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阶段空场嗣后回填法的采场结构优化

    张洪孙远江杨利军欧在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杨林坳钨矿大面积采空区带来的地压安全隐患,减少矿产资源损失,基于摩尔-库伦准则,建立了三维开挖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两步骤开挖及回填的数值分析,依据围岩的垂直拉应力、最大主应力、塑性区范围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两步骤开采的最佳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一步骤采场的取值范围为13~18 m,顶板的垂直位移和垂直拉应力随采场跨度的增加而变大;一步骤采场跨度越小,围岩越稳定,确定一步骤采场跨度为13 m,此时的围岩状态最稳定;尾砂充填体受力不均匀,上部所受应力小于下部所受应力,两侧所受应力小于中间所受应力.研究结果为两步骤开采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大面积采空区阶段空场嗣后回填采场结构优化尾砂充填体强度

    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在福兴煤矿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与分析

    闫闯刘建庄张涛涛贺高升...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福兴煤矿深部地应力状态,确定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巷道支护可靠性定量评估提供依据.选用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在所测区域的巷道进行了地应力测试.采用了加装九轴传感器及胶胀囊的新型空芯包体及配套安装方法,简化了安装流程,提高了安装精度,并通过注胶测试对安装效果进行了验证.经过现场实测,空芯包体安装效果良好,测量结果表明,福兴煤矿-910 m区域属于高地应力区,最大主应力方向接近水平且近似垂直现有生产水平的区段平巷,不利于巷道维护,在进行支护设计时要给予高度重视.测试结果可为福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巷道支护和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依据.

    地应力测试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分布规律高应力矿区

    超长距离低压输送技术研究与应用

    邓高岭曾鹏杨肃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湖北某磷矿缓倾斜矿体充填时面临的超长距离输送问题,提出采用非胶结充填料浆和水泥浆分流输送,充填制备站采用交替间断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非胶结料浆允许长时间停泵,采用大管径、低流速的输送方式,降低了管道阻力,从而实现输送管道低能耗、低磨损,最终实现超长距离低压输送;充填改性剂的研发与应用,管道料浆接触层润滑技术、大管径低流速泵送技术及稳定断面流态输送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了一般充填系统在长距离复杂工况充填料浆输送时,管道阻力大、堵管故障多等难题,实现了长度8 km管道,20 km2 大矿区充填低能耗、高可靠性下向泵压输送.相较于常规的技术手段下输送压力大于24 MPa,属于高压输送范畴,本文提出的超长距离低压输送技术使得该充填系统输送压力小于10 MPa.

    超长距离低压输送非胶结充填料浆水泥浆管道阻力

    基于刚果(金)某铜钴矿含水层结构的带压开采方案研究

    王亮刘超张帅高超...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刚果(金)某铜钴矿为岩溶裂隙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床,地下水资源的抽排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该矿高质量建设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治理地下水害、少排地下水成为其深部矿体安全顺利达产的唯一途径.通过深入研究与矿体开采相关的含水层分布特征、构造发育规律、各含水层富水性后,明确了矿山"两层水"的含水层结构,并基于此进行水害分析,对主要危险源设计并实施了可靠的防治水工程,使940 m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保持在22 000 m3/d左右,做到了保留上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单层疏干下部含水层,使井下采掘作业可以在小水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为矿山开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大水矿山含水层结构单层疏干滞压开采防治水

    伪倾斜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在缓倾斜薄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潘征刘敬智段文权高峰...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倾角大于15°的缓倾斜薄矿体是典型的难采矿体,为解决传统采矿方法生产效率低、损失贫化大、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伪倾斜布置思想,克服机械化采矿装备爬坡能力不足的缺点,提出伪倾斜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水平中深孔落矿,可提高落矿效率,保证回采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矿方法相比,伪倾斜中深孔落矿嗣后充填法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千吨采切比降低了55.3%,采切工程量降低了5.1%,采矿工效提高了174.7%,采场生产能力提升了300%,采矿直接成本降低了33.7%,采矿综合成本降低了34.3%.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缓倾斜薄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参考.

    伪倾斜中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缓倾斜薄矿体

    肖家河磷矿缓倾斜中厚矿体条带开采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周趾金关炜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保障地下矿山回采作业安全的关键.以肖家河磷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得到采场结构参数合理范围为顶板最大跨度为8.3 m,矿柱最小尺寸为5.6~6.8 m.依据理论计算结果建立了5种采场结构参数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两步骤开挖模拟.分别分析第一步骤矿房开挖结束和第二步骤矿柱回采且充填之后,采场围岩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变化情况,分析采空区稳定性状况,从而优选采场结构参数.综合分析采场稳定性和回采生产效率,优先推荐矿房8 m、矿柱6 m的结构参数.研究结果可为条带法采场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条带开采采场结构参数围岩应力采场稳定性

    龙桥铁矿盘区采场充填体强度优化研究

    林景尚王玉丁林敏刘奇...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填体强度关乎充填采场安全和矿山生产成本控制,确定合理的充填体强度意义重大.以龙桥铁矿为工程背景,分别利用数值模型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以及数值模拟法对盘区一步骤采场充填体强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和经验公式法计算结果波动较大,难以准确取值;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比较吻合.综合4种计算方法,将一步骤采场充填体强度从下至上划分为3个梯度,即2.0 MPa、1.8 MPa和1.5 MPa,二步骤采场充填体强度维持现状不变.设计方案在现场工业试验中效果良好.

    充填体强度数值模型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数值模拟法

    不同采高下深部煤层覆岩应力场与塑性区演化数值模拟研究

    刘坤滕腾杨耀辉李梓昊...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日渐匮乏,对深部煤层进行开采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深入探究不同采高对深部煤层开采覆岩应力与塑性区演化的影响规律,以陈四楼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推进步距下,采高越大,覆岩的垂直应力变化越大,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增大,峰值区距煤壁距离随之增大,塑性区范围也越大,不连续现象依旧存在;同一采高下,工作面推进步距越大,覆岩垂直应力变化越大,应力降低区发生明显变化,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增大,峰值区距煤壁距离增加的更为明显,塑性区逐渐向上扩张,伴随不连续现象.

    深部煤层覆岩应力塑性区超前支承压力数值模拟

    浠水卧龙庵矿区砂石工厂布置与工艺研究

    郭宏扬李卫超季土荣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砂石工厂布置与工艺选择是节约项目投资和保证砂石骨料质量的关键.浠水卧龙庵矿区砂石工厂利用原始地形集中布置,设计年处理能力为2000万t,根据岩石特性和环保要求,采用湿法生产,采取三段一闭路破碎筛分、棒磨整形制砂的工艺流程.砂石工厂布置减少了开挖、回填工程量,缩短了建设工期,节约了建设成本.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成品骨料的含泥量,保证骨料洁净,还可以降低噪音、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和运行情况表明,浠水卧龙庵矿区砂石工厂布置与工艺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砂石工厂湿法生产三段一闭路破碎筛分棒磨整形制砂

    断层影响下崩落法开采金属矿巷道破坏规律

    周建华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断层影响下金属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以铁司锰矿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2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矿体开挖条件下断层带区域巷道的变形与损伤特征,并探讨了断层滑移、围岩失稳与地压诱发机制.结果表明:矿体开挖会导致断层所受水平应力下降,削弱了断层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导致巷道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层状悬臂梁倾倒破坏特征.位于上方的700巷道顶板岩石以镶嵌式结构为主,主要由结构面强度与水平应力保持稳定,垮落时无明显的张拉与剪切破坏特征.位于下方的670巷道会受到断层内部的节理岩体的滑动冲击作用,并由此表现出非对称变形、支护结构脱落以及地压灾害事故.

    金属矿开采断层破碎带巷道围岩稳定性断层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