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谢辉吴昊帅海乐郑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常见的农林剩余物和无机胶黏剂及其特性进行概述,分析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孔结构构筑方法和界面相容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农林剩余物/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原材料与制作出发,介绍了孔结构物理构筑、化学构筑的成孔原理和性能对比,并提出通过农林剩余物预处理和无机胶黏剂预处理来提高两相界面相容性,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结果 不同构筑方法对无机轻质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形成、形态、分布等的影响不同,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对无机轻质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质、耐水性能的提升有着显著效果。结论 目前对轻质复合材料制备和改性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局限于理论实验阶段,应加强其产业化研究与应用,以创造更多社会与经济价值。

    农林剩余物无机胶黏剂轻质多孔材料孔结构界面调控

    不沾奶盖膜性能的影响因素探究

    盛佳王震业李洪亮王凤凯...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涂布量、封合工艺及常温发酵乳体系对盖膜不沾奶性能的影响,为不沾奶盖膜在液体类包装中的应用提供途径。方法 研究固含量及涂布次数对涂布量的影响。探索涂布量对盖膜密封和不沾效果的影响,同时探索封合工艺对盖膜不沾效果和密封性能的影响,以及常温发酵乳体系对盖膜不沾效果的影响。结果 涂布量的增加使盖膜不沾效果得到提高,当盖膜涂布量达到0。81 g/m2时盖膜几乎不沾奶,但是固含量≥7%时出现粉体掉落情况。当涂布量在0。62~0。81 g/m2时,盖膜具有长效不沾效果。在260 ℃、400 kPa、0。8 s、涂布量为0。62 g/m2的条件下,封盖膜密封良好,具有最佳不粘效果和最小为10%的沾奶面积。随着温度从220 ℃升高到270 ℃,盖膜的密封性能得到改善,沾奶面积从0增加到65%。在去除发酵乳中的稀奶油、淀粉、食用胶后,体系黏度从1 197mPa/s下降到423 mPa/s;同时去掉稀奶油和淀粉,则体系黏度下降至208 mPa/s。发酵乳体系黏度与其成分密切相关,体系黏度越低,盖膜表面越不容易黏附。奶液的滑落时间从15 s下降至1 s,且较普通盖膜具有更优的不沾效果。结论 低固含量多次涂布可提高盖膜表面涂层的均匀性和不沾效果。不沾涂层的涂布量、封合温度、封合时间的增加,会降低不沾效果,但利于密封性能的提高。发酵乳体系黏度与其成分密切相关,淀粉对体系黏度的影响最大,而体系黏度越大,发酵乳越容易黏附。

    封合工艺涂布量不沾效果密封性能

    单体及引发剂对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喷墨墨水的光固化行为及膜性能的影响

    刘媛姚露廖正福明亚强...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用7种不同种类的丙烯酸酯及脂环族环氧单体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TTA-21)、光引发剂和自制色浆等原料,构建一系列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墨水,研究丙烯酸酯种类和用量、光引发剂混合比例等因素对混杂墨水光固化行为和固化膜性能(硬度、附着力、热性能)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红外光谱(Real-time FTIR)表征混杂光固化体系墨水的聚合动力学,用热重分析仪(TGA)表征混杂体系的耐热性能。采用百格法和铅笔硬度计测试固化膜的硬度和附着力。结果 混杂光固化体系墨水的聚合动力学与体系黏度、自由基结构等因素相关。混杂体系的黏度低,链的运动性增加,反应的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丙烯酸酯官能度的增加提高了体系的耐热性,但体系固化膜内应力增大,膜脆性增加,附着差,硬度低。结论 双官能度的HDDA与TTA-21构建的混杂体系黏度较低,光固化速度快,双键和环氧基团转化率高,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较好,满足阻焊制程工艺要求,在喷墨阻焊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单体光引发剂固化行为喷墨墨水

    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魏风军杨雪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植物纤维在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提升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2种可降解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中的优势与潜力。方法 综述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应用性能和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 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合理的纤维选择和表面改性技术,可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复合材料,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结论 未来,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应针对抗菌抗氧化、水气阻隔、阻燃抑燃等领域展开系列研究,制备集高强度、耐水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可降解复合材料,以推动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植物纤维增强改性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工艺因素对植物纤维活性发泡材料发泡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纪磊何忠陆星宇宋万龙...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的原料配比、工艺参数对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发泡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阔叶木纤维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利用聚醚(F127)活性发泡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结果 随着纤维含量的提升,材料发泡倍率、孔隙率、排液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在纤维含量较低时,材料拥有较好的回弹性,反之,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F127的加入有效降低了体系的表面张力,材料的泡孔尺寸逐渐减小。随着F127的增加,材料的发泡倍率、孔隙率和回弹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湿度增加则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回弹性增加,温度增加则其抗压强度增加。结论 当植物纤维、PVA、F127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2%时,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异。

    植物纤维活性发泡发泡性能力学性能

    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土埋降解性能研究

    周雅丽黄少云周振基邹洋...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新型绿色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评估不同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性能,并探讨加速材料降解的主要因素。方法 设计一系列土埋实验,模拟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条件。实验使用淀粉+聚乙烯(PE)、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淀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乳酸(PLA)+玉米基材以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细胞外基质(ECM)降解母料,并以聚乙烯(PE)作为对照组。通过改变埋土深度、土壤湿度和土壤pH值等实验条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力学分析等技术,探究不同材料的降解速率、降解性能差异以及材料分子结构可能的变化。结果 研究表明,样品的结晶度显著影响其降解性能。尤其是PLA+PBAT+淀粉样品,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和热触发运动性能的降低,在实验中表现出较低的最大失重速率和较高的失重峰温,表现出最高的热稳定性和最佳的降解性能。结论 样品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降解性,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可降解塑料土埋降解性能分子结构热稳定性

    不同偶联剂改性铜尾矿对PP/EVA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黄峰夏忠浩万仁康力文玉...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铜尾矿(CT)堆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探索改性铜尾矿作为增强填料在PP/EVA共混物中的高效利用。方法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KH570对铜尾矿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疏水性,评估不同偶联剂改性铜尾矿填充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分析改性铜尾矿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及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 KH570改性的铜尾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17。23 MPa、弯曲强度达到28。06 MPa、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5。31 kJ/m2,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大降解温度tmax为498 ℃,且SEM显示改性铜尾矿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应力集中现象减少。结论 研究结果为废弃铜尾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其在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对铜尾矿高效利用的研究目标。

    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铜尾矿表面改性力学性能

    微晶纤维素/改性纳米水滑石/聚乙烯醇抑菌膜的制备与性能

    郑秀君陶煜沛徐丽英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微晶纤维素(MCC)/改性纳米水滑石(SA-SDS-LDH)/聚乙烯醇(PVA)膜,并研究影响该膜性能的因素。方法 利用NaOH-NaClO法从花生壳中提取MCC,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山梨酸钾(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插层水滑石(LDH)纳米材料(SA-SDS-LDH),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复合膜(MCC/SA-SDS-LDH/PV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形貌进行表征,测试其力学性能、吸水率、溶解率和抑菌性能。结果 MCC、SA-SDS-LDH与PVA膜的相容性较好;添加SA-SDS-LDH,能够提高PVA膜的热稳定性;添加MCC、SA-SDS-LDH可以提高PVA膜的耐水性;添加(均用质量分数计)MCC(1%)、SA-SDS-LDH(4%)的复合膜,其力学性能优于纯PVA膜;在MCC、SA-SDS-LDH的添加量分别为3%、4%时,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结论 MCC/SA-SDS-LDH/PVA膜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力学性能、耐水性、热稳定性,为食品包装领域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抑菌膜。

    微晶纤维素插层改性纳米水滑石聚乙烯醇抑菌膜

    增强白牛皮纸阻湿抑菌天然可降解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武军沈荣波杨国光杨伟栋...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涂层技术在白牛皮纸上的应用,提高白牛皮纸的阻湿和抑菌杀菌性能,拓宽其包装应用范围。方法 先筛选涂布液的原料,再调剂它们的相容性。采用刮刀对纸张进行涂布,接着在涂层面覆膜,加热吹风并辊压后揭膜,在白牛皮纸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涂层。干燥后测试其抑菌杀菌性、阻湿性、力学强度及光泽度等指标,并分析其市场应用及商业价值。结果 涂布后白牛皮纸的阻湿性提高了4~5倍;抑菌杀菌性能随着壳聚糖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最高可达15倍;光泽度随着明胶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结论 天然可降解涂层有效提升了白牛皮纸的抑菌杀菌性、阻湿性等,提升了纸面的光泽度和美观度等商业价值。

    环保天然安全可降解涂层阻湿抑菌杀菌商业价值

    壳聚糖基保鲜膜/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沈永康朱峰冯雪锋崔钰圆...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单一组分壳聚糖成膜性能不佳,无法满足食品包装商业应用需求的问题。综述壳聚糖基保鲜膜/涂层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的可能性。方法 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综合分析,介绍壳聚糖基保鲜膜/涂层的多样化制备技术、改性策略及性能表征,并概述壳聚糖基保鲜膜/涂层在食品包装领域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结论 通过对壳聚糖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可以显著改善其光学、力学、阻隔和抗菌等方面的性能。最后对壳聚糖基保鲜膜/涂层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壳聚糖改性策略保鲜膜/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