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

张凤华

双月刊

1674-7100

baozhuangxuebao@163.com

0733-2622036

412008

湖南省株洲市泰山路88号

包装学报/Journal Packaging Journal
查看更多>>《包装学报》于2009年10月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国际视野的包装行业学术型期刊(双月刊)。本刊立足学术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报道和刊发包装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包装科技进步与交流、繁荣包装文化、搭建包装产学研结合的桥梁,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包装工业科技进步。特色栏目有:绿色包装与包装安全,常设栏目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结构与货架寿命、运输包装与物流、包装设备与自动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性食品油墨中铜与铅的溶出量

    曹瑜钟泽辉林锐斌唐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性油墨和印刷纸杯中可溶性铅和铜的溶出量,有效控制重金属迁移的安全风险,提出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与铅元素的溶出量方法。先配制两种水性食品油墨即深红油墨和深绿油墨,并分析其性能,然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种油墨和印刷纸杯中铜和铅的溶出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油墨的物理状态较为稳定,铜与铅元素在检测中质量浓度与光谱强度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64%与 2。24%,回收率分别在 94。0%~101。0%和 91。0%~94。8%之间;时间和温度对重金属溶出有较大影响,100℃条件下 2 h的铅与铜溶出量分别是 25℃条件下 24 h铅与铜的 8。3 与 2。36 倍;深红墨的安全性高于深绿墨,所配制油墨及纸杯中铅与铜元素的溶出量在高温或长时间使用下存在超标的风险,因而需要严格控制材料制品与食物接触的时间和温度。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单、经济环保,可满足企业日常检验的要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接触材料水性油墨印刷纸杯重金属溶出量

    不同干燥方法对百合品质的影响

    刘佳佳谢丽霞刘学英林锡柱...
    8-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选择一种对百合品质影响较小的干燥方法,测定了 3 种不同干燥方法(FD:冷冻干燥;CD:对流干燥;VCD:真空对流干燥)处理后的百合样品的指标,如色差值、褐变相关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化学指标含量,并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FD样品的色差值最小,PPO、POD活性最高,水解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也最多;FRAP抗氧化活性,VCD样品最好,FD样品次之。因此,冷冻干燥能更好地保存百合的营养物质,干燥后百合的品质也更接近新鲜百合,这为百合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百合冷冻干燥品质

    生物基PA56/PA11的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研究

    毛旭升刘小超李景波刘跃军...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生物基PA56 有望替代传统石油基尼龙,实现尼龙材料的减碳降碳,然而PA56 韧性不足的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采用生物基PA11 通过熔融共混增韧PA56,系统研究了PA56/PA11 的相容性、结晶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共混物只有一个Tg,说明PA56 和PA11 在共混物中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A11 的加入使PA56 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有所降低,但对其的熔融温度影响不大;PA11 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混合材料的韧性,在PA11 质量分数为 40%时,共混物的断后伸长率由PA56 的 5。27%提高到了 44。26%,提高了 739。8%;PA11 质量分数为 20%时,冲击强度由PA56 的4。519 MPa提高到 5。569 MPa,提高了 23。2%。PA11 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A56的韧性,提升生物基尼龙材料的综合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

    尼龙56尼龙11熔融共混增韧

    LDPE/m-nZVI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欧红涛薛琼杨军红廖钰源...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脱氧剂小袋包装与食品混装带来的安全问题,采用硼氢化钾(KBH4)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钠(NaOl)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后热压成膜,制备了包装用LDPE/m-nZVI阻氧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气体渗透仪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m-nZVI和LDPE的复合是物理共混;加入m-nZVI后,LDPE的热稳定性基本不变;随着m-nZVI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m-nZVI质量分数为 2%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达到最大,较LDPE膜分别提高了 41。4%和 23。4%;复合膜的氧气透过系数也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当m-nZVI质量分数为 3%时,复合膜的氧气透过系数最小,较LDPE膜降低了 40。9%。复合膜结晶过程中,m-nZVI起异相成核的作用,改善了复合膜的结晶行为,使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都得到提高。

    低密度聚乙烯纳米零价铁阻氧性能包装复合膜

    基于CiteSpace的聚羟基烷酸酯研究科研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杨雪魏风军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全球聚羟基烷酸酯(PHA)研究的学者科研合作紧密度、时空特征和未来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 2013-2022 年收录的论文进行学者科研合作的归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 年聚羟基烷酸酯研究的科研合作紧密度较小,全球范围的合作较为松散,合作关系存在明显的个人、机构和地缘指向特征,合作关系表现出"强强合作"的特征,并且合作机构以高校为主,其中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发文量相对也较高;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美国的发文量虽高,但研究者人数较少,成果基本集中于部分高产研究者。今后,研究者不仅要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还应注意学科之间的合作,跨地域、跨学科可以增加研究驱动力。

    科研合作网络聚羟基烷酸酯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绿色包装发展路径研究

    周肖舒霍楷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新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包装业正处于变革时期,绿色包装成为包装领域的重要发展内容与趋势。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我国绿色包装研究的可视化图谱,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发文量、作者、关键词分析,结合文献论证,厘清了近 30 年绿色包装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并以此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包装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从力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包装材料研发等方面推进包装产业转型升级。未来绿色包装领域想要获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向智能化、体系化、多元化拓展。

    生态文明绿色包装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分析

    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许利剑王增生唐曾民杨平平...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凝胶因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食品包装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水凝胶作为一种软材料,在运输、搬运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坏,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自愈合水凝胶是一种在物理损伤后可以恢复到原始结构和功能的智能水凝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基于可逆共价交联和可逆非共价交联自愈合水凝胶的修复机制与制备方法,介绍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潜在应用,最后总结了自愈合水凝胶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水凝胶自愈合可逆共价可逆非共价食品包装

    微胶囊化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

    孙建明赵晨慧刘辉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精油的天然抑菌性和抗氧化活性使其在果蔬保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植物精油具有强烈气味、易挥发等缺点,应用效果不佳。微胶囊技术可以掩盖精油的强烈气味,保持其化学稳定性,且具有缓释效果,可以更好地发挥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包装方面的优良性能。介绍了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植物精油微胶囊的芯材、壁材和常用的制备方法,对植物精油微胶囊保鲜剂控释包装、复合保鲜薄膜包装和可食性涂膜包装在果蔬保鲜包装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微胶囊化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包装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植物精油微胶囊技术芯材壁材保鲜包装

    我国开发并推广无氟防油植物纤维食品包装的现状和紧迫性

    张志豪程雁飞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纤维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常被加工成各种纸和纸板制品用于一次性食品包装,有望替代传统塑料材料。但植物纤维防油性能不佳,目前常使用含氟有机化合物(PFAS)进行处理以提升防油性。然而,因为食品安全风险和环境保护原因,国外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法规禁止在食品包装中使用PFAS,转而推广无氟(PFAS-free)防油食品包装。目前,我国无氟防油植物纤维食品包装主要有两条技术线路,能提供无氟防油解决方案的企业有十几家,但无氟产品在我国推广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难点:检测标准未统一、产品性能不足、成本偏高、推广力度不够。作为大众消费品的食品包装,使用短链PFAS也存在安全风险;PFAS释放到环境中的途径多样,因而阻止PFAS释放很难;允许部分PFAS成分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因此,我国应当尽快推广无氟植物纤维食品包装,利用好这次从有氟到无氟的切换过程,换道超车,孵化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防油技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植物纤维食品包装无氟防油

    再生塑料管控政策及其智能鉴定研究综述

    李虹陈寿王鑫曾平...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全球多个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和中日韩等亚太国家,塑料生产、回收和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梳理;对再生塑料成分和含量的鉴定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对塑料管控相对较好,既有近期规划又有远景目标;再生塑料的鉴定技术和方法正在快速发展和完善。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塑料的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也会开发出简便、快速、精准的再生塑料鉴定方法。

    再生塑料塑料废弃物包装法律法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