥。本文研究结论对鼓励险资股权投资、维护上市公司稳健经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险资持股公司治理经营风险

    基于R-Vine Copula的财险公司经济资本度量与分散化效益研究

    郑敏郑苏晋刘皖
    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资本在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为风险的有效管理与资本的合理配置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财险公司的经济资本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资产负债模型的框架下,通过R-Vine Copula风险聚合方法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联合建模,进而计算经济资本并分析相应的分散化效益,并与监管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财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利用Vine结构可以更加全面、精确地描述这两者之间的非对称和非线性相关性,同时拟合数据的尾部特征,进而获得更为稳健的净资本估计量,以及更为真实的经济资本需求和相应的分散效益。相较于偿付能力规则下的线性聚合方法,R-Vine Copula风险聚合方法能充分利用资产变量和负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信息,适宜用作计算经济资本的内部模型。该模型以风险为导向,为研究资产和负债的联动关系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可以帮助财险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并提升整体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资本R-VineCopula分散化效益破产概率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4省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张旭光柴智慧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是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影响路径差异,农业保险分别从化学要素减施效应、收入保障效应和运营规制效应三个方面影响绿色生产,并基于河南、山东、安徽和黑龙江4省539户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提升农户的绿色种植行为程度,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绿色生产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通过增加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占比、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来促进农户的绿色生产决策。建议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释放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效应,降低农户绿色生产转型风险,强化农业保险与农业绿色生产的有效衔接与联动。

    农业保险农业绿色发展绿色生产行为农户

    公司层面大灾准备金对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影响研究

    朱铭宋建国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营过程中承担适宜的风险,对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0年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方法分析了公司层面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对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层面大灾准备金能够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承保风险,相较保费准备金,利润准备金的风险分散效果更佳;(2)对于农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公司这一影响更为显著;(3)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发挥了调节效应,表现为"偿二代"的实施与公司层面大灾准备金在平滑农业保险承保风险中存在协同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动态调整大灾准备金计提比例区间、调整大灾准备金使用顺序、推动国家层面的大灾基金尽快建立、实施偿付能力差异化监管等建议。

    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承保风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人寿保单强制执行的路径更新与规则完善

    汪君肖庆元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寿保单强制执行不应简单等同于保单现金价值强制执行。人寿保单的执行标的应界定为被执行人于保险合同中所享有的具有可执行性的财产性权益。基于此,人寿保单的强制执行路径将得到拓展,相应的执行规则也应予以完善。首先,要构建人寿保单财产性权益的豁免执行制度。由人民法院结合被执行人和扶养家属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个案判断。同时允许债权人举证存在恶意欺诈的情形以排除豁免执行。其次,应充实人寿保单财产性权益的阶梯执行规则。即先予执行保单红利和投资收益,再根据可借款金额与剩余债务的差额,选择是否办理保单质押借款。若可借款金额多于或等于剩余债务,则通过办理质押借款完成执行。若可借款金额少于剩余债务,则通过行使受益人介入权或办理保单贴现以供执行。最后,若无法通过前述阶梯执行方式执行到位,则只能由人民法院强制解除保险合同获得现金价值以供执行。这契合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的权力属性,有利于保证程序正义和执行效率。

    人寿保单强制执行保单质押保单贴现现金价值

    基本养老保险低收入参保者养老待遇适度吗?——基于替代率和缴费负担的研究

    李锐李佩伦贾敏雪
    10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低收入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待遇依赖性更强。为研究基本养老保险是否能够为低收入者提供适度的保障水平问题,本文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养老保险体系"三层次"理论厘清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功能定位,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承担的功能分别是缓解贫困与消费平滑,并据此分别设定了两种制度待遇适度水平的上限与下限;利用2019年CHFS微观数据以及2006~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模拟测算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低收入参保者的替代率分布状况,并结合适度区间分析了适度水平,计算了低收入参保者的缴费负担。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收入参保者替代率水平普遍低于适度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收入参保者替代率水平相对较高,但缴费负担过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两种优化方案:补充建立非缴费的第一层次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收入参保者提供定额补贴;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以上两种方案均增加了位于适度区间的参保者比例,对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适度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待遇适度性替代率消费平滑缓解贫困低收入人群

    个人养老金节税额与总收益的精算分析

    杨再贵许鼎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精算模型,测算不同收入水平参加人的收益。结果显示:在基准精算假设下,个税级数不同的女性和男性参加人的总收益在26428~54563元之间。节税额、净转移额和总收益都随缴费额的提高而提高,缴费额对节税缴费比、净转移缴费比和总收益缴费比没影响。净转移缴费比在47%~50%之间,节税缴费比在25%~73%之间,总收益缴费比在72%~123%之间,后两个比值都随个税级数提高而上升。个税级数相同的参加人,男性所获节税额高于女性。节税额和总收益都与待遇领取年龄、缴费额、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所得税率同向变动,与个人养老金参加年龄、管理费率和待遇领取税率反向变动。这些因素对总收益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投资收益率、待遇领取年龄、参加年龄、缴费额、管理费率、投资所得税率、待遇领取税率。为增强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增加缴费人数和实际缴费投资规模,可采取提高投资收益率、适时施行延迟退休、引导公众尽早参加个人养老金、适度提高缴费额上限、控制管理费率、减或免待遇领取税负等措施。

    个人养老金节税额净转移额总收益精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