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山为名"的高寒生态研究

    王金牛魏彦强张林罗栋梁...
    1781-1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其复杂丰富的生境类型孕育庇护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许多地区更是特有物种的栖息地。山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易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在我国疆域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典型山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环境异质性、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其显著特点是较小的海拔梯度变化能导致巨大的气候差异。利用野外调查、试验研究、文献综述等方法探讨复杂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专辑收录了以中国生态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高寒生态研究生论坛"报告为主体的多种类型题材的文章,旨在重点展示研究生在高寒生态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与培养潜在生力军。该专辑不仅深化了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科学理解,更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促进了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最终为可持续发展绘制计划蓝图,制定解决方案。

    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

    泛喜马拉雅区域藏原羚栖息地潜在分布、生态廊道及其影响因子

    田炳辉王金牛汪沐阳石凝...
    1788-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明确其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子有利于其种群的保护,进而缓解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利益冲突,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研究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及东、中、西喜马拉雅等藏原羚分布整体范围内开展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共收集藏原羚物种分布数据150个,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预测藏原羚潜在栖息地,结合Linkage Mapper以生态源地计算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藏原羚的适宜生境总面积为88。05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青藏高原适宜生境面积最大、横断山区次之,其余依次是西喜马拉雅、东喜马拉雅和中喜马拉雅。2)藏原羚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横断山区北部和喜马拉雅北部。三江源国家公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色林错自然保护区是适宜生境最大保护区,其中有47。71%的适宜区位于保护区外。影响藏原羚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温度、坡度和海拔。3)识别出重要生态源地46个、共构建108条潜在生态廊道,平均长度为163。60 km。本研究从宏观尺度分析了藏原羚栖息地现状和生态廊道,有助于优化栖息地格局,促进种群迁徙扩散,对藏原羚种群的长期监测、管理和保护区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藏原羚青藏高原潜在栖息地生态源地生态位模型相关性阈值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磷含量对围栏管理的响应

    张宸孙建张梦琦李若玮...
    1802-1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草地管理措施。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研究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筛选了101篇文献开展Meta分析,探究不同高寒草地土壤全磷(STP)与速效磷(SAP)含量对围栏管理措施及围栏年限(短期1~4年,中期5~8年和长期9~30年)的响应。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围栏显著提升了STP、SAP、全氮(STN)、有机碳(SOC)、速效氮(SAN)和含水量(SM)(P<0。001),却导致了pH和容重显著降低(P<0。01)。2)围栏对高寒草原STP和SAP的正效应显著高于其对高寒草甸磷含量的影响(P<0。001)。3)针对围栏年限,发现中长期围栏对草甸STP具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01),同时短期围栏能够极显著促进草原STP(P<0。001),中长期围栏则会导致草原STP降低;围栏始终有利于提升SAP,且中期围栏对草原SAP的效应最大。4)围栏管理下STP、STN和SOC的效应值存在协同变化规律,且围栏对STP的效应值随气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土壤pH的降低促进了围栏对STP的效应值的显著增加。此外,围栏对STN与SAP的效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合理的围栏管理有利于提高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磷含量,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土壤养分草地管理围栏封育草地恢复措施恢复年限荟萃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青海省东部高原鼠兔不同年限裸斑处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变化

    段媛媛吴彤王妮孙小丹...
    1814-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碳氮磷储量是评价草地稳定和健康的有效指标,但目前关于生物干扰对草地土壤碳氮磷储量的研究尚不清楚,特别是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局部对整体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区内通过针对性取样和随机取样分别确定不同年限高原鼠兔裸斑处和高原鼠兔干扰区内土壤碳氮磷储量,分析高原鼠兔干扰区内植被覆盖区、高原鼠兔新裸斑、旧裸斑和废弃裸斑处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限高原鼠兔裸斑对高原鼠兔干扰区内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和全磷含量在高原鼠兔新裸斑处显著低于植被覆盖区域(P<0。05),土壤全碳和全氮储量在植被覆盖区域显著高于高原鼠兔新裸斑、旧裸斑和废弃裸斑处(P<0。05),但土壤容重、全氮和全磷储量在高原鼠兔不同年限的裸斑处没有差异。高原鼠兔新裸斑处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以及全碳和全氮储量分别对高原鼠兔干扰区内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全碳和全氮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植被覆盖区的土壤容重对高原鼠兔干扰区内土壤容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对植被覆盖区域的土壤碳氮磷储量、高原鼠兔新裸斑处氨态氮含量对土壤碳氮磷储量以及高原鼠兔旧裸斑处全钾含量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本研究证实了高原鼠兔新裸斑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储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治理高原鼠兔造成的裸斑性高寒草甸时,应对高原鼠兔新裸斑重点修复。

    高原鼠兔裸斑年限土壤养分储量变化高寒草甸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段砂生槐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

    张欣茹崔光帅左振君王忠...
    1824-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植物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分布格局对于揭示其养分分配策略及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尚不清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其生态适应性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基于此,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段代表性灌丛砂生槐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设置了18个灌丛样地,分别采集叶、枝和根,并分析不同器官样品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的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C和N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分别表现为枝>根>叶和叶>根>枝;P含量在叶中最高,在枝和根中无显著差异。2)叶与枝中的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尤其是N和P,而根中元素与叶和枝的相关性均不强。3)枝中N-P计量幂指数为0。67,叶中为0。65,而在根中N-P关系不显著。砂生槐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叶片养分含量稳定假说和生长速率假说,叶片中的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且N、P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砂生槐的养分分配策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可为高原灌丛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豆科灌木养分分配幂指数地理格局生态化学计量

    青海海北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性及其驱动因素

    张兆煜李本措樊博司梦可...
    183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以及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青海海北祁连山南麓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2020-2023年间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呈现"单峰"曲线,在7月底达到峰值;年际尺度上禾本科与豆科的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莎草科地上生物量在2022年达到最大值,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2023年达到最大值;地下总生物量与0-10 cm、20-30 cm的生物量在年际间有明显变化。2)地上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和地下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杂类草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不同土层深度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3)莎草类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上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表层(0-10 cm)土壤速效磷和pH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高寒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

    赣北山区草地植物群落及其影响因子

    赵培栋张良键张晓亮李鸣...
    1845-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江西省草地资源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在赣北山区鄱阳湖流域设置了61个2 m×2 m的草地群落样地,包含废弃农田、山坡草地和杂草地3种样地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差异,并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分别探究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赣北山区鄱阳湖流域内草地植物41科93属111种。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相对简单,不同生境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2)3种样地的土壤总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山坡草地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含量较低,而废弃农田土壤总磷含量较高。3)植物物种和群落两个水平上,3种样地的植物N、P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山坡草地植物碳含量在个体和群落水平都显著高于杂草地,而废弃农田植物碳含量则在个体水平显著高于杂草地。4)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是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本研究对江西北部草地资源状况的调查,为该区域草地资源保护及恢复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草地资源江西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生态化学计量学群落加权

    川西冷杉林下地表苔藓固氮速率及林窗的影响

    李晓明李娜张伏刘鑫...
    1857-1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苔藓与蓝细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为许多生态系统贡献了高达50%氮输入,是"新增"氮素的重要来源。然而,苔藓与蓝细菌共生固氮速率如何受林窗等生态系统动态影响仍然未知。本文研究了四川西部典型藓类冷杉林地表苔藓与蓝细菌的固氮速率在生长季内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林窗和林冠覆盖两种生境下的差异,并评估了苔藓含水量、气温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固氮速率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生长季平均固氮速率分别为77。49和129。69 nmol·(g·d)-1。地表苔藓固氮速率在生长季不同月份的变化极大,固氮速率高峰出现在生长季早期的5月、7月、8月,基本与植物生长高峰期相符;6月苔藓含水量较低,导致苔藓几乎没有固氮活性;生长季末期的10月苔藓固氮速率较低,不及7月的1/7。相比于林冠覆盖生境,林窗提高了地表气温、光照和苔藓含水量,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林窗对苔藓固氮速率仅表现出微弱的促进作用。综上,苔藓与蓝细菌共生体固氮速率和林窗的影响效应可以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氮循环提供依据。

    冷杉林生物固氮氮循环林窗苔藓原始林乙炔还原法

    2024年7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谢凯丽
    1864页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可持续发展瓶颈及应对分析

    林丽孙睿藻郭小伟李茜...
    1865-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植被演化过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区域经济-资源发展模式特征,发现:1)在大的时空间尺度下,青藏高原植被演替的主控因子为气候变化和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小的时空尺度下,导致相同地理和气候单元植被特征分异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分异,而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同家庭牧场的管理、草地生态价值的可评估性、人口与生产力发展适配度等关系密切。2)规模化放牧在青藏高原区域具有数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人-草-畜协同演化的互利共生关系,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汲取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扩大草地生产的层次性,引入或研发以生产和生态效益共赢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完善和延伸草地生产产业链,完善高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调动牧场管理者草地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草地健康监管奖惩制度,以生产力、管理和文化为调节手段提高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现代化和商品化程度,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牧区管理退化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