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吕淑珍

季刊

1009-8976

xb503@ccit.edu.cn

0431-85713876

130012

长春市红旗街2494号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2000年12月创刊。设有政治·哲学、经济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等栏目。学报立足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接收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校外稿件,欢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教师等社会各届赐稿。本刊受理打印稿及软盘,来稿一般在7500字以内,寄稿时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性与民族化:郭沫若早期戏剧的承启功能与史学价值

    逯艳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戏剧作为中国戏剧变革的时代样本,与《新青年》派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和"国剧运动"共同推动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同时承接了20世纪30年代普罗列塔利亚革命戏剧与40年代革命戏剧民族化运动,投映出中国戏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裂变与融合的复杂过程.着眼郭沫若早期戏剧创作文本,梳理世界浪漫主义戏剧演变历程,横向对比郭沫若中国浪漫主义戏剧与西方浪漫主义戏剧的不同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纵深剖析郭沫若早期戏剧对中国20世纪初至抗战时期中国戏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贡献,探寻郭沫若早期戏剧对不同时期戏剧运动的承启功能,挖掘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史学价值.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承启功能史学价值

    以红色文化促进壮乡精神文明发展的路径研究

    周红梅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追求与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1]"理念高度耦合,传承好广西红色文化,讲信仰、守阵地、强红色基因库、夯基础,对促进壮乡精神文明发展乃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精神价值.

    红色文化精神文明广西壮乡发展路径

    量化研究方法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应用与挑战

    李婕颖
    65-6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量化研究方法在政治学比较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于该学科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阐释了量化研究方法如何在方法论范式和理论范式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它在解释政治现象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实证主义和经验分析是量化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比较研究中.通过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及引入质性比较研究,可以弥补这些局限性.本研究的目标是寻找一种解释力的理论范式,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解读政治现象.

    政治学量化研究方法科学化方向

    把握审核评估精髓要义 扎实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地方应用型高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评建策略

    张邦成张文华侯丽华王文华...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长春工程学院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省部协同试点工作的实施,从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把握,从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的确立、"三全育人"机制的构建、自评自建的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办学特色的挖掘凝练等方面对评建工作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

    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基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思考

    王文华张邦成张文华郭瑞...
    74-7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体系,明确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长春工程学院多年探索与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以"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引领专业内涵建设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助推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

    审核评估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赵佳张力元丁言潘林...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审核评估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改革的问题,分析了现阶段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过程实践环节不足、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够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项目驱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教师教学创新赋能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工智能复合人才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优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审核评估思政融合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郑文张运波刘红喜和思铭...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析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涵,从培养体系构建、机制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组织五个维度研究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提出了"两个删减、三个强化、四个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和"三个模块、五种途径、三个层次"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创建了"课内融入创新方法、课外持续拓展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审核评估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纪晓娜邹广玉郭瑞田曦...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专创融合和学科交叉,推动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审核评估考察本科生的四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课程,对应从四个层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双创基本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竞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双创素质内化.因审核评估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并以创新创业教育巩固审核评估的成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专创融合人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应用型高校审核性评估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究

    李九阳陈立罗靖炜范辛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应用,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及地位日渐显现.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两方面介绍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数字化土木工程教学资源建设路径

    数字建造微专业构建策略与实践研究

    韩风毅王文华段羽王丹...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设"微专业"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立足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适应行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新产业需求的教育创新策略."数字建造"微专业作为吉林省工程领域相关院校首个微专业,紧紧围绕"主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构建策略.通过整合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践研究表明,数字建造微专业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缩短学生从专业学习到职业实践的转换周期,实现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建造复合型人才