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算法还是专家?任务类型对人机信任和价值感知的影响

    孙造诣许苇婧陈思恬徐亮...
    18-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任务类型对个体对算法和人类专家的认知信任及价值感知的影响.方法 运用单因素两水平(主观任务和客观任务)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行为决策研究中的滴定法范式定量评估对算法的相对价值感知,并通过问卷测量个体对算法和人类专家的认知信任.结果 在主观任务中,个体对人类专家在信心、准确率和价值感知方面都显著高于算法;但在客观任务中,个体对算法和人类专家的信心及价值感知并无显著差异,仅在准确率这一维度上,算法高于人类专家;此外,个体在进行客观任务时对算法的价值感知高于在进行主观任务时的价值感知.结论 任务类型对人机信任和价值感知有重要影响,个体在主观任务下表现出了"算法拒绝".

    人机信任任务类型决策价值感知

    系统透明度信息对人机信任和协同决策的影响

    李奕洁张玲黄琪璋马舒...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信号检测论为切入点,探究将系统可靠性信息进行透明化设计后,其在不同系统可靠性和风险情境下对操作者的信任水平和对人机协同绩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2(透明度)×2(风险)×3(可靠性)被试内设计,通过TNO信任任务收集了 32位被试的数据,记录各条件下对自动化系统的信任水平、判断标准倾向和人机协同绩效,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不同可靠性水平和风险情境下,透明化设计产生的效果不同.相对于低透明化设计,当 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较高时,高透明化设计可显著提升操作者对系统的主观信任评分、屈从率,更接近最优判断标准,带来更高的正确率增益、更小的人机最优绩效差异.风险水平影响人机协同绩效,高风险下的人机协同绩效显著低于低风险下人机协同绩效,并且当系统可靠性高时,操作者在高风险下对系统的屈从率、正确率增益较低风险下均显著下降.透明化设计可以改变不同风险下操作者的信任行为和绩效.高风险下,高透明度可显著提升操作者对系统的屈从率,减小与人机最优绩效的差异.结论 透明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操作者的人机信任适配水平、优化决策判断标准、促进人机协同绩效的提升,尤其在系统高可靠性和高风险情境下,透明化设计的优势更加明显.

    人机协同自动化信任透明化设计信号检测论

    语音提示和错误类型对有条件自动驾驶接管的影响

    黄羽翔李琦玮杨振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有条件自动驾驶中,驾驶员会根据系统发出的接管提示而选择进入手动驾驶模式.由于技术限制,自动驾驶系统有时会发出错误的接管提示,这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人机信任及后续的接管决策.此外,不同类型的接管提示音类型也会影响驾驶者对接管的响应.因此,探究不同声音类型下接管提示错误类型对人机信任和接管绩效的潜在影响,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接管提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行人预警为例,通过模拟驾驶实验,从绩效、主观评价两方面探究提示音类型(语音和耳标)和接管提示错误类型(漏报和虚报)对驾驶员人机信任和驾驶行为的影响.结论 相较于语音提示,驾驶员在耳标提示下的接管反应时间更短,可用性和满意度更高.在经历漏报提示后,驾驶员的人机信任水平降低并对随后正确接管提示的反应变快.

    自动驾驶接管提示人机信任系统错误

    基于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个性化用户研究

    徐亮陆洋孙造诣李宏汀...
    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以来,如何提升其大众接受度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个性特征进行梳理,为后续提升用户接受度的个性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10年来有关自动驾驶接受度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社会人口学特征、经验水平和心理特质三类用户因素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的影响.结果 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教育、收入,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用户驾驶经验和先验知识水平亦会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心理特质是解释用户接受度差异的核心因素,包括大五人格、自我认知、个人控制、焦虑特征等维度.根据前述用户特征可知,从包容性设计、娱乐交互组件、信息交换方式、自动驾驶风格和外观五个方面开展个性化设计将有助于提升用户接受度.结论 基于用户特征的个性化设计实践,将是提升用户 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重要途径.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多维用户因素的交互机制及权重分析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明确不同个性化设计的作用,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

    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个性化设计用户体验

    产生追踪手势对个体寻路绩效增强的设计研究

    李宜倩乔子轩宋晓蕾
    59-6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产生追踪手势对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寻路绩效增强作用的差异,提出针对不同群体改进移动端导航UI界面和交互的设计方案.方法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地图学习任务范式,实验1探究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在平面和立体地图中的寻路绩效差异;实验2从具身认知视角,利用追踪手势增强立体地图中不同心理旋转能力个体的寻路绩效.结果 低心理旋转能力者寻路绩效较低,在立体地图呈现下,产生追踪手势可提高寻路绩效.结论 针对低心理旋转能力者或交互设计师,在立体导航地图下,可利用追踪手势的增强作用,提高身体与环境及任务的交互感以提高绩效.

    心理旋转产生追踪手势寻路绩效具身认知

    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发展趋向研究

    徐之殿奎鲍懿喜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有效促进国内社会创新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创新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的发展趋向,对相关概念、热点、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可视化文献数据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内外"社会创新"和"设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设计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结果评价四个角度探讨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发生的变化.结果 提出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发展的三大趋向: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设计战略与创新模式、设计理念与研究方法,并构建了协同机制.结论 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关注焦点的异同、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动向.协同机制的提出,从整体和系统角度阐明三大趋向的逻辑与关联,为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社会创新与设计领域交叉是未来设计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向,多学科交融也将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

    社会创新设计可视化分析发展趋向协同机制

    基于系统论的产品低碳设计质性研究

    樊敏达邢亚龙黄军花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筑与工业产品的低碳设计策略有明显差异,其中由属性差异衍生出不同的设计形式.将低碳设计与对象属性的联系作为研究目标,提出在产品设计中,对象属性决定低碳设计形式的假设.方法 将建筑"高技化"与产品"物联网化"进行比较研究,探明其中的联系.基于系统理论从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目的性、层次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类人造物在属性上的差异.基于系统设计中的功能、输入输出、程序与层次、环境、媒介及人六个方面,最终形成六个对比因子.以此判断低碳设计与对象属性间的联系,进而解释其设计表象上的差异.结果 对象属性决定低碳设计的形式.结论 对象属性对"功能""能量转换""环境""媒介"四个设计因子产生影响,而对"人"和"程序"两个设计因子不产生影响,设计"人"和"程序"两个因子的方法带有普适性.

    系统论产品低碳设计高技派建筑物联产品系统属性差异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分析

    窦金花李畅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呈现并分析我国近10年来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11-2021年度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结果 结合文献综述分析发文特点及时间分布、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知识演进脉络.结论 对发文量进行函数拟合,预测得到智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论文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将不断增多;智慧图书馆领域学者们合作意识较强,但整体来看,智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仍需加强交流合作;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可归类为三个方向:智慧化技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依据该领域的知识演进脉络"多元化—数字技术及文化载体—用户主体—细分人群"提出相关研究趋势展望.

    智慧公共文化服务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面向早期造型设计的产品"可供性"评估研究

    陈默祁悦王恒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增强设计师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几何属性的认知,提高用户对其外观可供性感知的精准度,通过评估产品的可供性质量并建立其与设计参数的映射关系,为相关产品的早期造型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基于可供性理论和 AMGA2 交互式微型遗传算法(the Improved Archive-based Micro Genetic Algorithm,AMGA2),搭建了ABIGA(Affordance Based Interactive Genetic Algorithm)设计优化平台;其次,以紧凑型数码相机为具体的研究实例,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对可供性与设计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 通过回归方程的模拟预测,设计师可以进行设计参数的调整,从而增加或降低产品特定的可供性特征,进而提高用户对产品可供性质量的感知度.结论 设计优化平台ABIGA为不同造型方案的演化提供了帮助,希望在早期相机造型设计中这些方案能够有效地启发相关设计师.

    可供性设计参数二元逻辑回归分析ABIGA

    多形水域下智能搜救装置设计与评价研究

    汪曦郑祖芳张潇文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决了市面上水下智能搜救装置在功能与形式设计上的不足,且无法综合应对在多种形式水域下的救援实施问题.提出将模糊德尔菲法(FDM)、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发明问题解决原理(TRIZ)融合应用于水域智能搜救装置的创新设计中.方法 使用FDM拟定筛选出产品的评价需求指标;运用FAHP得到模糊指标权重并进行重要度排序,建立目标产品层级指标模型,掌握研发过程中需解决的重要切入点;并通过TRIZ理论求解,解决水域搜救装置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结果 综合评价设计方案,得出水域智能搜救装置总体评分,得到设计方案的优先级排序;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优选方案进行流体力学数值仿真,并验证是否符合流体动力学要求.结论 利用多种方法结合可以较为系统地对产品进行量化设计与仿真检验,能够减少设计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使设计更加客观、理性与准确,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量化分析参考.

    FDMFAHPTRIZ模糊综合评价法水域搜救装置动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